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英
难忘那年赚学费
胡文英
19 88年,小学升初中还要考试才能进入,我在班级40多个孩子中脱颖而出,考上了乡里的中学。可是,40多元的学费我们家没有,父亲说,女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不用再上学。母亲说,不能让孩子因为学费的问题而失学,她要卖冰糕给我筹学费。
那个年代,冰糕是农村的稀罕物。由于早晚还要忙活地里的庄稼,母亲在做了一早农活后才去冰糕厂批发冰糕冰条。冰糕厂有专门的木制冰糕箱,里面有着厚厚的棉絮,冰糕冰条放进去把盖子盖得严严实实后冰糕就不会融化,然后将箱子背在背上走乡串户地吆喝“冰糕冰条”。那天母亲背一个大木箱子,装很多的冰糕冰条,让我背一个小冰糕箱和她一起上路。这是母亲第一次去卖东西,因为太过羞涩,过了很多个村,太阳都照得老高了,母亲和我都热得满头大汗,她却没有胆量像别人一样扯开嗓子吆喝。偶尔有人看到我们背着冰糕箱,会问一句,还有没有冰糕?这时候,母亲才会红着脸答一句“有”,然后手忙脚乱地卖出去一两支冰糕。半天过去了,我们眼巴巴地看着冰糕慢慢地融化,心里充满了沮丧。
我以为,母亲从此会偃旗息鼓。可是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母亲便起床做好农活,然后把我叫上:“走,今天一定要把冰糕卖出去,不然学费没地方凑!”这次,母亲终于下定决心,喊了一嗓子:“卖冰糕哟!”她的声音细长尖厉得有些失真,这是我听到的母亲最大的声音。再看母亲时,她额上已沁出了细密的汗。
接下来,母亲每到一个屋子边,就一声又一声地吆喝“冰糕冰条”。在母亲的感应下,我也亮开嗓子叫卖“冰糕冰条”。听到叫卖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端着碗盆,拿着角票,买走了一支又一支冰糕。我想,支撑母亲喊出叫卖声的精神力量一定是我的学业,我的前程……
一个多月以后,天已渐渐凉快,我的学费也终于凑齐了。开学时,我带着大小不一的纸币走进学校,感觉那些纸币上似乎有着丝丝甜味。是的,那是母亲那些冰糕的甜味,滋润着我求学的梦想。
(本栏编辑 孙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