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星
不仅是艺术学科,几乎整个学科体系对于刚刚发布的全国双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和学科都议论纷纷,既有终于出台的急切期望,更多的是比照分析的得失判断,而网络上关涉不同学校的获得和落选的吐槽也不绝如缕。有揶揄自己学校没评上是因为太优秀,有调侃某某学校评上的不是最为出色学科,而名不见经传的却成了双一流,有对于地区差异耿耿于怀的,有抱怨一个省好学校落选而一般学校却一流了,等等不一而足。显然,双一流建设学校和学科发展触动了人们的神经,也引发出不小的震动。这意味着中国学科发展上了一个台阶所引起的群体关注度之高前所未有,显然是好现象;也折射出一些问题。而艺术学科自身的发展也再一次迎来新的触动因素,如何看待需要辩证地弄清来龙去脉,也更要有放长眼光的思考。
双一流的国家发展战略自有其重要意义,激起反响也正是证明。但显然,未必符合所有人心愿的双一流却是事出有因,站在不同角度的评判其实都似乎有一己之见的合理性,却可能对于双一流的目标、评审对象、评审时间和评审标准理解都不是一个角度。国家这一次发布的双一流之一流大学建设学校42所,其中A类36个,B类6个,一流学科建设95所。而艺术学科的12所高校13个学科入选:1、艺术学理论:北京大学、东南大学;2、音乐与舞蹈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3、戏剧与影视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4、美术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5、设计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在这里,一些艺术院校可能耿耿于怀为什么自己没有入选,而入选的也可能被作为靶子来衡量挑剔。
整体上看,也许人们还需要结合更为多样的背景,来考察名单确认的事理和发展被忽略的其他问题。许多人都没注意双一流建设学科判断需要牵扯的其实是2017年3件相关学科发展事宜,而它们之间的影响将很快触及高校学科格局:第一个即刚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第二个是还没有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第三个是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关于新设博士硕士点的大格局变化。这三个方面有密切的联系,但有相当的区别,但结合在一起才是改变学科几年发展的影响所在。
首先是双一流学科的设置取决因素主要是什么?人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实际上并不了解整个的过程和它相应所牵连的因素,疑惑为什么舞蹈学院、戏曲学院、电影学院没有入选,综合性很强的南京艺术学院也一点没有涉及。双一流学科建设所依据的更多其实是五年前之第三轮学科评估作为基础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第三轮评估里头学校学科所占的前若干位,都成为这一次依据的基础,自然还有一定微调:比如说中国语言文学取的是前五名,除了并列第五的山东大学没有上之外,陕西师大是因为自定补上了,强大的华东师大因为排名第六落选。新闻传播学取的是并列第一的人大和中传,于是意外的是第二名复旦大学落选。人们疑惑于复旦大学的学科基础,但似乎只取两个就无法替换排名。艺术学科也一样:艺术学理论取的是上一次并列第一的东南大学和北大,并列第二的是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显然不能单取又不可多上。音乐舞蹈学取的是前三的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并列第四的北京舞蹈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除和前面的分数有些距离外,一个没有博士点一个有博士点,数量即便不限制,取舍也是为难。戏剧影视学取的是前两名的中传、北师大、中戏,随后的上海大学分数有些差距。美术学取的是前两位的央美和国美,人们疑惑清华美院落选,其实在排第四的它之前的南艺已经和前面的分数有差距,跨越南艺显然不可。设计学比较特殊,取的是前两位的清华美院和央美,同济大学第三轮评估是设计学的并列第五,这一次跳跃性地上了一个“艺术与设计”,估计是兼顾工科与艺术结合,解释了排在它前面的国美、江南大学和南艺反而落选的疑惑。
自然简单比照第三轮评估未必周全,还有其他评审因素未可知,但可以想象到,这一结果是经过几轮的评审产生的,不可能凭空来取舍,最具有参照性质的就是第三轮学科评估的相对客观性和这一次双一流名单必然有限的初衷。问题在于基本上在4月份已经投票确认大局的双一流,似乎更多受前五年的学科排行影响。被人们质疑的焦点,主要在于这一排名和这几年学科进展的现实是不是有差距。吐槽的多站在感知学科现实角度,包括艺术学科急速发展呈现的后进和先进之间的距离变化。所以艺术学科落选的高校似乎不忿。但名单选取的角度未必是现实,估计难以定量权衡,所以参照才更多取用以往排名。私心考察,专业院校中的单科强势学校,现实中没有博士点也许成了制约改变的掣肘?放眼吐槽中还有疑惑双一流学校主要是985高校的设置,问题在于,如果不是的确实力强劲的985主体高校入选,会不会更遭到强势高校更大规模的质疑?前述艺术学科基本以上一轮评估为基准,但顾及不同门类艺术专业性,也可能遭到同样的麻烦和质疑。所以我们说,倚重第三轮学科数据也许不是最好的方法,却也有依据的合理性。
由此需要展开更大视野。更为麻烦的事,是双一流的结果与即将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差距大不大。这才是下一个议论的风口。双一流主要以五年前确定的学科排名为基础,也是以一种相对客观性来作为设置和建设的依据。但人们却从当下的学科现状获得感知,疑惑可能就在第四轮评估出来后嘈杂化。我们知道确认双一流之时第四轮学科的评估内容还正在评判之中,这正是当下的更多学校学科参与的现实景观。这显然可能带来有所区别的学科排名。更不用说还在进行的新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增列,也许到年底增添学科点的状况在持续的建设中将影响和决定新的局面。不必怀疑新的一批博士硕士点崛起对于学科建设的改变。但许多人从现实进行的判断和学生们站在各自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的推测,和设定名单入选排名差距不小时,如何解释?说透一点就是已经成为定局的双一流建设当下的名单是几个月前所制定的。当它和第四轮的学科评估对照时,可能形成一个相当的差别。依据若干年前的学科评估进行的预防性解释,可能需要有所准备。但无论如何教育和学科的排名以及资助是一个难题,自然发展可能最好,却显然不能和实际吻合,评审就要煞费苦心。当你主要是以985高校来排列重点学科,它的合理的理由也许异议小点,但处于明显上进中的学科蠢蠢欲动,因为的确经过几年发展,可能有了自我良好的排名感觉,难免愤愤不平。理想的状态是兼顾以前排名的同时也考虑当下的变化涨落,也就是增加一种指标来进行评价,但不知这样是引起更为复杂的异议还是抚平差距?
往远了看,这次的评估没有办法考虑到目前这四五年学科成长的基本经历,也难免要遭遇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会不会有下一轮的批评且等待之。但学校和学科如何抓住机会增强实力和强化学科意识才是重要的。有人抱不平北京电影学院没有进入双一流,其实需要知晓上一轮学科评估有一些学校的不少学科没有参加,比如北电,就使其无法成为排名考量的对象。类似的学科不只限于艺术学科。除了反思当初的放弃之外,改变不重视或是看不上或者觉得不要功利性等等才是要义,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当然承认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出色的、在世界上电影学科有影响的一流院校。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严肃的问题,下一次评估究竟还是以前五年的评估作为基准来建设,还是需要在评审时兼顾现实性。这一次标准依据前一轮,下一次恐怕还要参考发展中的现实。由此各个学科,包括艺术学,都将不为评估却要健体强身作为学科专业发展之路。从艺术成为学科门类之后,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专业技能型院校在观念改变后而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北京舞蹈学院还是中国戏曲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理论强化上都自有长足进步。更多的艺术学科也在为中国的艺术学科整体强盛和学科理论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下一轮排名如何虽还难以预料,但变化是必然的。眼下不能仅仅局限于名次,长远才是生长之路。事实将会证明,各自发挥学科优势,整个艺术学科的学理性和文化影响力就会大大增强,这也就是双一流建设的意义。其实如上海自身设定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似乎没有进入双一流的艺术学科得到的鼓励支持更大;北京所实施的高精尖学科建设,对于包括北京电影学院在内的院校也将起到提升作用。多样建设会对既有的学科的建设排名和自身的努力,起到很大的变革作用。
回到本次双一流名单的得失来看待,需要看到主流把握。正如第四轮的评估已经让几乎全国重要的高校和重要的学科都参与其中,而措施中改变了各种人才和数据的拆借可能,要评估一个学科必须以门类中的整个组成来评估。这也许带来一些因自我调整而削减学科的伤害,有一些迫不得已的人员搭配和调整也损害一些学科,但是从集聚力量的角度来说,这种此消彼长可能在别的相近重点学科的提高上显示作用。实践证明,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预案,人们都是权衡后作出相对的选择。那么更为重大改变的艺术学科格局显示的各省市较大规模的新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肯定会对四年以后的学科的建设产生影响。这就意味着艺术五大一级学科的涨落变幻莫测。在学科多样性面前,无论是已经有了重点建设的还是有待超越的,都需要平衡一种关系:自身优势不能为了外在的功利性去舍弃,抓住时间的缰绳来追赶发展的步伐,学习他人长处而不是斤斤计较一时的得失,将学科建设作为办学一个重要的提升动因,艺术的精神拓展了,眼界扩大了,真的艺术世界才可能成为自己驰骋的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