朱林
摘 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本文从状态检修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状态检修的特性,从电磁干扰、状态检修人才培养、状态检修管理体系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关键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9-0172-02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改革,电力系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电力系统中,如果电力系统中的一次或二次设备出现了故障,一定会给电力系统以及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一定的危害与影响。为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必须加强并规范电力设备的检修。随着通信、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设备检修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式,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不仅可以提高设备检修效率,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为其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目前,我国对于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比于一次设备状态检修,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为深入提高设备检修效率,提高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将对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关键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1 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检修策略也不断更新与发展,首先,由最初的故障检修,发展到预防性检修。然后,紧接着又出现了两种检修方式,一种是以时间为依据的定期检修,也称计划检修;一种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最后,就是现在的状态检修,也称为预知性检修[1]。目前,相比于其他检修方式,开展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已经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仅是一种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检修方式,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1 概念
状态检修的简单定义为:在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上,依据检测和分析诊断的结果,科学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的检修方式[2]。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包含三层含义:二次设备状态监测;二次设备状态诊断;二次设备检修决策。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是指利用监测设备,比如电压电流互感器、传感器等实时测量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二次设备状态诊断是指利用状态监测的运行数据,综合电力设备的家族设备特点与历史运行状况,采用先进的、系统的诊断与判断方法,比如模糊故障树的分析方法、基于故障熵的分析方法、专家系统分析方法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等等,做出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与判断。二次设备状态决策是指正确辨识故障类型与故障原因,结合电网运行的高峰段与低谷段;电厂运行的丰水期与枯水期等因素,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状态检修历史信息,制定状态检修的方案,并做出决策风险评估。
1.2 特点
(1)经济性。进行状态检修是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状态检测与控制,从而减少设备的检修时间。进行状态检修还避免了以往的盲目大检修,节省了人力与资源,做到了设备的经济运用。(2)科学性。进行状态检修通过相关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并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与评价,结合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及电力市场的需要,最后,制定检修决策方案。充分体现了进行状态检修的科学性与先进性。(3)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已经具备了比较先进的技术方法。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已经具有自诊断技术,可以对自身的构件进行自我检测。二次设备状态检修还具备历史记载功能,可以充分利用设备的以往运行状态数据进行评估与决策,为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了可行性与可靠性。(4)预知性。进行状态检修是依据在线运行的监测数据而进行的诊断与决策,能够提前对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预知性,有效的避免了二次设备的故障发生。
2 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问题
2.1 电磁干扰问题
随着微电子原件与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二次设备基本上工作在电磁环境中,极易受到电磁的干扰,导致信息采集信号失真,甚至出现保护误动与拒动的问题。目前,对于二次设备的电磁抗干扰的监测与管理,在检修范围内,暂时还未考虑这些因素,并且缺乏相应的检测技术,严重的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2 状态检修人才培养问题
随着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由于设备更新比较快,对于新设备、新技术,许多检修工作人员对于它们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性能比较含糊,不能快速的掌握其关键技术。一旦出现人为因素的操作失误,必然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状态检修管理体系问题
由于二次设备器件繁多、线路繁杂,继电器的触点的确认工作比较困难,工作人员很容易忽视一些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存在着一些管理不健全、不成熟的现象,很难满足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快速定位与精确替换,导致了检修时间延长,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关键策略
3.1 电磁干扰的关键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避免电磁干扰对二次设备的干扰问题,可以进行兼容性电磁试验,即需要对电力系统中的敏感器件进行测试与试验。此外,還需要从干扰源与耦合途径进行管理与控制。比如,对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进行接地保护,对不同的电力设备,通过不同的接地方式,阻断电磁的耦合途径,以达到对电力设备的保护;在重要的微机保护的周围,设置通讯设备的使用管理办法,避免对微机保护产生干扰,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或拒动,甚至对微机保护产生损害。这样通过采用电磁兼容试验、接地技术、通讯管理等方法与手段,从电磁干扰的敏感器件、耦合途径以及干扰源等方面进行控制,能够大大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
3.2 状态检修人才培养的关键策略endprint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问题。首先,加强对新技术与新设備的培训与学习,相关部门与领导应该积极开展讲座培训与开展教学任务,以提高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然后,加强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考核与评估,实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避免工作人员的盲目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最后,选拔优秀技术员工与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建立检修工作技术小组,针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问题与二次设备异常问题,进行快速定位与分析,实现快速排除故障问题,排除异常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故障问题,进而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3 状态检修管理体系的关键策略
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对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加强管理。首先,明确领导员工责任制度。由于二次设备范围广、器件数量多,必须明确技术员工、领导人员的责任范围,实行设备标签化管理,可以做到快速定位故障以及制定排除故障的判断决策,避免了遗漏部分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减小了重复检修同一二次设备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检修效率。其次,制定内部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方案。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是在一次设备的停电情况下进行,往往二次设备的信息状态反应一次设备的运行情况,因此,必须对一次与二次的检修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避免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因果倒置。最后,建立状态检修数据库。对于设备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分类以及分析,并建立对应的解决措施与管理办法。这样,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能够快速的发现故障并排除故障,以到达节约检修时间与减少检修次数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力系统进行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二次设备状态检修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前形式需求,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经济性、科学性与先进性。通过加强电磁干扰的管理与控制、加强状态检修人才培养以及完善状态检修管理体系,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绍光.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探讨[J].云南水力发电,2005,(5):56-59.
[2]印吉景.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探讨[J].硅谷,2009,(9):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