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ulia+Pra+Floriani
摄影作品的呈现与展示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图像上,而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元素,如空间组织、展示顺序、光线处理、墙壁颜色、空间营造在观看者的眼中产生的感觉等。
評论PIP2017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代表着传统与创新的异质混合,笔者将从以下六个关键词(时间、策展、空间、多感官、人、自我)来展开。选择的六个关键词揭示着当代摄影和当代艺术所要面临和调整的关键问题。问题展开的顺序是从空间的比例依次进行:描述从最大的展览空间一直到最小的个人展览的自我呈现。
时间
托马斯·塞巴斯蒂安(Sebastien Tokalian)在尼斯生活时,突然决定出售自己的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台莱卡相机,拍摄了系列作品 Voyage Innocent的照片,是直接从移动中的自行车上拍摄的,展示的分辨图像处于虚晃模糊的瞬间状态,事物的边界分别不清。而由此产生的图像形状创造了一个梦幻迷离的世界。图像脱离具体拍摄的场景现实,从而依靠影像强烈的黑白对比来表达出艺术家拍摄时的心理状态和问题思考。
中国年轻的摄影师中,蔡颖莉把父母结婚时拍摄的旧照片与搬家之后受到损坏的同样照片并列在一起进行展示,借以重新思考时间与环境变化对传统照片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生樊慧清的作品也同样选择时间为主题:她拍摄从零到一百岁的人,每10年拍一次他们的背面。虽然现实中的人们从微小的儿童成长过渡到青春的高潮,再到人类老年期身体的缩退现象和衰老,但是在他拍摄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人的形象或缩小或放大到相同的身形大小。
策展
摄影作品的呈现与展示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图像上,而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元素,如空间组织、展示顺序、光线处理、墙壁颜色、空间营造在观看者的眼中产生的感觉等。
《自然生长》的策展人崔波和黎光波重新创造了一个自然的环境,让年轻的中国摄影师能够蓬勃发展出自我的摄影线索。搭建的灌木树丛、透明塑料和白色霓虹灯从房顶缓降, 有助于将展区划分为许多小房间的展览整体串联结合起来。假设没有这些元素,展览可能会给观众传达出一种凌乱分散的感觉,但由于策展人巧思妙想、倾力关注的详细,展览的许多空间的确能够成为一个整体。
《自然生长》的展览非常多元化,从分析社会问题到个人自我反思表达,也涉及到摄影语言的许多跨界实验性的作品。通过这次展览所创造给他们的平台,1985后出生的中国摄影师作品,大声地传达着被观众所关注和他们要发出的声音;观看展览的若干观众表明,八五后对世界的年轻态度是一个适合拍摄当下时代的力量。
麦安(Ann Mak)策划的群展《镜像以外》(Beyond vision)和希恩·博奈尔(Sian Bonnell)策划的今年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展,指出如何呈现的节奏不仅仅是单独一张照片中的重要元素,而作品悬挂的有机和谐和具有逻辑的顺序,也是展览整体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最终的整体展览效果,两位策展人特别留意于一张和另外一张照片之间产生的关系,包括在同一位摄影师拍摄的作品之间的联系,也包括在不同摄影师的作品之间所能够产生的对话。他们的策展特别关注于展览传达给观众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注意到每一位艺术家的特殊需求,让这两个元素和谐地结合起来,共同创建出来一个独特丰富的展览世界。
空间
空间的分析从展览空间的三维性转到吉米·斯蒂林斯(Jamey Stillings)照片的二维图像再现。摄影师对可再生能源和跟它们相关的机器设备感兴趣,如太阳能电池板、风车、水坝等,他通过摄影去探索这些设备的出现如何拟人化了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为了构建这些巨大变化的地表图景再现,他从飞机上进行大地的俯视拍摄,产生出带有刺目奇幻的玻璃反光和环境变化,从而已经脱离了现实主题的一种新的可能性与图像构成。
在白色纸质媒介上试图呈现三维空间的摄影作品,也是建筑系学生陈鑫星试图解决的难题。他利用六张狭长的图片展现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作品能够表达出他对完形(Gestalt)的理解,提醒观众注意这个观念是藉由参考自然界人类的痕迹而产生的。
年轻摄影师李东翰在系列作品《我也是你&无人之境》中试图成为我们每个人。他通过拍摄照片去发现现实空间的骤变,如何导致理解空间属地的转变,往往是地形的人为变化,把原始属地空间含义改造成为一种新的能够满足社会新需求的形式和意义。例如:中国和朝鲜边界上修的一座桥梁,在游览者的眼中再也不是象征着战争、暴力和破坏性,而成为一个吸引游客的旅游景点。同样在被挖掘岩石的洞穴,也被莫名地改变成为家庭成员聚会谈话的理想场所。
多感官
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解,摄影是一种炽热的媒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细节,它不会强迫观看者参与图像的构建。但是当摄影从纯粹的视觉背景中脱颖而出并且陷入到其它感官领域时,它将为观众的理解和领悟敞开大门:作品所涉及到多感官的话,观众不仅能够随意地用眼睛去观察图像,还可以用手、身体、听觉等去发现作品的多样性可能。曾瑞从照片的平面打印转向于橡胶条上的碎片打印。使用橡胶条材质,他在现场创造了一个封闭狭小的方形空间,观众可以自由地进入和离开,也可以把重点放在摄影师拍摄的诗歌上,或者也可以简单地体验这个孤独的空间,也可以在橡胶条形成的空间中临时独处,从而与其他观看展览的观众隔离片刻。endprint
澳大利亚艺术家卢维埃和(Louviere)和凡妮莎(Vanessa)在《共鳴》(Resonantia)作品中,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棕褐色调的十二个看似抽象的图像,实际上代表音乐中使用的十二个基本音符。据艺术家解释,这种艺术融合鼓励观看者重新思考实验声音和摄影之间的可能性,并反思在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变化。
人
中外两位摄影师马库斯·利昂和李政德着眼于社会问题,阐释社会和历史变迁有关的两个变化现象进行影像挖掘和讨论。马库斯·莱昂(Marcus Leon)在巴西人的背景里拍摄。他作为一个局外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被拍摄者属地人的血脉来源。 根据调查的结果,他详细阐述了每个人属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百分比图表,指出多元文化是地球上每个人生活的基本元素。作品是多向与多元的表达,肖像摄影仅仅代表其中的一个部分,另外还有一本相关的摄影书,并且观众可以通过手机上下载Somos Brazil的APP,可以直接听被摄者的故事。
相反,把镜头重点放在生存环境上,也就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表现深圳有财富有权利阶层的《新国人》。在今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新开辟的“平遥摄影画廊”中深圳品唐所展示的李政德的系列照片,是以关注中国二线城市、小镇和农村的人群“南下淘金”在深圳生活的人为主角。一般的情况下,他们找到了进城发财的机会,导致他们突然成为了城市里的一员,把他们从之前的生活改变撕扯到了一个高度现代化的世界。他们沉醉于商务派对和享受奢华宴会、精彩的表演、美丽的舞蹈者以及盛大的生日Party。李政德在拍摄时运用闪光灯投射的刺亮背景,向我们展现了当下中国的真实面貌,一个吃着肯德基汉堡的京剧演员,抑或其他种种的令人错愕与不可思议。
自我
摄影可以适用于书写个人影像日记,其叙述重于相机背后的人,呈现容易被观众忽略的个人内心私密的感官世界。在日本摄影教授吉川直哉(Naoya Yoshikawa)和中国年轻的摄影师吴为看来,自我人生的路径远不是简单的背景,而相反成为他们通过摄影来加以追问思考分析的主要问题。
吉川直哉,在母亲去世之后,翻拍家庭相册专辑中获取的童年的照片。在影像中包含他从刚出生到少年期间的私人记忆。《家庭影集 》(Family Album)系列影像,强调摄影师业已逝去的时间之眼和视角,以及那些影像本身在多年以后所弥散发生出来的变化:同一张底片在第一次冲洗放大时被吉川直哉直接视为一个游戏,而多年后随着重新拍摄照片的过程与视角发酵,逐渐流淌出人生经历的许多经验与回忆。几十年前经历发生的事件,被重新拍摄和重印图像的过程,被替换成在现实当中得以实现与当年事实发生维度上的一个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
吴为讲述外婆老年的生活,镜头视角着重于依靠一些常用物品,例如:梳子和发夹之类的老年人所应用的日常生活设定的用品。英国留学归来的年轻摄影师不满足于外婆生活的单纯性记录摄影再现,而是将把外婆生活中直接使用接触的真实物品跟图像有机的联系组合在一起展示。像血压计等日常用品因为天天围绕着外婆生活的各个时刻,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们通过影像展示出来能够给观众提供一个不同的和饱含情感的多重视角。
PIP2017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最突出的特点存在于展览的多元化和逐年呈现摄影媒介重新诠释边界与可能性的面向。影像媒介在重新诠释下的不断探寻发展,不同摄影师的个性技术、目标意志,以及影像试验创造所提供的新思维与可能性的愿望具有重要的关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