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卢昊
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日本老年人的“不言老”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调查显示,大多数日本老人“并不觉得自己老了”,很多人仍然像年轻人一样赶时髦,或者“退而不休”继续坚持工作,甚至进行“人生挑战”。日本老人的“不言老”和“不服老”既有医疗水平、经济基础的支持,也有社会环境及文化心理的驱动。
不希望被当做老人
日本一些地方有这样的传说:在古代深山的贫穷村落里,老人一旦到了60岁,就必须到大山深处自生自灭,这样就能为其他人节省下口粮。在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或成为社会负担的心理下,不少日本老人不愿被别人“当做老人”,而是希望能得到“正常对待”。这也许是日本老年人不服老的文化传统原因。
65岁以上的日本人超过七成认为,自己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更年轻,很多人并不认为“敬老节”是自己的节日,也不会坐公交车或地铁上的“敬老座”(“特别座”)。在日本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要“讲究方式”,最好低调而自然,否则有可能会伤害一些“不服老”的老人们的自尊心。
记者在日本的公交车和地铁上经常看到“特别座”无人坐,有的老人就站在“特别座”旁边,他们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不错,不必要坐,就不坐。有时车上没有空座位,一些老年人站着,而年轻人坐着看漫画或者打盹,也没觉得不安,老年人也不觉得气愤或者失望,在日本的公交车上,老人和年轻人之间没有情感责任,让座与不让座不是因为你是年轻人,他是老年人,而是因为他是需要照顾的人。不少日本人反对设立“特别座”,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自觉礼让”,而“特别座”的设立让这样的礼让不存在了。
设敬老节体现了政府的愿望——关心和照顾老年人,但很多老年人不愿意过敬老节,更不愿意去领慰问品,这和贫困的日本老人不愿意申请低保一个道理。他们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关心,比如时不时去看望,陪着说说话。
成智力资源“出口”主力
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0%仍在工作,这一比例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因为工作经验丰富,日本公司的一些老职员退休后,被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公司高薪聘用,担任顾问或主管,成为日本智力资源“出口”的主力。记者认识一位在日本电气公司工作,退休后被中国一家公司聘任为技术总监的日本老先生。他对记者说,退休后继续工作当然有 收入上的考虑,但很多日本人是抱着“继续实现人生价值”的想法在工作。
日本老年人在时装、街拍、网购领域也有压倒年轻人的势头,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调查,60岁至70岁日本人网络消费额排名在各年龄段前列,这一年龄段人群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且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网购。关于老年人街拍、走秀的写真集也在日本书店能够经常见到。
84岁奶奶合唱团走红
很多日本老人还尝试像年轻人那样“疯狂一番”。2015年,冲绳县小滨岛上一群80岁以上的老奶奶成立了日本有史以来平均年龄最大的歌舞团体,她们还仿造日本当红少女团体AKB48,给自己的团体取名为KBG84(KBG意为“小滨岛奶奶合唱团”,84指团体成员平均年龄84岁)。KBG84一登台便迅速走红。也是在这一年,105岁的日本老爷爷宫崎秀吉在京都以44秒22跑完100米,创下世界业余田径赛105岁以上年龄组男子百米纪录。
日本人较早地接受了健康生活的现代理念。今年7月,一位有“全世界执业时间最久医师”之称的日本医生日野原重明去世,享年105年。老先生在二战后最早将老年人体检引入日本医院,同时他也积极倡导老年人“活得精彩”,积极社交,保持年轻心态。日本社会学者指出,由于群体性文化传统,日本人无法接受因丧失对社会的价值,而被社会边缘化。
日本老年人“活得精彩”,当然有经济基础的支持。日本的“团块世代”(二战后到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日本人)是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主力,也通过辛勤劳动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退休后有资本从事各种业余爱好,不少日本老人退休后环游世界,甚至有人每月都在海外打高尔夫。
另一方面,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经济始终疲软,福利社会开始逐渐瓦解,陷入贫困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目前日本老年人超过1/5属于贫困阶层,而且很多老人由于感到羞耻,并没有向政府申请贫困补助金。日本社会家族文化特殊,不少老人与子女关系冷淡,又与配偶“熟年离婚”,陷入孤贫困境的老人越来越多,尽管人可以凭借精神意志“不服老”,但面临社会经济压力,却不得不在老无所依的结局面前低下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