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2017-11-13 03:51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
关键词:白细胞白血病外周血

王 惠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王 惠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观察并讨论应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90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患者临床常规羟基脲片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组治疗后的降细胞疗效、并发症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白细胞下降幅度、血红蛋白下降幅度、预处理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快速降低肿瘤负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白细胞单采术;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高白细胞白血病病理生理基础非常复杂,并常合并中枢神经系统、DIC、ARDS、TLS等并发症[1],病情发展凶险,治疗诱导缓解率低,预后一般,属严重急性白血病。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因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增高,导致血液黏滞度相对发生增强,故而容易在小血管内生成微血栓,进一步对脑、肺等器官造成不利影响,且易合并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早期治疗中因没有快速、有效降低白细胞的办法,在采取化疗治疗时在短时间内杀伤白血病细胞,则又易致使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本院对应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和探讨,获得了可期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90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血象、骨髓象、免疫分型诊断为高白细胞白血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其中,实验组有女12例,男33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7.7±4.6)岁;参照组有女14例,男3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5.8±5.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情程度以及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

1.2 方法:给予参照组患者羟基脲片治疗:口服羟基脲片,每日20~60 mg/kg,按照日常检查中的WBC、HB、PLT变化适当调整剂量。

给予实验组患者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应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实施白细胞单采术,行双臂正中或贵要静脉穿刺,连续体外循环离心分离。每次处理血量5000~8000 mL,血流速度30~80 mL/min。每2日分离1次,按照患者进程选择合适单采次数,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到50×109/L内时,对其进行化学诱导缓解治疗,如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可选IA、DA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选择VDLP方案。

1.3 观察指标:降细胞治疗时每天行血常规、血电解质检查,每3d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记录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降细胞疗效对比:见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在白细胞下降幅度、血红蛋白下降幅度、预处理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实验组:脏器出血1例(2.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4.4%),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病例。参照组:脏器出血8例(17.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8.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2.2%),肿瘤溶解综合征4例(8.9%)。实验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明显少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当前,国内外临床对高白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意见。最新研究表现,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细胞遗传学、端粒酶活性、T1-1β、TNR-α等以及其他黏附分子有密切关系[2]。由于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增高进一步推动了白血病细胞出现恶性增殖、凋亡减少,黏附分子和白血病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介导白血病细胞释放入血,以及与内皮细胞黏附的结局[3]。因为大量幼稚细胞释放入血,并且和内皮细胞发生黏附,以致于白细胞瘀滞,是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主要并发症,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白细胞瘀滞的临床体征并无特异性,其影像学表现也无统一标准,因此,临床对这一症状还没形成一致的临床诊断标准,基本依据患者临床表现施以诊断。

毋庸讳言,国内外临床近二十年来对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与白细胞瘀滞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疾病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对确诊的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如采取直接化疗治疗会因短时间内白细胞快速下降,而易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或进一步加重凝血异常[4]。所以,在患者确诊之后,实施行之有效的治疗策略降低白细胞方案,以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化疗条件,是治疗该疾病的重点。白细胞单采术主要是通过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中浓度较高的粒细胞成分,从而实现治疗意义。本研究所用白细胞单采术的原理为:通过使用自动化的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机,基于血液不同成分的密度存在比重不一的特点,在无菌密闭塑料管道系统内进行采血、离心程序,把血液细胞成分中的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小板分层分离,去除粒细胞层,并还输其余血液成分。因为采取的是血液流动方式,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影响不大,并且,一次性密闭式管道很好的避免了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一般原则上,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处理1个循环血量能够有效去除外周血20%~50%的白细胞,是现阶段快速降低患者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可靠办法。白细胞单采术能够快速了去除外周血中大量病理性白细胞,缓解高黏滞的状态,并能够良好地规避化疗治疗中杀伤大量白血病细胞所出现的肿瘤溶解综合征,最终很好的规避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5]。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降细胞疗效对比(x-±s)

综上所述,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程度轻,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良好,联合化疗治疗能够有助于提高CR率,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前降细胞治疗的首选方案,具有加大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1] 王洋,李晓林,薛燕.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4,32(12):70-71.

[2] 刘杰,闫寒冰,屈慧丽.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111-112.

[3] 梁传丽,陈玉红.白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31-32.

[4] 王瑞环.白细胞单采术对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5):456-457.

[5] 林秋燕,黄清华,刘庭波.治疗性白细胞单采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4):31-33.

R7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93-02

猜你喜欢
白细胞白血病外周血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白细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