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智勇
(中原工学院 计算机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计算机网络省级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探索
董智勇
(中原工学院 计算机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从团队的特色定位、创新性改革建设、实验与实践教学优化建设、师资建设等多方面探讨计算机网络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方案,并论证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计算机网络;省级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通常是指“由一个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1]
2015年,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教学团队”被批准为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它以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多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为建设平台,按以下的建设方案进行建设。
团队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专业建设为载体、课程教学为单元”为建设理念,以“突出网络安全特色、提高工程素质”为教育理念,打通了网络工程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反哺本科教学的通道,使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1)团队学科、专业特色定位。团队在 “网络安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郑州市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基础上,充分挖掘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潜力,将团队打造成网络安全等特色明显、省内一流、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团队。
(2)团队组成结构和师资定位。工程型师资特色明显。团队以省级教学名师为带头人,以一批河南省级、校级教学与科研骨干,企业工程师等为主要成员,团队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不断优化。通过建立 “Cisco网络技术学院”和“美国CIW网络信息安全”等培训基地的方式,提高团队教师的工程能力,打造工程型师资团队。
团队将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网络设备集成、网络软件开发3个方向组,每个方向组设置相应的课程群。方向组的负责人由副高以上教师担任,带领课程群的团队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研讨和改革。
在团队建设中,始终坚持科研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相辅相成,团队在完成高水平科研课题时,始终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工作中的转化。
实验与实践教学建设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将实践环节层次化,加大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重,引进教学研究和科研成果,同步建设实验体系、实验环境与实验教材。
1)专业实践与理论教学模块设计。
团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使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完成如图1所示的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即网络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集成”的理论与“大型工具和项目(企业)”的实训相结合来获得的。
图1 专业能力培养建设
2)实验和实践平台建设。
图2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平台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平台的层次图如图2所示。网络专业学生可在专业平台上模拟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配置与运维、网络安全等实践活动,待取得一定的经验教训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再到真实的环境中去做网络工程、网络应用、网络施工等方面的实习、实训,就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加深体会,尽量少出错以避免给校园网带来网络故障等。实践证明,该实验平台对学生网络工程等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3)计算机网络实验体系建设。
由于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点纷繁复杂,因此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的所有知识点横向划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各知识模块涵盖若干知识点,然后将知识模块包含到若干实验和程序设计中去,最后将实验和程序设计划分到相应的课程当中。这种新的实验体系(见图3)把所有的实验和程序设计中包含的知识点合起来,覆盖了网络工程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点。实践证明,这样的模块划分使知识点的用途清晰化,知识点的掌握系统化,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点固化能力。以后新增加的实验和程序设计可按该实验体系,插入到对应的课程中去。
4)个性化的实践环节建设。
团队在“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都按“必作性”“选作性”“指导性”和“创新性”实验等进行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套餐,以满足不同程度、不同专业侧重学生的实践要求。
5)三级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建设。
团队采用三级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在系部的实验室层面进行网络课程实验的初级专业训练;然后,在学校层面进行“校园网维护实习”“网络工程实训”“网络应用实训”等中级专业训练;最后,在公司层面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选型”“网络施工与设备调试”及“网络运维与管理”等高级专业训练。
图3 计算机网络实验体系[2]
(1)教材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支撑理论的指导思想,教材要反映学科和专业的最新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同时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团队编写了多部省级以上规划教材,其中《C/C++程序设计教程(面向过程分册)》等教材在2014年获“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实验室软、硬件资源建设。计算机学院通过中央地方共建基金、河南省重大项目支持计划等资金,建设了“网络安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河南省工程实验室”“郑州市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重点实验室”“思博伦网络测试实验室”和“物联网实验室”等不同层次、不同研究对象的实验室,保证了团队的实验教学。
(3)图书室与学术期刊资源建设。团队拥有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专业图书6 000余册,专业期刊30余种,为团队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支持,为保证及时获得网络工程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团队还购买了IEEE计算机专业网络资源。
(4)慕课资源建设。团队借鉴国内外优秀慕课的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强团队原有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现已建成的慕课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导论”。此外,还开发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多门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
(1)选派团队教师深造。有计划地选派团队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学位、做访问学者或到机关企业挂职锻炼,优化团队成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在网络工程专业领域的先进理念及前沿发展动态,并反馈到教学中。
(2)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团队中的教学名师上示范课,引入翻转课堂,并对团队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其教学能力。通过引领团队教师加入科研团队,提高其科研能力。
(3)鼓励团队教师参加教学和学科竞赛。鼓励团队教师参加学校、省和国家学科竞赛、教学技能大赛;鼓励团队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ACM、思科、华为、网络安全、物联网、软件设计等学科竞赛活动,潜移默化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
1)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机制。
作为河南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先行者和网络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网络工程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点,团队借助北京超星集团、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公司等实习基地,并聘请公司技术骨干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探索创立河南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2)构建以培养学生“解决+创新”能力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科研平台。
团队以导师制、科研学分、专业讲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科研和专业需求相结合,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培养有机结合,构建以培养学生“解决+创新”能力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科研平台,以培养优秀的、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专业技术人才。
团队充分利用科研平台,带动学生参与到科研中来,如组织学生参与“河南省高校互联网舆情分析和导控综合服务平台”“涉密网络测评与管理系统”“互联网敏感信息发现与预警系统”“物联网探测系统”等一系列项目的研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了学研相长。
团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两年,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网络对抗、信息安全等大赛中获得奖励20余项。
1)团队主编教材的推广应用。
团队编写的《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网络工程实训和实践应用教程》等教材在全国几十所高校推广使用。
2)团队的教改项目的推广应用。
(1)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该项目的理论与实践方法获得国内多家高校的学习应用。
(2) 基于慕课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得到国内多家高校的学习应用与好评。
(3)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网络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经验获国内多家高校的学习应用。
网络工程教学团队在上述建设方案的指导下,身体力行,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在上述各项建设方向上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在翻转课堂、慕课建设以及科研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等多方面取得的成绩,充分证实了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 刘冬华, 周传辉. 建环品牌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J]. 企业导报, 2011(4): 209-211.
[2] 董智勇. 网络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方案[J]. 计算机教育, 2011(20): 15-18.
1672-5913(2017)11-0131-03
G642
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项目(教高[2015]929号)。
董智勇,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监控,735590732@qq.com。
(编辑:彭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