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疆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11-11 11:17杨继芳胡英丛锦玲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新疆对策

杨继芳 胡英 丛锦玲

摘 要:保护性耕作技术自提出以来大大推动了全国各地农业的发展,保护耕作技术实现了农耕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新疆,保护性耕作技术却由于种种外界因素干扰得不到很好的实践,导致新疆无法享受到保护性耕作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分析新疆现阶段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对策,为今后该技术在新疆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疆;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21

引言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又优秀的技术,通过对往年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风蚀、水蚀,保护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1]。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我国保护性耕作面积由2010年的4316.85khm2增加至2014年的8623khm2,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新疆保护性耕作面积2010年为88.73khm2,2014年增加至143 khm2[2]。近几年,我国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行也是非常的重视,中央多年前下发的 1 号文件都提到了对该技术的发展,并将其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随着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试验的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也研制出了许多种类的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初步形成了运行机制,示范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笔者通过分析当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措施和新疆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就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思考。

1 保护性耕作技术概述

1.1 保护性耕作定义

保护性耕作一般指作物播种后地表的秸秆残茬覆盖面积不低于30%的一种耕作方法。美国对保护性耕作法的定义是不将土壤全部翻转,而是将大量的残茬留在土壤表层,以保障种子发芽率的耕作方法,此方法要求使用农药控制杂草和虫害[3]。

我国将保护性耕作理解为:“以水土保持为核心,保持适合的地表覆盖面积,尽量少翻动土层,而又能保证作物生长的耕作方法[4]”。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耕作新技术,主要是应用少耕、免耕的技术,保证作物的残茬覆盖到地表,从而达到减少土地受风蚀和水蚀的目的。

1.2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突出。它主要包含有作物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深松和杂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1.2.1 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就是利用机械将农作物的秸秆直接覆盖于地表或者将秸秆翻埋在土壤中,进行土壤的抗旱保墒和生肥养地的技术。

1.2.2 免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技术不同与传统的播种技术,它是指播种前不需要进行耕地,而是直接在有秸秆残茬覆盖的土地上完成开沟、播种、施肥、打药、覆土镇压等一系列的作业,简化了农机作业的工序的同时也减少机具的进地的次数,从而达到了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

1.2.3 深松技术

深松技术是用深松耕作机具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深耕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将犁底层打破,并且加厚耕作层,并且不使土壤翻转,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减轻土壤侵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目的。深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农作物根系的下扎,提高农作物的抗旱以及抗倒伏能力,还能增强肥料的溶解能力[5],保证种子的发芽率,适合北方寒冷的旱区,是北方旱区常用的一种少耕作业方法。深松可根据不同的耕作要求进行选择,但同一块耕地采用土壤深松作業最好每2~3a 1次作业为宜。国家近几年非常重视农机深松整地,并将农机深松整地作为挖掘增产潜力的重要措施。在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业提出2项量化指标: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 5000 亿kg;要求全国“增加深松土地 0.133 亿hm2” 。

1.2.4 杂草与病虫害控制防治技术

通常运用的杀虫剂是高效低毒、不易残留的化学药品。这样对环境保护和人的身体健康都有益处。播种前和苗期除草,有效控制杂草很关键,这就必须要求作业期间很好的把握好除草时间、除草方法,了解杂草的种类及生长特点,合理的使用和选择农药,避免对农作物产生药害。

2 新疆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

新疆四周都被高山环抱,沙漠浩瀚,草原辽阔,地处三山夹两盆地。气候特点是常年光照强、年降雨量少而且蒸发量较大,昼夜温差也大。特别是南疆年平均降雨量只有 150mm 左右,北疆年平均降雨量不到 200mm,山地、荒漠戈壁和沙漠面积约占全疆总面积的70%,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农业生产耕作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和河水灌溉。农业生产耕作中一般是北疆1a1熟或2a3熟,南疆1a2熟。根据2016年新疆年鉴统计,2015年新疆农作物播种面积为6126.06 khm2,生产建设兵团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353.99 khm2。

新疆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从南疆部分地区开始实施的,主要是以免耕技术为主。根据新疆的生态环境状况和气候气温、土壤类型及耕作方式等区域特点,农机部门因地制宜的进行了重点试验示范。在国家农业部及自治区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的带动下,自2003年起,新疆在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哈密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吐鲁番地区等10多个地州30多个县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和示范推广[6]。

2.1 取得的成效

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降低了作业成本,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改善了环境,降低了风沙,抑制了扬尘,减少了水土和养分的流失。

2.2 存在的问题

在试验示范时,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缺乏深入的认识,在短时间内转变根深蒂固的传统耕作观念,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加强宣传。endprint

引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存在作业适应性不高、动力消耗大、质量问题、与农艺不配套又不可调、价格较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耕作专用机具的大力引进和项目的大面积推广。

项目实施时,资金就位较晚,各阶段的任务实施有阻力。

免耕农作物,苗期极易受到病虫和杂草的侵害,所以保护性耕作的杂草和病虫害的防与治也是问题,需要综合的整治、有效的控制。

部分地区还是缺乏保护性耕作推广的长效管理机制,存有“示范项目结束、种植模式回归”的现象。需将保护性耕作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有效宣传,深入人心,使农民自愿接受并采用。

3 新疆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对策

3.1 加大宣传,改善农民思想

通过多种途径来不断的加大宣传进而转变农民的传统耕作观念以及引导新疆地区相关部门的正确认知。发动地区各种宣传媒介,如利用赶集日、现场演示会、科技活动等,将国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重视程度和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诸如网页、电台广播、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做到领导和干部耳熟能详,农民或职工家喻户晓。让大家了解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从而改善农民的思想[7]。

3.2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规范技术措施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行与很多的领域相关联,它包括种子、植保、栽培等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农机和农艺的配合。在农机具生产中,要不断对机具进行改进,加大对新机具的演示,以使农业机械适应农作物农艺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效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8]。

3.3 建立机具装备保障体系,提高机具性能

使用机具性能的好坏是决定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成败的关健。现在国内已经研制出来的和国外引进的机具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但是,机具仍存在着适应性不强,性能不稳定,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有关研发部门要开发出价格适中,性能优良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引导和鼓励生产企业与科研、技术推广部门相互合作,研发与生产出配套和适用的机具机型;则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机具的性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满足各地生产作业的技术要求。

3.4 持续落实资金支持

保护性耕作农业的过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它包括各种工具、配套机具,除草剂的费用、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大量的费用。接下来的工作中,国家应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加强对购机补贴、人员培训、技术检查等方面的资金补贴力度,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新疆地区的有效推广[9]。

3.5 完善农业政策

保护性农业是一种生态农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它与传统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得不同,这就需要在传统农业的很多方面和环节进行调整,利用相关政策来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和解决各种矛盾。出台相关的政策对现有资金、科技、项目等方面提供保障,才能够使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得以顺利的进行。国家也应该加强对政府各部门之间合作的管理协调,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形成合力,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3.6 建立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长效机制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对传统耕作制度的技术大变革,也是一项有利的生态建设工程,必须牢固树立持久战思想,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同时,还要充分做好舆论宣传,营造重视和支持保护性耕作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和完善应用推广该技术的长效机制。

4 结语

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己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先进的农业可持续生产方式。它被誉为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场重大变革,是一种现代的生态农业。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仍需要社会加以关注,特别是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只有这样保护性耕作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滨.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的实践与探索[J].农业机械,2012(9):122-124.

[2]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M].机械工业出版社.

[3]李继红.新疆农业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发展研究[C].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论文集,2010:393-397.

[4]马朝杰.门源县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及对策[J].青海农技推广,2011(3):40-43.

[5]石鑫,刘旋峰,牛长河,等.几种典型的深耕深松装备分析[J].新疆农机化,2017(2):29-31.

[6]张友腾.进一步促进新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探讨[J].新疆农机化,2012(4):26-28.

[7]张淑荣.新源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与思考[J].新疆农机化,2010(4):6-7.

[8]周宗战.关于农机化工作中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思考[J].当代农机,2013(3):57.

[9]闫秀平,白英军.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2):56-57.

作者简介:杨继芳(1985-),女,新疆阿勒泰人,石河子大学在职硕士,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农业工程;胡英(1968-),女,碩士,副教授,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工程;丛锦玲(1975-),女,博士,副教授,石河子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新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