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月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辽宁 辽阳 111000)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
徐 月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运用麻醉苏醒护理对其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麻醉苏醒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心率、血压及躁动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舒张压为(86.4±11.2)mm Hg,收缩压为(136.2±13.5)mm Hg,心率为(76.5 10.1)次/分,躁动发生率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可有效控制其心率、血压,降低其躁动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麻醉苏醒护理;躁动;影响
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传统护理、麻醉苏醒护理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1-2]。本次选取8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的初衷是探讨麻醉苏醒护理对其心率、血压、躁动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取得满意疗效。
表1 两组心理及血压指标分析(x-±s)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资料不全者、精神障碍者、多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非腹部手术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皆不在入选之列。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2.5±3.5)岁;麻醉时间(4.5±1.4)h;术前睡眠时间(5.3±2.1)h;AS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9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52.4±3.2)岁;麻醉时间(4.4±1.6)h;术前睡眠时间(5.2±2.2)h;ASA分级:Ⅰ级22例,Ⅱ级18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访视:麻醉医师、手术医师与手术室护士术前1d到病房内探访患者,对其身体状况、病情作评估,从而对手术方案进行优化;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向其讲解手术过程、麻醉效果,向其交代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异常症状,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工作落实,确保患者能够用最佳状态进行手术。②麻醉前帮助患者导尿,保障腹部手术的顺利进行。③术毕将患者安全的运送至病房,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观察,等待患者苏醒。
实验组:采取麻醉苏醒护理,具体如下[3]:①健康宣教:术前,护理人员应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向其介绍手术方案、麻醉方式,使其能够了解术中或术后会发生的异常症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病情进行评估,帮助患者排除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提升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向患者讲解术后会发生的气管导管不适症状,让其在呼吸正常后再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前与拔管后应保持平稳呼吸,避免患者术后躁动或将拔管拔除造成不良的后果;向患者解释导尿管的作用及重要性,解释尿不尽、排尿刺激的原因,使其能够适应排尿时的不适感,消除排尿带来的疑虑。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的鼓励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其是否存肤色异常、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等情况,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出现障碍和异常的原因,对其进行安抚与慰藉,从而消除其负面心理;向患者宣教麻醉知识,使其充分了解麻醉的安全性、可逆性,使其能够消除恐惧心理,积极的接受治疗,配合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③舒适护理:术后帮助患者选取平卧位,防止器械或体位对大血管、神经造成压迫,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患者应用约束带后,应保证约束带的松紧度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感,通过升高床护栏、调整体位保护患者不会摔伤;检测患者的四肢血液循环状况,确保其静脉回流质量,防止其发生皮肤受压、损伤。④镇静护理: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镇静治疗,防止其全麻苏醒后出现躁动;痛觉恢复后,部分患者无法耐受疼痛,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镇痛药,而条件良好的患者可给予自控镇痛泵,从而有效减少其全麻苏醒期的躁动。⑤病情观察:很多患者因药物残留容易出现通气不足、呼吸道梗阻等症状,不及时予以处理会引发头痛、烦躁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任何异常都应立即报告给医师,同时予以处理。
1.3 观察指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护理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包括:①血压:包括舒张压、收缩压;②心率;③躁动发生率:安静评为0分,吸痰时肢体躁动评为1分,无刺激时躁动为评分2分,强烈挣扎且难以制止评为3分,躁动发生率=(3分+2分+1分)例数与总例数的比。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及血压比较:两组治疗前心理、血压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心理、血压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比较:实验组3分、2分、1分、0分分别为1例、0例、2例、37例,对照组3分、2分、1分、0分分别为4例、5例、2例、29例,两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全身麻醉后躁动常发生于苏醒期,存在定向障碍、兴奋躁动等表现,一般发生在拔管前后15 min,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加,可引起伤口裂开、出血,还可使气管导管、导尿管、引流管脱出,甚至发生自伤坠床等意外伤害,危害性较高[4]。腹部手术患者多采用全麻,应给予其麻醉苏醒护理,术前为患者做好思想工作,使其能够了解手术方式与麻醉方式,对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了解,积极的配合治疗[5];患者意识恢复后,根据其疼痛情况适量予以镇痛药,同时予以镇痛护理,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的躁动反应,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麻醉苏醒护理的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躁动发生率分别为(86.4±11.2)mm Hg、(136.2±13.5)mm Hg、(76.5±10.1)次/分、7.5%,明显高于采取传统护理的对照组的舒张压(96.3±11.8)mm Hg、收缩压(147.1±13.2)mm Hg、心率(87.6±7.2)次/分、躁动发生率27.5%,,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腹部手术患者,给予其应用麻醉苏醒护理,可改善其血压、心率,能够显著降低躁动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马雪.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102-104.
[2] 陈怡.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2(13):71-72.
[3] 郑兆青.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69-270.
[4] 李桂萍,郭丽霞,刘华,等.开展术前访视做好手术室整体护理[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2,23(5):388-389.
[5] 郭柳波.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77-79.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2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