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泽根
(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研究WHO2004膀胱非浸润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
程泽根
(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剖析WHO2004病理分级在膀胱非浸润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接收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膀胱非浸润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共计140例。回顾剖析所选病例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WHO2004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比较各组的复发率,乳头状瘤组为8.7%,LGPUC组为36.73%,PUNLMP组为17.5%,HGPUC组为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肿瘤进展情况上,各组间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按照WHO2004病理分级标准,对膀胱非浸润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可反映出其预后情况。
病理分级;膀胱肿瘤;预后;非浸润
临床上,WHO将膀胱非浸润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分成4种病理类型[1],分别是:乳头状瘤;LGPUC(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低级别);
PUNLMP(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HGPUC(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级别)。本研究,笔者将着重探讨WHO2004病理分级和预后间的关系,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140例膀胱非浸润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患者,入组时间: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54例[2];年龄为31~87岁,平均(60.52±3.14)岁。观察发现,本组140例患者中,有血尿症状者,126例;排尿困难者,11例;下尿路刺激症者,20例;偶然发现,9例。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将其分成4组:乳头状瘤组(23例),LGPUC组(49例);PUNLMP组(40例);HGPUC组(28例)。各组家庭状况、民族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乳头状瘤:乳头分离且不融合;乳头表面被覆尿路无特异性;乳头被覆上皮层数<7层(通常为4~5层);伞细胞完整;存在核分裂;细胞核形状、大小与正常一致。②LGPUC:乳头可融合;细胞核增大不均匀;被覆上皮排列紊乱且有异型性;存在核分裂现象;伞细胞不完整;上皮厚度不定,有恶性表现。③PUNLMP:乳头表面被覆尿路上皮出现细胞增生现象,形态具有异型性;上皮细胞层数>6层;细胞核以卵圆形亦或者是圆形存在;核分裂较少见;无病理性核分裂。④HGPUC:有较明显的细胞异型性;染色质深染;细胞排列无极性;核分裂多见。
1.3 治疗方法:本研究所选140例患者都接受膀胱部分切除亦或者是TURBT术治疗,其中LGPUC、HGPUC与PUNLMP三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辅以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1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此后,调整治疗频率为1次/月,维持治疗12个月。术后1年内,所有病例都以3~4个月为周期,回院复查1次膀胱镜。1年后,每隔半年复查1次[3]。
1.4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各组肿瘤进展情况,统计术后复发者例数。其中,肿瘤进展主要包含两种,即:肿瘤发生浸润;病理分级提高。
1.5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为期9~43个月的跟踪随访,平均(29.6±1.4)个月;病情复发者共41例,复发时间为6~41个月,平均(25.3±2.1)个月。比较4组的病情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乳头状瘤组和PUNLMP组复发病例中均无进展病例。HGPUC组中6例进展至浸润型,LGPUC组中有4例进展,含1例进展至浸润型,3例进展至HGPUC。各组进展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4组复发情况的对比分析表
PUNLMP概念的提出起源于1998年,该分类虽涵盖了1973年WHO分类的大多数1级癌,但强调的却是良/恶性间的分类。故在新的WHO分级中,非浸润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被划分成如下4种:乳头状瘤;PUNLMP;HGPUC;LGPUC。现阶段,临床医师评价肿瘤恶性程度的条件主要有两个,即:病情的进展与复发[4]。Campbell的研究表明,利用WHO2004病理分型,并对所选的非浸润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病例(49例)进行为期10年的跟踪随访后发现,PUNLMP组的复发率为5.0%,HGPUC组为4.0%,LGPUC组为67.0%,而各组的进展率则依次为0.0%、75.0%与22.0%。这一结果提示,WHO2004病理分型和患者的预后这二者间有一定的关系。PUNLMP组虽有患者复发,但无进展病例,表明PUNLMP的预后较好[5]。
本次研究,乳头状瘤组的复发率与进展率分别为8.7%、0.0%,LGPUC组为36.73%、22.22%,PUNLMP组为17.5%、0.0%,HGPUC组为50.0%、42.86%。各组复发率与进展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尽管PUNLMP者的复发率较高,但其却无病理进展病例,表明该类病理分型具有较高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WHO2004病理分型和肿瘤预后二者间的相关性较好。对于PUNLMP类分型来说,因其能更为明显的显示出患者的预后效果,故我们可将其作为一种独立分型。
[1] WHO2004膀胱非浸润乳头状泌尿上皮肿瘤病理分级和预后的关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4):252-254.
[2] 黄斌,陈俊星.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WHO2004 分级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9,29(3):360-364.
[3] 周辉良,吕夷松,许宁,等.WHO2004分级法预测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的价值[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09,1(1):22-24.
[4] 沙建军,潘家骅,王兆亮,等.经尿道肿瘤剜除术治疗黏膜下型膀胱平滑肌瘤初探[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9):636-638.
[5] 南勋义,朱国栋.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时是否需同期行尿道切除的探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6):401-403.
R73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30-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