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探讨旅游英语文本翻译

2017-11-13 15:52康倩
新闻爱好者 2017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习惯文本

康倩

文本翻译有三种不同的类别,分别是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与诱导型文本。信息型文本有着向读者输送具体信息的作用;表达型文本有着一定的美学作用,所以重视语言表达方式;诱导型文本能够引导读者去实践。从张潮和吴叔尉合编的《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2013年9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能够发现,旅游英语文本大部分属于信息型文本,重点在于传递客观信息。同时,旅游英语文本也有着一定的诱导性,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旅游者,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该著作以“翻译与跨文化旅游”为主题,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去研究旅游和翻译之间存在的关系。旅游翻译与普通文献的翻译存在很大的差别,旅游翻译属于实用文体范畴,有着下列几种特征:一是經济功能十分明显;二是跨文化特点十分明显;三是对语言的翻译要求十分严格;四是翻译的文本种类较为丰富;五是翻译的文章综合要求较高;六是翻译难度偏大;七是需要融入较强的服务意识。旅游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游客介绍当地的旅游信息,调动外地游客的旅游积极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顺应游客的需求,对译文的文本类别进行充分考量,按照其文本特征来采取相应的翻译手段,使翻译出来的文本可以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还能够顺应游客的语言习惯。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不仅需要从语言的角度翻译文章,更需要从文化与文化理解的角度翻译文章。

旅游翻译有着一定的目的性,通常表现在带动游客上。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必须以内容信息的传递作为重点,体现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文本结构与内容信息采取合理的调整方法,以便准确传达文本内容。

因为我国与西方国家地理条件、文化状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些差异的影响下,语言系统中的逻辑关系也是不一样的,想要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完全相同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实现传播旅游景点的目的,先要确保准确且恰当地传递本文的语境信息,而不是着重于语言的表达形式。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语言的表达形式,那么翻译出来的文本就会大不相同。比如,汉英旅游文本在语言表达形式上是存在差别的。从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中文旅游文本追求音韵和谐、四言八句、形式对称,对周边景物的描述一般呈现出超越现实、虚实变化的意境美。但是当下旅游英语的翻译在表达形式上与中国文学存在极大的差异。英语语言的逻辑性非常清晰,没有那么复杂,针对自然风光的描写非常少。所以,在我们眼里看起来十分华丽的语言,外国人理解时就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重视其实用功能,重视内容信息,让外国人能够理解与认可,从而实现感染游客的目的。

编者在书中提出,旅游翻译其实就是一种再创作行为,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感染旅游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对其对象进行充分考量,了解其风俗文化、用语习惯等,不然就无法发挥其价值。我国和国外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语言习惯也有着各自的特征,如果想要将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的意思用另外一种语言进行描述,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译语的语言习惯,在其所属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表达信息。比如,“鱼米之乡”翻译成“alando fabundant fish and rice”, 这是顺应我国饮食习惯的翻译方式,不过,如若是面对外国游客,要翻译成“a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这样就顺应了国外游客的文化传统 , 他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该成语的意思。如今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农家菜 ”成为当下我国旅游文化产品的重点产品之一,如何将文字中蕴含的信息准确无误地向游客表述? 如果翻译成Farmers' Dishes, 在译入语游客的认知环境下是理解不了的。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农村家庭里自己做的饭菜,所以,翻译成Farm house cooking,就顺应了译入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也能够让国外游客真正理解农家菜的意思。

通过在跨文化背景下对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表明旅游翻译不仅是一项语言翻译活动,同时还包含了文化价值的传递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要正确且恰当地表达文本的内容,尊重用语习惯,将翻译的语境提升到具有共鸣的境界,提高翻译的质量,不断加强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习惯文本
上课好习惯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