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溪+邓丽云+邓思钰
周伯展医生
是香港乃至中国有名的眼科专科医生。本着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的想法,树立起了他当眼科医生的风帆。他开启“护睛行动”,是香港第一位用普通话到内地讲学的眼科医生,是“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特邀复明大使,还创建了睛彩慈善基金、香港医学会慈善基金,旨在让更多人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令世界更加“睛”彩。
周伯展医生,行医四十载。他宅心仁厚,慈悲为怀,早在香港回归前就开始推行“护睛行动”,做了大量慈善公益、白内障扫盲扶贫项目,亦因此荣获“香港人道奖”“世界傑出华人奖”“亚洲太平洋眼科学院防盲奖”“亚洲太平洋眼科学院特别贡献奖”“感动香港人物”等。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聆听他讲述内地与香港眼科的发展与融合,及他在医学方面所做的贡献,走进了一个“睛”彩世界。
——前言
专业精深 思想深遂
201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以来第20份授勳名单公佈,嘉许331位对香港作出重要贡献人士,其中12人获大紫荆勳章、25人获金紫荆星章、35人获银紫荆星章、66人获铜紫荆星章。其中,周伯展医生荣获铜紫荆星章,许多人对此倍加讚同:真是实至名归!
周伯展先生,一位拥有三十多年丰富经验的眼科专科医生,人称“眼科圣手”“光明使者”。长年来,他为提供眼部服务往来於内地与香港之间,对於香港的回归倍感欣慰。一转眼,20年过去了,他亦见证着两地的不断变化和融合。“我常在内地、香港两边跑,不难看到,内地在近二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速度对整个世界都是十分惊人的。就医学方面来讲,内地的硬件与香港乃至世界顶尖水平相差不远,有些甚至更好,但就软件来说,仍有改善的空间。说到底,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日积月累。”
另外,自古以来,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少人掌握一门手艺或技术便安身立命,听说为了避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传授之时难免会“留一手”,一些医生亦是如此。甚至在内地一些医院,做手术时都是锁起手术门来,生怕别人学了去。但是这样难免会导致整个医疗水平进步缓慢,对患者的健康不利。因而,周伯展医生极力地希望内地医者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互相交流、切磋,促进业界成长。
当然,内地仍不乏一些真正用心探索医学发展道路的人。针对以往的一些案例,周伯展医生建议:“就如同我们当年的新中国,照搬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行不通,硬套西方的资本主义亦不可取,唯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的,内地亦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世界上先进的医学培训系统,走出适合中国的路子来。”
周伯展医生表示,香港回归20周年以来,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回归後的香港不但成功地推行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更实现了“专业自治”。“在我们眼科专科乃至整个医学界,完全是没有受到任何的外来力量的影响,得到了自由、健康的发展,这是非常值得提及的一件事。”其中,他经常代表香港与内地,以及与海外的业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睛彩”行动,帮得一个是一个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香港政府眼科部门工作的周伯展医生就开始了关注弱势群体的眼部健康问题。那时,他需要去位於旺角的阿兰街儿童评估中心做义工服务。後来他已执业亦有到明爱医院怀义楼儿童发展复康部,为那的严重弱智儿童提供眼部服务。
内地学术交流後,他得知内地的眼科设备相当落後,缺乏医疗设施、药物,特别是眼科医生严重不足,因而动了去内地支援的念头。1997至2002年间“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周伯展医生就成为了“特邀复明大使”,随着狮子会的脚步深入到云南、广西、西藏等地,帮助那里的白内障人士找回光明。“第一个五年内,狮子会有帮助约220万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在第二个五年内又做了约300万例手术,不少失明的人士因此受益,重见光明。”
除此之外,周伯展医生参加的类似的慈善服务不在少数。1995年,亞洲防盲基金会开始实施“复明扶贫”中国流动眼科手术车计划,旨在协助偏远地区缺乏医疗设备的贫困白内障患者早日重见光明。“这些流动眼科手术车,都是由货柜车改装而成,里面配有发电机等,但‘麻雀虽小,五臓俱全,进入2009年以後,我开始加入,至今为止,我们已捐献了三十七台手术车,於内地二十三个省份,帮助了五十万白内障患者得到康复手术,还进行了过万名眼科医生培训。”
周伯展医生深知视力的重要性,他每次到内地看到医疗队日以继夜地工作,自己亦不停地为广大患者做手术,“救得一个是一个”,与此同时,他亦加入了由国际权威眼科专家、香港眼科专科医生林顺潮教授於2006年成立的“亮睛工程”。“我们不但积极开展防盲扶贫,成立扶贫眼科中心或培训中心,通过捐赠眼科设备,提供眼科培训,帮助基层医院建设眼科及培训眼科人才,为基层留下一支‘不撤走的眼科医疗队。至今为止,十年以来完成白内障手术15万例,在当地培养到了200多位医生。”尽可能地帮助人们,复明扶贫。
与此同时,周伯展医生还创建了两个基金会:一是香港医学会慈善基金,二是睛彩慈善基金。自成立以来,两个基金会皆乐助慈善,参与了多项社会公益项目,赢得社会各界的表扬。特别是睛彩慈善基金成立三年多以来,现时已有多达120名眼科专科医生会员,已为近 1200位人士提供验眼服务,当中近半为60岁或以上的长者,其餘为智障人士、基层家庭及露宿者等,在社会上受到良好反响。
治病救人,最大的收穫是“喜悦”
作为一名医者,周伯展医生时刻谨记肩上的职责。现时,他不但打理着自己开设的两家私家诊所,担任的公职更是多不胜数,並且花费不少的时间在内地偏远贫困地区做服务,有人问及他如何做到时间平衡。他笑言: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就看你把时间放在哪里,如何管理好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推动服务都是义务的,没有收入。而做这些工作需要有四‘出,即‘出钱出力出心出席,出钱最容易,最难的是出席。因为,你有没有这个时间,能不能放下你的工作,你的家庭。”周伯展医生坦言,自己是一位医生,不能整天离开病人,在家中又是一名父亲,不能整天离开家人,因而取得平衡需要相当的平衡之道。
做了大量的服务,周伯展医生坦言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喜悦”——“慈善工作不简单,施比受有福。但这个‘福未必你想施就能享受得到。因为,我们一般服务的都是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士,最初,对方可能会疑问:你真有高明的医术吗?你是否真的想帮助我?是否还有其它的不良居心等。因而,首先需要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再在这个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专业、优质的眼部治疗,让他们获得光明,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助人的‘福气。而助人後的‘喜悦是容易让人‘上瘾的,因此不断地持续地去服务,才能得到这样的‘喜悦”。
对於周伯展医生来说,他大可以站在世界的眼科专科领域的高位上,坐在优越舒适的环境中为他人诊治,然而他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他的内心仍保留着“初心”,那就是“让更多人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为此,他不辞辛苦,写下了一名眼科医生的大义和担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