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2017-11-13 03:51李彩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白蛋白胃肠道营养

李彩虹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胃肠道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

李彩虹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研究对比胃肠道手术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在手术后,将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护理中,而将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短,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并发症明显较少,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效果更佳,在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胃肠道手术;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护理

本研究针对胃肠道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两种营养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对我院收治的5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研究经过和结果进行如下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其中对照组包括18例男性患者和10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者为76岁,最低年龄者为20岁,中位年龄为(55.6±3.8)岁,5例为胃溃疡患者、3例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例为胃癌患者、6例为结肠癌患者、2例为直肠癌患者;实验组包括17例男性患者和11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者为75岁,最低年龄者为22岁,中位年龄为(57.0±3.5)岁,6例为胃溃疡患者、2例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例为胃癌患者、7例为结肠癌患者、2例为直肠癌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研究资料中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0.05,说明对比差异并不明显,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证明此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可作为其他类似研究的参考。

1.2 方法:在手术后将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采用输液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营养补充,并对其饮食进行常规控制,即优质蛋白、低磷、低盐等[1];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方法如下:在手术过程中针对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将空肠穿刺造口管进行放置进行营养支持;而在手术过程中针对下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将鼻肠管或鼻胃管进行放置以进行营养支持,两种方式营养剂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输入,具体营养支持方法为:当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之后,将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给予患者,在手术后4 d,将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给予患者,在手术后5~6 d,肠内营养制剂类型为整蛋白型,而术后8 d,可给予患者一些半流质饮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2]。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此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资料及研究结果中的对比数据分析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其中研究结果中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n,%),验证方式为χ2验证,其余对比数据均为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验证方式为t验证,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值进行判断,若P值比0.05小,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各项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比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各项指标对比(x-±s)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各项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对比(x-±s)

3 讨 论

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手术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医学界对此也较为关注[3]。在临床上一般应用肠外营养方式,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很容易造成肠黏膜萎缩,肠道细菌移位,最终提升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的康复,而近些年来发现给予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效果较为理想,弥补了肠外营养的不足[4-5],从本研究结果中显示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不但优化了患者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同时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胃肠道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效果更佳,在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1] 袁璐,黄耀,张卫星等.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40-42.

[2] 杨庆民,郭雄飞,刘涛等.胃肠道手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对免疫学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15):2347-2348.

[3] 刘德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18):3456-3457.

[4] 衡娇.50例老年胃肠道术后经外周静脉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0):187-188.

[5] 王恩远.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对胃肠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6):24-25.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251-02

猜你喜欢
白蛋白胃肠道营养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蔬菜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