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骗同学”在大学上演

2017-11-13 11:03刘亚孙艳平
蓝盾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园同学学生

刘亚 孙艳平

“这是整个大学里我上过的最沉重的一课,也是终生的教训。”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记者见到了大三学生郑琳琳。提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校园贷诈骗案,她颇为懊恼。两年前,因为用自己的身份证信息给学长帮了个忙,莫名背上了7000多元的贷款,之后她不断地被催债公司骚扰、恐吓。这个阴影几乎陪伴了她整个大学时光。为此,郑琳琳一直在武汉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中心之间奔走,追问“我的贷款记录什么时候能消除”“逾期还款会不会影响我以后贷款和出国留学”。

因“帮忙”被催債

2015年5月的一天,同学郭达凯跟郑琳琳说,带着身份证和学生证帮学长“挂个名”,就能拿一笔劳务费。虽然不知道具体做些什么,但考虑到是给学长帮忙,郑琳琳和舍友来到了学校门口的一家酒吧式电影院。当时,店里有十几个人,有人自称是“人人分期”的武汉总代理贺鹏,还有他们的学长、“人人分期”在该校的代理——大三学生郑禹。

郑琳琳对于“人人分期”并不清楚,只知道这是“人人网”开办的一项校园贷业务。在现场,郑禹向大家解释,希望借用大家的学生身份在“人人分期”上购买手机,之后的分期还款不用学生负责,购买成功后会给他们好处费。然后,贺鹏拿出“人人分期”购机合同,让大家填写个人信息。有的同学有些警惕性,不敢填写,于是贺鹏等人开始做思想工作。

看到几个舍友都填了,郑琳琳仔细阅读了合同,发现合同上有需要购买的手机型号、金额、还款时间、每月需还款金额,还有申请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院系信息、父母姓名电话、同学姓名电话和辅导员姓名电话等,她在填写信息时留了个心眼,在最后签名一栏她没签名,“我想着虽然是我的资料,但名不是我签的,应该不会惹麻烦。”后来,工作人员帮郑琳琳代签了姓名。

之后,贺鹏用手机拍下了同学们的学生证、身份证正反面,又让大家拿着合同和身份证拍了照片,还叮嘱道,近两天可能会收到“人人分期”的客服电话,到时候一定要说手机是本人购买的,核实信息也要和合同上登记的一致。郑禹强调,收到手机后一定要交给自己。

几天后,收到手机的同学们将手机交给郭达凯,郭达凯转交给郑禹,郑琳琳等人每人拿到了50元报酬。

原以为“帮忙”到此结束,但两个月后,郑琳琳手机上突然收到了“人人分期”的短信,提醒她本月还款已逾期,如果再不还上就要付滞纳金。郑琳琳很奇怪,询问郭达凯后,对方回答说还款都由郑禹和“人人分期”负责,这种短信不用理。又过了几天,当初一起“挂名”的同学都接到了催款电话。郭达凯安慰这些学生,公司暑假休息忘了还款,很快会补上。

然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这只是催债噩梦的开端。“你好,转告郑琳琳,‘人人分期账单一直都在逾期状态,我司将于27号上报信用不良记录,并且上报个人征信及加大力度催收。因此对个人声誉及征信产生的不良影响将由你个人承担,我司概不负责,望周知。”不仅学生本人,家长和老师也收到了类似催收短信。

刚开始想倒卖手机牟利

学生们发现情况不对后,集体到学校保卫处举报,发现被催债的学生已有上百人,郑禹骗了他们后已经卷款逃跑了。郭达凯等人四处打听其父母住址找到郑禹家时,大家都有些惊愕,这个平时花钱如流水的阔少,只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儿子。多番打听后,几名同学终于“逮住”了躲藏在某居民楼的郑禹,将他扭送到公安局。至此,一个“伪阔少”的面目才被揭开。

出生于1995年的郑禹是武汉传媒学院的学生。2014年,金色苹果6Plus手机上市,郑禹很是心动,但没钱买。2015年2月,他发现在“人人分期”上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机”业务。

要使用这个业务,必须在“人人分期”官网上注册一个账号,通过账号浏览官网上的商品。看中商品后在网上下单,填完自己的信息后,官网后台先期审核,通过后会将申请人购买请求转到校园代理的工作后台,再由校园代理拿着合同找申请人核对信息。其中的一项重要流程,是申请人拿着自己的学生证、身份证拍照并将照片上传到申请人自己注册的账号上,供“人人分期”做最后的审核。全部通过后,公司会将拍下的物品快递给申请人。

在使用自己身份证购买手机的过程中,郑禹接触到了当时武汉地区“人人分期”的总代理贺鹏,了解了该业务的流程,也嗅到了做校园代理的“商机”。之后,他获得“人人分期”公司的授权,成为武汉传媒学院的校园代理,负责发展在校大学生的分期付款业务,通过介绍学生办理分期购机业务获得提成,每笔订单提成2%。以一部苹果6Plus价格为6888元为例,郑禹每拉到一名同学办理此业务,就能获得138元。

“我当时认为,通过正规提成的方式来钱又少又慢,就想到了将通过‘人人分期业务获得的手机卖到市场上去,再将所得资金用于分期还款。”郑禹在供述中称,购买手机6888元,分17期付款,每期还420元。

郑禹找到了好友温晓琪,在学生会担任职务的她拥有不少“人脉”。郑禹让她帮忙发展“人人分期”业务,每做成一单,能得到相应报酬,“用学生的身份在‘人人分期上分期购买手机,利息比社会上工作的人买要低,所以请学生们帮忙用他们的身份去买,购买成功后,自己再卖给社会上的人赚取利润。”为了取得温晓琪的信任,郑禹承诺,购买成功后,会给温晓琪和学生好处费。为了最大程度获取利润,郑禹用学生身份分期购买的,都是价格最贵的苹果6Plus。

温晓琪平时和郭达凯、张惠等人关系不错,于是请他们拉学生办理“人人分期”业务,每拉一个人,可获得100元至400元不等的好处费。

将100多部手机变现

“业务”以同学介绍同学的方式越做越大,甚至蔓延到了周边5所高校,郑禹手上的手机也越来越多。在武汉光谷附近的手机店主看来,郑禹“是大学生,干不出什么坏事”,所以并没有过多怀疑源源不断的新手机的出处,爽快地将手机折成现金给他。

一部部手机变成了现金流进郑禹的口袋,他开始了买车等疯狂消费。开始,他还能给同学还上一两期贷款,很快,贷款就还不上了。

除了“人人分期”代理,郑禹还有另一个身份:“优分期”的校园大使。“优分期”和“人人分期”性质相同,也是通过注册、申请购买、审核成功后收到货物。当然,“优分期”有一个更大的优点,在该网站里购买商品,当事人不需要面签合同,而“人人分期”则需要校园代理找到申请人面签购买商品的书面合同。郑禹通过温晓琪等人,在“优分期”上获得了20余部苹果手机。

短短几个月,郑禹卖掉了100多部苹果手机。提起郑禹,郑琳琳印象很模糊,舍友也只记得是个高个子男生。但在不少学生眼里,郑禹是个不折不扣的“阔少”。让郭达凯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段时间郑禹总是请同学出去玩,每次开支都是好几千,“别人分烟都是一根根给,而他会随手甩100元一包的‘1916黄鹤楼给同学;不断改装车……总之,吃穿住行都特别奢侈。”这种奢侈,无形中给了别的同学信心:相信郑禹没错的。

但奢侈的背后,郑禹贷款的窟窿却越来越大。分17期购买价值6888元的手机,加上所有利息需要支付7300元,以他卖出手机的价格,是不够还款的。将手机疯狂变现,只不过风光一时,随着大量贷款到期,郑禹发现自己已无力支撑,即使“拆东墙补西墙”也很难应付。

既是受害者,也是“帮凶”

在这些对郑禹深信不疑的学生里,郭达凯觉得自己的身份很是“尴尬”。事后回忆起来,郭达凯表示,郑禹骗了我朋友,我朋友又“骗”了我,我又不明真相地“骗”了我的很多朋友。为什么郑禹能在短短3个月里骗了5所学校200多人?熟人之间的信任,让郭达凯从没想过去怀疑郑禹,也没细问他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其实,被骗的绝大多数人跟郑禹都不熟,只是碍于面子,和郭达凯一样以为是“帮朋友一个忙”,然后就背上了一部苹果手机的债。郭达凯曾追问过贺鹏,得知郑禹这么做可以帮助“人人分期”刷销量、走业绩,赚取提成和奖金,月薪上万没问题。郭达凯琢磨之后觉得这事不犯法,就帮班上20多个同学办理业务。但没想到的是,大家在2015年7月份集中遭到了催收还款的电话“轰炸”。

由于郑禹给学生还款只还了一两期,“人人分期”公司在催款时发现,很多学生说自己根本没有拿到手机。粗略统计,郑禹借了200多个学生证件进行分期购机业务,涉及金额180余万元。“人人分期”公司于2015年9月报警后,郑禹因涉嫌诈骗罪于10月16日被逮捕。

2016年6月8日,武汉市江夏区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郑禹犯诈骗罪,向江夏区法院提起公诉。7月5日,江夏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14日,江夏区法院宣判,被告人郑禹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8000元,并退赔赃款19万余元发还被害人。武汉市江夏区检察院检察官徐敏告诉记者,实际被害人数不止29人,但由于案发时是暑假,不少学生不在学校,许多证据难以认定,综合各种情况,最后认定的是被害人为29人,涉案手机34部,涉案金额22万余元。

贷款记录仍挂在网上

虽然法院已经判决,但这起案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包括郑琳琳等在内的许多被害人表示,当时登记被骗的学生有200多人。除了在法院判决后,郑禹退赔并被销掉了贷款记录的29人,还有不少人仍在催债公司电话的围追堵截中。

郑琳琳通过注册的账号上查到,分17期购买的手机,郑禹只还了第一期的420元,后期的逾期款和滞纳金如果计算到2017年3月,所有未结款项已滚到了3万余元。郭达凯说,听说有人因为背着这个债想自杀。

郑琳琳所在的新闻专业就有40多人在“人人分期”上被使用了身份信息。今年5月底,曾有学生去派出所询问,警察告诉他们,郑禹诈骗的刑事部分审判已结束,民事部分法院在审判时未予支持,若跟他存在债务纠纷,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不论是问律师还是问学校,学生们得到的答复都是,先自己把钱垫上,再打官司跟郑禹要。

事实上,没有被害人去打官司,有的学生选择“认栽”,不愿被这个贷款“黑锅”一直扣着,就选择自己还款了事。有的学生选择“无视”,对于催债方的恶言相向,刚开始还努力解释自己是被骗了,现在则对外地电话基本上是见一个挂一个。

更多的学生处于压抑和担忧中,如今的还款额加上滞纳金等已经滚到了3万余元,向家里要开不了这个口,自己又还不起,还时时刻刻担心这个记录会被纳入征信系统,影响以后贷款买房买车等。直到今年5月23日,湖北省银监局明确表示,“人人分期”上不了征信记录,这个消息让学生们略微松了口气。

“虽然这起案件的被害人不会在征信上受到影响,但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今后带着信用污点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受到的限制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提醒广大学生,在办理校园贷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要轻易听信他人,为自己负责。”徐敏表示。

(文中除鄭禹、徐敏外均为化名)

(摘自《检察日报》)

猜你喜欢
校园同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