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 张天惠 刘晓宁
立足区域特点培强产业优势 实现提质增效
王永平 张天惠 刘晓宁
涿鹿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坚持“稳粮、优经、扩饲”的工作总基调,围绕“传统农业商品化,高效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园区化”的发展理念,坚持“种养结合、绿色生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以“创新驱动、示范引领、结构优化、园区集聚、规模经营、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为路径,立足区域特点,找准发力处。着力培强“四大产业”,推进“三大工程”,打造“四张名片”,调结构、建园区、优服务、强主体、促融合,使全县农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据调查,全县建成现代农业园区6个,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4家,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4.9%;农村电子商务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打造美丽乡村重点村250个。全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1850元增至4863元,增长了2.6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
涿鹿县地处怀涿盆地,是丘陵山区县,辖内呈河川区、丘陵区、深山区地貌特征。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具有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先后被列为全国粮食大县,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县等,是省市农业大县。县农牧局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稳粮、优菜、壮特、强牧”的农业发展思路,结合县情,在稳定粮播面积36.9万亩的前提下,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和布局,使农业生产稳健发展。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该县主要农作物以玉米、谷子、马铃薯等为主。近年市场供大于求,玉米价格走低,销售不畅,农业增收不增效。根据市场走势,县农牧局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蔬菜、马铃薯、谷物等特色产品。2016年籽粒玉米播种面积由26.5万亩调减到22万亩,其中发展鲜食玉米700亩,青饲玉米16800亩,增加了马铃薯、谷子、蔬菜、特色小品种种植面积。同时,大力向农民推广高效化肥和农作物优良品种的使用,加强深耕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全县农业生产又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3.16亿斤,经济作物产量达到5亿斤。2017年继续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0.7万亩,保持在21.3万亩。继续增加谷子、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马铃薯和杂粮杂豆种植面积,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是稳健发展蔬菜生产。引导农民瞄准“京津唐”蔬菜市场需求,增加绿色优质蔬菜生产。通过优结构、转方式、重节水、提品位、增效益,打造高端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精细菜种植面积。露地大宗蔬菜提档升级,引导河川区农民强化品质、品牌意识,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错季蔬菜生产,引导丘陵区农户针对“京津唐”地区蔬菜淡季需求,积极种植大城市居民需求的高端蔬菜,发展订单蔬菜种植。综合利用水肥一体,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模式种植。2016年,全县绿色高产高效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生产蔬菜26万吨,全年抽取各类蔬菜样品846个,绿色无公害合格率达100%。2017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7.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1.95万亩。重点打造京津蔬菜市场供应基地扩模增效,在三个村庄新建日光温室150亩,食用菌标准园区100亩,省级蔬菜标准园区200亩,全部推行标准化生产,科学施肥、无公害种植,智能化设备使用率达到80%以上。品种以紫皮大蒜、豆角、杭椒、西兰花、香菇、平菇、杏鲍菇等高档精细菜为主,对接“京津唐”市场。
三是提升特色产业优势。该县把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当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市场信息发布,县乡村三级宣导,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2016年全县种植谷子63655亩,马铃薯50650亩,甘薯1300亩,杂粮杂豆1.8万亩,亩均收入是玉米的3倍。2017年,该县在丘陵区和山区乡镇重点引导农民发展中药材种植2000亩,派出技术人员引导农户科学施肥、规模种植、林下种植,推进药材标准园区发展。在水肥条件好的涿鹿镇引导农户种植收益高的鲜食玉米。在土质适宜的东小庄镇种植紫皮大蒜,引导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在张家堡镇甘薯主产区,引进优良品种壮大甘薯产业。在辉耀、卧佛寺、黑山寺等丘陵地区乡镇推进杂粮杂豆生产,种植杂豆面积达到2万亩,谷子发展到6.5万亩。在大堡、武家沟等几个乡镇以传统马铃薯种植为重点,大幅提升脱毒薯良种普及率,推广地膜覆盖等高效旱作种植模式,加强无公害管理,鼓励使用农家肥培育,做大做强鲜食马铃薯产业。
四是强化种养业发展。积极探索“为养而种、以养带种、养种结合、良性互动,生态循环”的农牧有机融合生产模式。根据全县养殖业需求,积极发展青贮玉米种植。新增种植面积2000亩,达到1.9万亩。引导农民在大力发展牛羊驴等食草畜牧业的同时,适度发展生猪、肉鸡、蛋鸡等食粮型养殖业。以新奥牧业为龙头,以8个规模奶牛养殖场为基地,带动辐射个体养殖,形成小区与农户养殖相结合,规模稳定、高产高效的奶牛养殖格局。利用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225万元,新建15000平方米暖棚;利用奶牛良种补贴和生猪良种补贴,支持奶牛和生猪良种繁育,扩大良种繁育规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规模肉牛养殖,在黑山寺、卧佛寺、大堡、武家沟等乡镇年内新建肉牛养殖场5个,肉牛存栏发展到2000头,以此带动区域内肉牛养殖业发展。以吉庆堡、太平堡、洪家房三个村肉羊养殖基地为示范,带动全县肉羊养殖业扩模增效。以一舟禽业为“龙头”,以石板梁宏远养殖基地为示范,积极稳妥发展优质商品蛋鸡生产。充分利用南山区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近靠北京的区位优势,以岔河、双峰2个冷水鱼养殖场为示范区,扩大虹鳟、金鳟等冷水鱼养殖规模。以桃园村和黄土坡村獭兔养殖场为典型,进一步扩大皮肉兼用的獭兔养殖规模。
涿鹿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体会到,农业的优势在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出路在开放,关键在创新。该县把积极培养造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优质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坚持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三产融合构建完整产业链条,规模经营,股份合作为基本要件,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相结合、与发展休闲农业相结合,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努力打造一批“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园区。发挥园区在“科技转化、示范试验、人才培训、技术集成、产业融合、核心辐射、项目引进”等方面的组合优势,促进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提升。2016年已建成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园区2个,入驻园区涉农企业26家,各类农业合作社41家,完成投资7.098亿元,吸引各类资本1.8亿元,园区创造总产值4.66亿元,收入达到1.3亿元,带动农户4.1万人。三级园区涵盖24个贫困村2076户贫困户,平均带动贫困户增收600多元。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017年,按照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要素高度聚集、生态环境良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标准,提升三级园区建设水平。该县计划投资6亿元,重点支持达华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升级扩模,建设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冬奥农副产品特供区。着力打造生态园、农业采摘园、温泉养生康复会馆等12项工程。年内争创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县级园区4个。创新发展“园中园”“园连园”模式,不断提高园区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二是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工程。以创意创新为灵魂,以产村互动、村景融合为路径,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整合现有资源,依托独特的区位特点,优越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农耕游牧文明底蕴,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等,围绕县规划开发的东西灵山、小五台山、黄羊山、“涿鹿古八景”等旅游资源,重点在黄帝城片区,桑干河片区,云上逐路片区,紧靠三祖文化23处遗址遗迹,建设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园,食宿采摘园、科技示范园、创意展示园等新型业态。年内重点扶持现有29个休闲农业点发展壮大,重点提升矾山省级农业示范园、燕王沟东阁生态园、肖家堡农业采摘园、涿鹿佳和生态农庄、辉耀镇生态观光园、东窑沟陶艺民俗景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农业潜在的文化功能得到充分拓展。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工程。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毗邻京津大市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超对接。在品牌建设方面,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将尜尜枣、文玩核桃、龙眼葡萄、东黄梁小米、龙王帽大杏扁、紫皮大蒜等具有涿鹿特色的农产品,打造成为涿鹿的 “亮丽名片”。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现代物流,开展蔬菜、鲜食葡萄、草莓、鲜食玉米等农产品营销和采摘活动,丰富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
涿鹿县把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提档升级当作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来抓,以优势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入现代要素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一是马铃薯。以传统马铃薯种植为重点,大幅提升脱毒薯良种普及率,推广地膜覆盖等高效旱作种植模式,年内增加种植面积2000亩,达到5.3万亩。通过基地建设、种薯繁育,科技支撑,水肥一体、龙头带动,质量监管、产业链延伸等措施,优化区域布局,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推进淀粉生产和主食产品开发项目落户。努力将马铃薯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鲜食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基地。
二是甘薯。该县种植的甘薯历史悠久,产品远销京津市场,是养生专家首推食品。近年随着养生热的兴起,产品十分畅销。该县按照增面积,提品质,扩销路的工作思路,重点突破高端设施化生产,连片大产区、区域化大品种,规模化大主体的发展模式,在缺水区推广地膜覆盖技术。采取集中育苗,连片种植,农户管理,打造优质甘薯品牌。在张家堡镇以传统优质甘薯种植业为基地,引进优良甘薯品种,壮大甘薯产业,年内种植甘薯面积达到1500亩。支持种植大户新建储藏窖,错季销售,确保甘薯种植农户增收增效。逐步将甘薯产业打造成涿鹿亮丽的名片,成为京津唐地区重要的甘薯生产基地。
三是紫皮大蒜。紫皮大蒜是该县的特产,是蒜类产品中的上品,也是养生界专家推崇的食品,俗称“绿色青霉素”,具有抗菌消炎,预防“三高”功效。该县把紫皮大蒜种植当作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在主产区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采用水肥一体、地膜覆盖、无害化管理。引导农民推广日光温室种植和露天种植,确保一年四季上市。引导紫皮大蒜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优质化、品牌化进程。2017年,该县积极引进资金实力雄厚的农业企业,在主产区东小庄镇发展紫皮大蒜种植,依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种植紫皮大蒜1500亩,做大做强大蒜产业,提升规模效益,将东小庄镇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紫皮大蒜生产基地。
四是杂粮杂豆。涿鹿出产的莜麦、东黄梁小米、黄米、绿豆、红小豆、黄豆、黑豆、菜豆等杂粮杂豆是市场紧俏产品,价格高、销路广,但是产量低,农户不愿种植。针对这种现状,县农牧局积极引进新技术,加快中低产田改良,推广节水种植模式,指导农民由过去的人工种植改为机械播种提高亩产量。2017年,新增谷类种植面积1000亩,达到6.5万亩,其中“张杂谷”发展到3.5万亩。在大堡、辉耀、卧佛寺、黑山寺等乡镇,扩大杂豆新品种种植面积2万亩。引导农户跳出小农思维定势,抛弃传统的小农耕作模式,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
涿鹿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立足县情,针对区域特征、地理条件,积极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有效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把特色产品做优,优质产品做大做强。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新机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探索出一条新路,受到了农业部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单位:涿鹿县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