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蒙
摘要:《大学》分为三纲领八条目。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指发扬、弘扬,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指光明、美善; 亲民,亲为“新”更新、改造; 八目指格物(格,“革新”革新认识)、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关键词:大学;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四书是朱熹把曾子的《大学》、子思的《中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集的《论语》和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论集的《孟子》编在一起的朱著“四子书”(早期儒家四位代表人物),简称“四书”。其中《大学》更是在宋代被朱熹列为“四书之首”! 朱子认为《大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由于之前北宋的程颢和程颐也都尊崇《大学》,他们两兄弟认为《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之读物,所以随着“程朱理学”地位的不断上升,在朱熹死后,朝廷就把《大学》审定为学校官方指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更有人将其称为东方的“圣经”。《大学》和《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被朱子重新编排以后,尤其是对《大学》有所改动,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一章“经”转述孔子的原话; 十章“传”是孔子弟子曾子(曾参)对“经”的理解和阐述。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大学》版本就是由朱子重新编排的版本。
格物分为革新认识(认识论)与革新道德(道德观)两种。一是“朱熹格砚台”从外到内的格物; 二是“王阳明心学”从内到外的格物。朱熹格砚台:朱子的学生跟朱子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还是掌握不了格物的真谛,于是想为难一下自己的老师。几个学生随便拿了一块砚台去找朱熹,对自己的老师说:“听说老师什么都能格,那么请格一下这块砚台吧!” 朱熹观察了一会儿,对学生说:“你们仔细看这块砚台的背面,有看到什么?” 学生们看了很久,突然豁然开朗地说:“原来砚台的背面有类似海螺的图案!”朱熹又说:“你们可有想到什么?” 学生说:“砚台是从山中挖出,既然有海螺的图案,那么也许在这座山之前是一片海洋!” 于是朱子说:“世界万物都是在变化的,不要认为你所拥有的就会永远拥有,你的才能也不会永远拥有,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要对无常存有敬畏之心!” 朱熹认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看问题自然会有质的变化; 王阳明格竹子: 王阳明和朋友决定“格物”! 于是两个人不吃不喝一直盯着竹子看,第三天他的朋友由于坚持不下去晕倒了! 但他还没有放弃,最后终于在第七天由于体力不支也晕倒了! 醒来以后他发现格物还是不要格心以外的东西,要格良知!(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于是在龙场悟道之后,完善"心学"理论! 得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感悟。这是一种从内到外的格物。他认为只要心通了(人与自然与宇宙与每个个体都是可以相通的),就知晓一切了!
致知。朱熹说"致知就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王阳明说“致知就是把心研究透了,以后自然就知道了!”不虑而知,为之良知。孔子学琴: 师襄子教孔子鼓琴,孔子学的很快,师襄子说:“已经可以了!” 孔子说只是曲子的形式和技巧可以了,但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和作者…(期间经过几次师襄子认为可以了,孔子还是认为不可以的状况)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的神情突然庄重穆然,若有所思的说:“嗯! 我已经知道作者是谁了,他看起来皮肤深黑,眼光明亮远大,像一个统治四方的王者,不是周文王还有谁!” 师襄子听了赶紧膜拜孔子,因为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 蔡邕救琴: 有一次蔡庸听到隔壁在烧火做饭,但木柴的聲音“劈啪作响”,极为异常! 他不由得心里一惊,大叫“不好!”说着赶紧跑过去甚至不顾自己手被烧伤的危险救下了那块木头,制成了一把焦尾琴! 原来那是一块桐木,正是难得的制琴好材料。这两个小故事都说明了"心"的重要性!(王阳明“心学”)
诚意指诚于中,形于外。子骞求学: 据说闵子骞拜师孔子之前面色如土灰,在拜师后的某一天,大家突然发现子骞的面色红润看起来很健康的样子,于是纷纷问其原因,子骞说正是因为“有诚意的读书”。之前读书内心并没有遵照书中的意思去用心感受,现在读书由于有了诚意,内心不动,安静,没有冲突,所以面色红润。也有人把这个称为读书美容法。
正心指“心不在焉”的一种态度(这个心不在焉是褒义词)。心不在焉指的是做过的事就已经过去了! 不管结果如何,不要再去在意! 无过现未之累! 在你身上发生的一切,对你都没有牵累,是一种“清净”的状态。襄子赛马: 襄子教学生骑马,学生问:“老师,你是不是把所有骑马的技巧都交给我了,毫无保留?” 襄子说:“完全”于是弟子说:“那我们来一较高下吧!” 但结果还是输了! 弟子不悦的跟襄子说:“老师一定还有绝招没有交给我! 不然我怎么会输!?” 于是襄子说:“我在骑马的时候,心无杂念,只是想着如何与马儿更好的配合,而你想的却是如何赢我! 心里不清静! 所以没办法赢我!” 弟子这才悟到,自己与老师的差距在于没有“正心”!
修身指的是不受情绪的影响。王阳明说:“欲修身,先养心”。还是心在无事,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就是心外无善);齐家。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齐家很重要,历史上刘邦、李世民、李隆基的家庭都是悲剧! 唐代宗对郭子仪说:“不聋不哑,难做家翁;治国,平天下。治理好国家! 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结论:
《大学》作为宋元以后的官方指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和“初学入德之门”之读物。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后人的用心学习和传承,才能把先人的思想和品德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