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瓷器制造蕴藏宗教般热情

2017-11-10 07:47马迎晨
环球时报 2017-11-10
关键词:瓷器德国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马迎晨

中国人对于瓷器再熟悉不过了,但在德国看到当地出产的精美瓷器,仍然会十分震撼,因为德国瓷器与中国瓷器完全不同。德国制造向来以沉稳务实、精益求精而闻名于世。8200万人口的德国居然拥有2300个世界一流品牌,德国瓷器虽然只有不到300年的历史,但以顶尖的品质后来居上,独领风骚,这与德国人对品质的追求,像对宗教般狂热密切相关。

偷师中国瓷器

记者在一个德国朋友家的厨房里看到,壁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近百个杯盘碗碟,一色的名牌瓷器,以德国品牌为主。男主人指着其中一套白色半透明瓷碗说,这是他的祖辈传下来的,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在二战时期,为了躲过盟军对法兰克福20多次大轰炸,他父亲特地把这套瓷器送到了乡下祖母的家里。他告诉记者,德国一般家用瓷器都比较简洁,以白色为主。彩色瓷器多用于房间装饰和馈赠礼物。在他家有很多彩色瓷盘,或挂在墙上,或用支架放在餐桌上,十分漂亮。

德国人喜欢购买色彩艳丽的瓷器,装在精致的盒子里送人。这些瓷器多是装饰品。记者发现,德国人对于起源于古老东方的瓷器始终怀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神秘感。

据说在18世纪初,一个叫波格的炼金术士在意大利的港口城市威尼斯和热那亚偷学了来自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后来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都将其强行“请”去提炼黄金,结果黄金没有炼出来,却阴差阳错地制造出德国第一批瓷器。

收藏级别制作

从18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瓷器制造逐渐形成两大中心,一个在慕尼黑的宁芬堡,一个在德累斯顿的麦森。前者以生产高档的生活用瓷器闻名,后者凭制造工艺品陶瓷起家,二者各有千秋。

宁芬堡王家瓷器工坊自18世纪创建起即成为高水平瓷器制作的艺术殿堂,它在制造过程中,搭配宁芬堡特有的5万多种色彩,严格遵循王家官窑传统制作工艺的流程,保证每一件作品都符合博物馆收藏级的标准。全球达官贵人、明星巨贾都专门向宁芬堡订购婚礼和子女出生纪念瓷器以及家族徽章等。宁芬堡王家瓷器工坊8成产品根据预订生产,订单需要等待3到6个月才能完成。

宁芬堡的王家瓷器不但高傲而且昂贵,即使是一只白色无花纹高不过10厘米的小花瓶,看到标价你绝对会以为多写了一个零。

麦森瓷器上的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和房屋造型等大多取材于德国童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场景多来自德国乡村的日常生活。这些陶瓷制品造型别致,刻画细腻,色彩过渡自然准确。麦森瓷器的人物表情自然生动、栩栩如生,头发衣物纤毫毕现、一丝不苟,明显融合了德国传统雕塑、石刻和绘画的技法。有的大型场景陶瓷制品造型繁复、玲珑剔透,上下多达十几层,里外绘有几十种色彩,烧造起来难度非常大,其中最难的是如何控制如此繁多的釉彩在多次烧结以后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经过工艺大师们艰苦卓绝努力制造出来的作品色彩控制得恰到好处,真实自然,清新流畅,确实具有超乎想象的震撼力。

有匠心无匠气

创立于1879年的卢臣泰瓷器国际知名度最高,国际化最强,近年推出的数以百套的餐具瓷器是全球关注的精品。在亚洲市场推出的饮用绿茶的茶具组合以及中式餐具,款式与配色都极为典雅,令人爱不释手。在功能设计上,甚至要求每只茶壶倒完茶后,壶口都绝不会滴出一滴茶水,这种巨细靡遗的精神也揭示了它享誉全球的原因。卢臣泰的瓷器大都是纯白色,但是若能体会造型简单的器皿中所蕴含的深厚美学,并喜爱它温润雅致的象牙白色泽,整体搭配出来的大气,那么你就会感受到质朴中见奢华,无声处听惊雷的意境。

仔细观看德国生产的瓷器,你会不知不觉被工艺大师们的耐心、用心和倾注的精力与专注所感动,仿佛他们在通过自己的产品与消费者在进行一种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他们的产品可以说件件都是艺术品,处处都渗透着制造者的艺术创造,构思精巧,鲜活灵动,绝无呆板堆砌,简单模仿,可谓有匠心而无匠气。据说德国第一批设计制造瓷器的工匠是给教堂绘制壁画的画家。他们基本都是基督徒,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上帝赋予的天职,因而个个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拿出敬奉上帝的宗教热情投入到瓷器绘画和制作中。他们在制作壁画的过程中积累的艺术造诣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优良传统在德国瓷器工坊中得以保留并一代代流传下来,使得德国瓷器工匠的制作和设计水平达到臻于完美的水平。

进入现代工业时代以来,德国瓷器制造一方面以现代技术改良釉彩的工艺配方,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另一方面继续坚持手工绘制设计图案,保证产品艺术创造的个性化。

德国人一向认为一分钱一分货,他们一旦认定某种产品就会坚持购买,正是德国这种独特的消费文化造就了今天包括瓷器在内的德国制造的辉煌。▲

猜你喜欢
瓷器德国
千年瓷都: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
瓷器之歌(组诗)
中国的名牌瓷器
“梦梦”“娇庆”德国行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新闻浮世绘
新中国科技60年(3)
无情的应试教育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