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徐枫+刘芷瑜+李嘉琦
摘 要:佛山石湾作为国内主要陶瓷产区之一,其当代陶艺却相较同为传统产区之一的景德镇和新兴的高校陶艺而言发展缓慢。石湾陶瓷曾经的优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可能反而成为自身发展的包袱,却也可能是走出困境、乃至启发中国当代艺术走出迷茫和困局的钥匙。我们需思考如何“取之”,不能一味求新、求奇,而把文化根基“弃之”。
关健词:佛山石湾;当代;传统;陶艺;取舍;市场
1 前言
都道石湾公仔生动质朴、南风古灶五百年薪火不息,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开办陶艺展销会、工艺节等活动,本地陶艺家每年揽入囊中的各种奖项不计其数,一副已成气候的繁盛场面,我们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地调研、探讨佛山的当代陶瓷艺术发展呢?在强调保护传统文化、重拾传统瑰宝的今时今日,提倡“西式”的“当代艺术”,是否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与文化振兴的目标南辕北辙呢?佛山市的石湾地区被认为是主要的传统陶瓷的产区之一,已经形成了巨大、完善的陶瓷产业链,它是否有必要促进陶艺的当代化?佛山陶艺是否仍然存在着司空见惯以至于视而不见、或明知道却难以改善的新疾沉疴?到底要通过怎样的行动,才能切实地推动佛山陶艺更好更快地发展呢?
这些问题是我们从调研开始便一直在萦绕心头、常常思考,并终将在本文中做出尽可能全面回答的。
2 石湾陶艺之“根”
石湾陶瓷艺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的每一个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甚至所形成的趣味,都与其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我们当下所强调的“艺术性的”,不是一种“颠覆”,而是一种推陈出新的“通变”。
大家都知道,佛山石湾素有“南国陶都”的美誉,与江西景德镇并称“石湾陶,景德瓷”。据传从新石器时期,石湾就开始了制陶的历史, 本人查阅的史料所知,唐朝便开始出现了大型窑厂,并在明清两代到达了鼎盛期,畅销海内外,艺术陶瓷在改革开放后更是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全盛创新期,各种融合古今的优秀陶艺作品纷纷涌现,日用陶瓷产业也开始了迅猛的发展。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石湾陶瓷,或者说“石湾公仔”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开始一路飞奔,迅速地发展出从原料到销售一条龙的完整陶瓷产业链。
如今的佛山不仅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经济繁荣、朝气蓬勃且具有文化包容力的新城。80年代中期,曾有一批中央美院毕业生被分配到石湾,创作了一系列风格前卫的作品,但在当时并不被市场所认可。而到了2000年,在张文治等人的倡导下,佛山市政府组织举办了有十余个国家参与的“千年之烧”活动,带动了石湾陶瓷从传统到当代的转变。同时,一批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毕业生来到石湾进行陶艺创作,也推动了石湾陶瓷从传统到当代的迈进的步伐。这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打开了佛山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的视野,并逐渐形成了对石湾传统陶艺“如何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石湾陶瓷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具有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的特征,常以神话、历史、民间传说为创作题材,散发着亲切的乡土气息。南风古灶烧制工艺原始古朴,五百年薪火不息。一些艺术家仍坚持使用南风古灶烧制作品,不追求科技带来的“精美”和“稳定”,而是保持这种朴实的风韵。同时,由于石湾公仔使用的泥料粗所以粗糙,需要一层厚厚的釉加以遮盖,使产品的风格特别简单厚实。不同于景德镇官窑的阳春白雪、极尽细腻精致之能事,石湾陶瓷造型生动活泼,极具生活情趣和岭南特色,较之景德镇,更加生活化、实用化。它与建筑紧密联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促进石湾陶瓷的发展,如实用器物、瓦脊装饰、宗教偶像等,后来,欣赏这种装饰艺术的陶器是从一种非常实用的准艺术脱胎而出的。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题材、创作用途以及胚料与釉料的特殊性,使石湾窑出产的陶瓷作品形成了本土浓厚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质都形成了佛山陶艺在当代发展探索过程中不可磨灭的生命特征和文化土壤。
同时,“市场”是石湾陶瓷特殊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早期以经济增长为重点的发展潮流,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祖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前锋的广东和省内第三大城市,市场化的洪流卷走了佛山绝大部分的陶瓷艺术家及相关从業者。一方面,市场植根于珠三角深厚的岭南文化沃土,拉动了经济的同时也供养了佛山的陶瓷行业,促进了行业、协会的组建,改善了陶艺家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但另一个方面,市场对生产的反作用力也渐渐体现出来,相对单一的文化背景构成,使得陶艺家们创作了大量岭南传统文化题材和审美趣味的作品;降低成本的资本要求,也使大批量复制作品成为常态。在解析华夏今世的陶艺整体生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石湾公仔固然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大家,但总体仍处于“低端量产自我复制”的情况之下,影响到学术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石湾公仔的销路虽广但价格不高、给人的印象相对“低端”的现象[1]。
3 “当代艺术性”的概念概述
在我国,“当代艺术”的概念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历史上的“当代艺术”概念从时间意义上指的是时代性,即一个时期内最新的艺术现象。从英语词汇发源地的西方艺术史而言,是指区别于古希腊以来的模仿性艺术的观念艺术现象,从学术方面而言,“当代艺术”概念期初就有一个灵魂性和决定性的价值维度来界定它,就是其先锋性与前卫性,其主要特征之一为其所蕴含和体现的观念性以及艺术家给予当下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作品具有今天的时代特征,并由此给传统艺术带来新的视觉表现空间与艺术表达形式。所谓当代性,指的是艺术和当代文化问题,现实问题,社会问题,精神问题的关系[2]。“85美术新潮”对中国美术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艺术家在创作上的突破点由此转向了自由、自我,不求与传统结合,媒介的选择和媒介形式的结合颇为多样。然而,只有能在个人自身的独特性中寻找到当下社会“人”的共性的作品,才能引发现今人们的共鸣,艺术品由此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代艺术也强调现代性,其概念归结为一句话:人取代上帝(唯一的人)[3]。从1878到1882,罗丹的创作在塞夫勒瓷器厂,他对雕塑艺术创作与自然非常敏感,所以他自然投入使用的泥塑陶瓷材料,把雕塑的艺术注入器皿之类的陶瓷作品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风格。罗丹的时代可以说是印象派艺术的时代,作为古典雕塑艺术的爱好者和米切朗基罗艺术在现代艺术初期的表现,这不是巧合,而是艺术变革必然的产物[4]。由此可见,材料与技巧,服务于美的法则与个人观念的行为在西方早有根源,且不断发展。endprint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它从强调注重工艺的精美转变为注重艺术创作的思想内涵。当代艺术的侧重点不在于美学准则,亦不在于技巧的高超,它与意象的个人观念有关,此前的艺术往往具有某种功能性,而在当代,艺术这种功能性由实用性逐步转化为了情感体验的愉悦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艺术性在于形式之适合于思想,如果思想是虚假的,那么艺术性也无从谈起,因为形式亦将是虚假而充满着不和谐的。只有作品中体现了真正的思想,而其形式又完全合适于思想时,才是有艺术性的。别林斯基也曾谈到:当形式是内容的表现时,形式与内容之间是联系得那么密切,以致如果使形式脱离内容,就意味着内容本身的消灭,反之,如果使内容脱离形式,亦就意味着形式的消灭[5],艺术作品的艺术性离不开其个人思想的深刻和表现形式的独特性,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思想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紧密程度。传统的石湾公仔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神仙形象为题材,如寿星公、开心佛、王母娘娘等,一味复制传统题材,追求形式上的“好看”,而脱离了艺术家个人精神思考的内容,甚至在长时间的师傅传承弟子的模式中,随着技艺的熟练和高超,导致了形式美的独立性绝对化,这难免有损于作品的艺术价值。
当代陶艺从工艺走向艺术转变,是艺术家从思想上将“工”与“艺”的主题地位进行调换,石湾公仔需要从工艺美术的范畴中分离出来,就必须以艺术家的思想意识作为创作核心才能称为艺术创作,过于注重技法和工艺的作品只能被归入工艺品的范畴。提升艺术的纯粹性对石湾公仔的发展是因势利导的必然趋势。
当然强调陶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不是指脱离市场遗世独立、单独存在,而是应该摆脱被市场“推着走”的怪圈,需要一点魄力跳出这股洪流,让整个行业发挥出中流砥柱的作用,真正成为弄潮的骄子,而非逐流的落花。这一点不仅限于陶艺,更是整个中国当代艺术需要注意到的。
例如,景德镇的姚永康教授,同样的性格,不抄袭自己的神话,每一个都是原创的,不迎合市场,而是不抛弃艺术家自己的风格,让市场跟随艺术家,由艺术家引领市场,才是更健康合理的艺术市场形式[1]。
4 碰撞与融合
陶瓷艺术是人与自然对谈的一种方式,充满了哲学意味。这种朴素的创造方式在中国几千年的陶瓷烧造历史中,呈现出极为丰富的状态,不但作为中国传统雕塑最为广泛运用的材料,也在与使用有关的器物造型中产生了独立的美学标准。陶瓷艺术中隐含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艺术观、对物质和精神的理解,这些文化积淀都可能成为艺术家表达当代感受的珍贵资源[6]。
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领域中,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体现着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在西方鼓吹“民主自由”的今天,儒家和道家文化对我国艺术品的影响依旧根深蒂固。管子在《五辅第十》篇曾说:“今工以巧矣,而民不足于备用者,其悦在玩好,农以劳矣,而天下饥者,其悦在珍怪,女以巧矣,而天下寒者,其悦在文绣。是故博带梨,大袂列,文绣染,刻镂削,雕琢平。关几而不征,市廛而不税。古之良工,不劳其智巧以为玩好。是故无用之物,守法者不生”。墨子和管子对我国的工艺观的使用主张都是理性的现实的,尽管墨子承认美,但他亦反对在社会为生存而充满忧患的情况下追求脱离实用的美,和供统治者独享的美。柏拉图也认为“只要没有害处而是帮助达到某种有益目的的,就是美的,毫无用处就是丑的”。但西方的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它是不具有实用性质的,甚至是不追求“美”的,而仅仅在于艺术家个人个性化的思想表达。
我国无疑是文化大国,美学中的“意象”象征着我国人文审美的高度。但不同于西方绘画与雕塑等纯艺术形式普遍地深入民众的生活,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我国水墨、意韵等“高雅”的审美趣味常常仅限于士大夫阶层,真正上至宫室下至茅寮的美术形式,是工艺美术。传统的工艺美术范围极广,深入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独特、鲜明、普世的审美标准,包括吉祥的寓意、丰满的构图和繁复的工艺等,千变万化,雅俗共赏。
然而自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来,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文明”的观念蔚然成风,上至孔儒礼教,下到日用小物,一律“移风易俗”,洋气起来,文革期间,我们更是一度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将之一齐打上“封建”、“落后”的标签,传统工艺也随之形成了严重的断层。
经济因战争倒退,我们的精神追求也退回到生理需求阶段,过去几十年,百姓更关注物品是否经济,而非是否精致。这一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切实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来自苏联的现代主义风格,对战后渴望新生活的人们而言,这种“去风格化”的、简单冷漠的工业产品,就是先进实用的象征。
传统工艺的断层,成为了我国国民美育缺失重要缺口。如今在中国GDP腾飞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背景下,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重新被放在了重要的关注点。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热心大大加强,基层和民间的参与面很广,所介入的主体不少,方法载体很多,总的势头很好。但是,在怎么对待杰出的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阐释其主旨内容以及如何传承弘扬等问题上有一些思想认识上的不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依旧不够强,在生产生活中转化运用仍存在不足,有的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简单复古的现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趋扩大,西方种种社会文化思潮大批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冷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7]。
尽管西方当代艺术具有相当前沿的实验性和创造性,但是艺术的发展是多种趋势,风格和形式相包容的,强调“艺术性”,并不排斥实用性的价值倾向。“石湾公仔”的发展,应该借助中国本土艺术家的个性化观念,制作出一批饱含工艺与艺术性相统一的陶瓷艺术品,创造前卫,贴近当代人生活的本土符号,展现出石湾陶艺年轻的面貌,才能称为“石湾陶艺”的发展。
對于当代陶艺的讨论与定位,应该梳理清楚它与传统陶瓷艺术的关系。石湾传统陶瓷艺术作为其身后的文化底蕴,有着富饶丰沛的文化土壤,我们需思考如何“取之”,不能因为当代艺术所强调的“新”,而把文化根基“弃之”。一方面,佛山艺术家需要在与其他地域甚至其他国家的交流中汲取养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当下文化碰撞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评。在当代艺术家急切为自己贴上个人标签的时候,我们应理性思考国学中的“大同文化”,在保持个人创作作品的独立性的同时,佛山陶瓷艺术家始终应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特征,以体现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间的特殊性与差异性。盲目的堆砌符号和模仿形式,只能让创新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佛山优秀的当代陶艺作品应该具有本土的精神和底蕴,并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审美标准。endprint
中国精神文明的回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回归。首要的是提升艺术家的美学理论基础和传统文化修养,抓住“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核,将传统精神注入作品之中,而非滥用传统符号,采取不求甚解、不伦不类的简单折中主义,更不能打着“坚持传统”的旗号,拒绝发展、进步,一味简单复古、仿古。
东西、古今之间的不断碰撞给石湾陶瓷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发展前景,石湾陶艺作为我国陶瓷文化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其当代化转型的尝试和经验,也将为全国的当代陶艺、乃至整个当代艺术提供有价值的行动典范。
5 可尝试的方向和多样化的未来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陶艺当代化已成必然,但要推动、实现佛山石湾陶艺的当代化、多样化转变,必须依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行业协会、地方政府、艺术家个人、艺术经济公司乃至普通消费者,并非凭借一己之力、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收到成效的。
在诸多方面之中,最核心的无疑是陶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艺术家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意义和水平,也是石湾整个陶瓷产业链的基础和源头。艺术家的专业水准越高、眼界越开阔、理论基础越扎实,所创作、制作的作品自然品质越高、价值越高,也越有引领整个行业前进的力量,所以提高艺术家的综合素养,是推动石湾陶艺当代化最重要的一环。
艺术家的基本素养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基础。除了精湛的技艺,新时代新形势对艺术家的素养有着新的、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修养高尚人格的自觉性、艺术鉴赏的独到性、生活积累的丰厚性、文化素养的广博性、观照社会的主动性[6],缺一不可。除去个人道德品质,构成艺术家“才能”部分的各种要求之中,天赋不可强求,技艺必须通过实践练习、掌握;文化修养和理论基础需要通过进修、学习提高;经验和社会敏感度,则需要艺术家主动走出书房和工坊,多走多看,开阔眼界。简单来说,提高艺术家综合素养的手段有三种:实践、进修和参观交流。
石湾陶艺所面临的问题与其它传统工艺不同,并不缺少后继者和市场,而是更深层次、更细化的问题——后继者要如何继承传统、艺术家要如何引导市场。所以仅仅依靠艺术家自身的力量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各自为政和闭门造车只会成为一盘散沙,这时的石湾陶艺还需要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引导。例如组织进修班、大师讲座、巡回展览、陶艺沙龙、面向大众的宣传体验活动等等。不仅要鼓励艺术家学习进步,在佛山宣传石湾陶瓷的魅力,更应该与各地行业协会通力合作,帮助石湾陶艺家走出石湾,走向全国和国际,引导更多产地和形式的当代陶艺作品来到石湾,了解石湾陶艺,丰富石湾的陶艺形式,促进良性循环。协会也是影响、培育艺术品市场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市场是石湾陶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的难点,因为它不只是待解决“阻碍”,更是一直以来维持和推动石湾陶瓷产业的最大助力,只能小心翼翼地引导它转型,一着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不仅当代化尚未完成,反而失去了广大的市场基础。
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例如培育良性的、长远的、稳健的画廊和艺术品公司的支持。虽然西方当代陶艺市场近年受经济影响并不景气,但有一点,西方陶瓷市场比较稳定,价值有规律可循。著名的艺术家和艺术家在前列的路线,市场和价格是非常稳定的。中国的情况不同,有时年轻人刚毕业作品就可以卖得很好。我们现在当代艺术家的油画拍卖价都是几百万、上千万元,现在几十万元的东西在西方都是陶艺大家的作品了。市场要慢慢培育,不能一下就弄到天价,对市场没有好处。面上看有些艺术家一个花瓶拍卖到一二百万元,感觉是拍出了并有了高价位,其实他背后给买家五件或六件,成交价对应的不是一件的价格。这种炒作损失的是整个陶瓷的市场。目前,反腐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些靠“大师”身份出售作品的艺术家日子就没前些年风光了。这就是市场不正常,是人为的因素太多,导致艺术家不能按正常的发展模式走,也不利于当代艺术市场的培养[8]。
在专业艺术品市场之外,石湾陶瓷的市场基础还集中体现在群众基础上,为何石湾陶艺会面临陷入低端复制困局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在国内专业陶艺市场尚未成型前,生产者曾一度迎合这部分市场。但我们所说的当代化转换,是不是意味着要减少甚至放弃这部分“低端市场”,全面转向专业市场了呢?并不是的。对于这部分市场的引导,需要更大范围的领域共同努力,包括基础教育中美育等素质教育的进步、社区活动的宣传、媒体舆论的导向等等。其中许多方面,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已经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文化宣传和文化氛围营造活动,但在基础教育中的美育方面,不仅是石湾,更是全国教育中普遍的缺失。
如果一个孩子从不知道什么叫“美”,长大成人后也不会有判斷“美”、享受“美”的能力,轻则美丑不分、漠视艺术,重则空虚迷茫、沉溺于低俗趣味之中。对于整个艺术领域而言,在这些不知“美”为何物的孩子们之中,通过艺术高校四年亡羊补牢的美学熏陶,又能产生出多少真正的艺术人才呢?孩子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栋梁,理应健康、健全地成长,而不该永远带着缺少美育的巨大蛀洞。
以上所述的一切建议,都是围绕着推动石湾陶艺当代化、多样化的目的而提出的,但其实际的实施和实现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整体把控和合理调度,尤其是已实施的新教改的继续推进、对文化创新创业产业的鼓励、艺术基建如美术馆的增建和开放等等。将石湾陶艺的当代化、多样化转型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一环,而非满足于消耗石湾陶艺的传统符号的现状,才是帮助石湾陶艺健康发展、构建文化城市、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冯钰.石湾公仔错过了当代陶艺发展最好的三十年.[N].信息时报.2015.12.
[2] 姜黎黎.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及大陆个体收藏研究[D]. 中央美术学院, 2012.
[3] 河清. 浅论艺术现代性[J]. 装饰, 2008(5):24-25.
[4] 李砚祖.装饰之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5] 董学文. 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6] 郅敏. 中国当代陶艺的世界语言[J]. 中华文化画报, 2016(8).
[7] 赵毅. 新形势下的艺术家素养之我见[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5):211-212.
[8] 汪民安.《关于手的札记》[Z].《碧山06》 .
[9] 莫尔·利[英] .《时间投入在西方当代手工艺中的价值》[Z].《碧山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