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萱 编译
天然产物、衍生物、模拟物和天然产物合成等价物在农化产品发现中的作用
叶萱 编译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上海 200032)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面临的粮食生产压力也不断增大。而病、虫、草给粮食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需要持续地、有效地防治。而同时,农化产品应用的环境、毒理和管理要求的不断严格,对害物防治产品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而病虫草害物对防治药剂抗性持续的发展进一步限制药物的应用。因此,需要不断发现和开发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害物防治药剂来增加作物的产量,供养数量不断增多的人类。
天然产物(NPs)是活体细胞产生的主要或次级代谢物。在历史上,天然产物是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上防治杂草、病原菌和害虫的主要工具。可能更重要是,今天天然产物被作为发现防治杂草、植物病原菌和害虫药剂的模板物或启发物,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最新上市的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分析表明天然产物仍对农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强调了其在农化产品发现项目中的已有的和潜在的价值。然而,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发现法既不是万应灵药,也不简单。虽然每年都会确定许多新的天然产物,但其中新颖结构物质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使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药剂的发现比其他发现法更费力和更困难。此外,天然产物一般化学结构复杂,常有多个手性中心,要把其转化为用于农业防治害物分子的过程长且花费高。大多数天然产物在环境中不稳定,或存在毒性、杀虫谱、光稳定性或生产问题,需要在商业化前经过结构改造、修饰来解决,特别是在今天严格的管理环境下。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天然产物不适宜直接作为商业化产品,而是被广泛用作开发现代农业用药剂的模板物或启发物。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农化产品的类别以及天然产物在作物保护产品发现中的真正或潜在的作用,在Gerwick和Sparks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的信息、新的视角和最新的数据。本文的分析也可被用于确定什么类型的天然产物更适宜用于开发农化产品。
文中3个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分别根据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和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HRAC)所分类别和最新的更新(2016年)所列。在每一类别中给出了天然产物在农药发现中的作用以及天然产物的来源(在有的情况下)。这些数据提供了不同类型天然产物影响的高层视图。此外,2014年不同天然产品和其衍生物销售值以其全球终端使用者销售额表示。最后,每类农化产品化合物的数量是根据IRAC、FRAC、HRAC和农药通用名纲要的数据估计的。
图1为天然产物与其衍生物、模拟物和全合成物间的关系。天然产物是从植物、真菌、微生物、动物或其他天然资源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天然产物衍生物(NPDs)是直接从天然产物衍生或半合成的物质。天然产物模拟物(NPMs)是受天然产物启发的全合成的农化产品。为了便于分析和讨论,本文中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物质是指天然产物、天然产物衍生物或天然产物模拟物。天然产物合成等价物(NPSEs)是与天然产物有相同的作用机制的合成化合物。天然产物合成等价物可能是在天然产物潜在的启发下,但通过其他方式发现的天然产物模拟物。
表1为根据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分类的不同杀虫剂类别。与杀菌剂和除草剂相比,在历史上新杀虫剂的开发中,天然产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早期的例子有尼古丁、藜芦碱、鱼藤酮、鱼尼汀、除虫菊酯和。其中,除以外的物质都是植物源产物。在这些植物源产物中,只有除虫菊酯直接启发开发了商业化的合成模拟物(拟除虫菊酯,NPM)。其他具有杀虫活性但没有直接用作杀虫剂的天然产物有毒扁豆碱、沙蚕毒素、昆虫保幼激素、脱氧吡咯霉素(deoxypyrrolmycin)、百部叶碱和-异丁酰胺。其中除-异丁酰胺外,对其他天然产物都进行了全合成模拟,合成的模拟物分别有-氨基甲酸甲酯、沙蚕毒素类似物、保幼激素模拟物、溴虫腈和氟吡呋喃酮。最近用作杀虫剂/杀螨剂的天然产物有阿维菌素、弥拜菌素和多杀菌素,这些都是微生物发酵产物。而以这些天然产物为起点进行半合成,合成的杀虫剂(NPDs)分别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雷皮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另一微生物发酵产物pyripropene最近用以半合成防治刺吸式昆虫(蚜虫、白飞虱等)的杀虫剂afidopyropen。
图1 天然产物(NP)、天然产物衍生物或半合成(NPDs)物和天然产物模拟物(NPMs)间的关系
除以上的例子外,有许多杀虫剂类别不是以天然产物为模板化合物发现的,但常常在此类型产生后发现了天然产物模板。例如有机磷酸酯的发现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对磷酸盐化学的研究,在1944对硫磷的发现使其发展达到最高潮。然而,在几十年后,从微生物(链霉菌)和海生海绵中发现了具有杀虫活性的天然有机磷化合物,这些物质可能已为有机磷杀虫剂的模板。同样,新烟碱类杀虫剂来自于1个化学苗头化合物的发展,由此苗头化合物发现的第一个杀虫剂为硝虫噻嗪,接着发现了吡虫啉。硝虫噻嗪或地棘娃素是新烟碱类潜在的模板化合物。然而,尽管对烟碱和nicotinoid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无法由nicotinoid开发为新烟碱类。有趣的是,在新烟碱类开发后(例如吡虫啉),来自于毒箭蛙的地棘娃素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可从天然产物合成有机化合物,如新烟碱类。
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杀虫剂达到了杀虫剂销售额的32%(2014年终端消费者,美元;图2A)。然而,如果把可能以天然产物为基础(NPSE)的杀虫剂类别也归入,其占比就会翻倍,为75%多(图2B)。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天然产物在新杀虫剂的发现项目中的价值。此外,对最近和老的杀虫剂进行(n=312)研究,发现植物源杀虫剂数量占杀虫剂产品总数的29%(图3A),这进一步说明植物源杀虫剂开发的重要性。微生物和动物源杀虫剂只占很小的比例(分别为3%和7%)。如果把以天然产物为模板,以其他方法(NPSE)发现的杀虫剂也包括在内,那植物作为真正或潜在的启发价值(65%)就进一步扩大(图3B)。因此,相对于微生物和动物源天然产物,植物是更好的杀虫剂发现模板,或者可能较容易开发,或二者兼备。然而,如果地棘娃素被用于新烟碱类的NPSE模板,或用来源于链霉菌培养的环状磷酸酯代替海生海绵产生的hydantoin phosphonate 作为NPSE模板,那么动物或微生物源天然产物的价值就会更高(表1)。植物源天然产物具有潜在的优势,可用已有的化学方法从植物材料中相对简单地提取到。相比较,微生物源天然产物的获得首先需要进行发酵,然后提取、分离和鉴定。因此,真菌源天然产物很少被开发为杀虫剂(图2和3)。虽然已知真菌源天然产物具有杀虫活性,但到目前为止,只由真菌源天然产物开发了1个杀虫剂/杀螨剂产品:嘧螨酯。植物源天然产物在杀虫剂发现中的优势表明农化工业已能够利用对食叶昆虫有作用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长时间进化情况。然而,微生物杀虫剂在杀虫剂市场不断扩大的影响,例如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和它们的半合成衍生物,也表明微生物天然产物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潜力。
表2列出了FRAC分类的不同杀菌剂类别。和杀虫剂一样,天然产物对新杀菌剂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影响,2014年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杀菌剂的销售额为杀菌剂总额的35%(图4A)。然而,和杀虫剂不同的是,这主要是由于1个大的天然产物模拟群即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所致。2014年源于真菌代谢物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占全球杀菌剂市场的31%。除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外,只有少量的天然产物源杀菌剂,为杀稻瘟菌素、春雷霉素、链霉素、土霉素、井冈霉素和多氧霉素D,它们只占杀菌剂市场的很小一部分(表2)。因此,除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外的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杀菌剂目前只对杀菌剂的销售(2014年)有很小的影响,为杀菌剂市场的4%。有趣的是,和杀虫剂的情况相似,一些NPSE杀菌剂(即苯菌灵、戊环唑、丁苯吗啉)在以其他方式发现后不久,发现了其NP模板(表2)。如果把NPSE都考虑在内,那么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产品+NPSE就达到杀菌剂销售总额的64%。(图4B)。
(A)(B)
(A)(B)
与杀虫剂不同的是,真菌源天然产物是天然产物源杀菌剂销售额的主要部分。如上所提及真菌源天然产物的价值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成功开发所致,其他天然产物(微生物、动物、植物)的影响相对较小(图4A和表2)。然而,当把杀菌的NPSE也包括在内,微生物源杀菌剂的销售额占比增加,这清楚地表明这些类别天然产物的发展潜力。而动物源杀菌剂,特别是植物源天然产物杀菌剂+NPSE在2014年占杀菌剂市场的很小一部分(图4B)。
对杀菌剂的数量进行分析发现天然产物的总体影响中等(图5A),83%的杀菌剂(n=308)是非天然产物源。这并不奇怪,因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销售额占比与其数量占比相差较大(表2)。然而,当把假设可能来源于于天然产物源的杀菌剂也包括在内,天然产物总的影响增加较多(图5B)。有趣的是,如图5(B)所示,如以杀菌剂的数量来看,植物特别是动物天然产物源杀菌剂较其市场份额有较大影响。
(A)(B)
真菌和潜在的微生物天然产物源杀菌剂的主导地位可能表明这些生物能产生次级代谢物来应答环境的变化。这些次级代谢物能使真菌和微生物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降低周围生物的适合度,确保自身的生存和繁殖。虽然真菌病原菌适应于寄主植物,使源自这些植物的杀菌剂的潜在影响最小化,但推理这并不会阻碍其他非寄主植物产生杀菌的天然产物。总之,到目前为止,不论现有还是假设的植物源天然产物对杀菌剂市场的影响较小(图4B和5B)。
(A)(B)
表3为HRAC分类的不同除草剂类别。与杀菌剂和杀虫剂相比,天然产物对除草剂开发的影响中等,只占除草剂市场的10%(图6A)。例如,如双丙氨膦等除草活性的天然产物只占2014年除草剂销售额的非常小的比例,而如生长素衍生物等天然产物模拟物所占比例稍大,但影响仍相对有限(表3)。然而,如果把NPSE包括在内,占2014年除草剂市场的比例就会增加一倍,达到23%(图6B)。这样虽然占比增加,但仍远低于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值。有趣的是,如果不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算入,那天然产物对杀菌剂销售额的影响和产品数量将与除草剂的相似。这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对杀菌剂市场有非常大的影响。
天然产物直接作为除草剂或天然产物启发开发的除草剂的数量也相当有限,只为取样分析的517个的12%(图7A)。如果把假设的从天然产物衍生来的除草剂也包括在内,天然产物源除草剂占所有除草剂销售额的比值增加到35%(图7B)。但即使如此,此比例仍远低于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图3B和5B)。有趣的是,到目前为止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除草剂类别主要为植物源天然产物(即甲基磺草酮2,4-滴,图6A和7A)。如果把可能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除草剂也考虑在内,微生物除草剂就会占主导地位。根据前面所述,如进一步开发微生物源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除草活性起点物。到目前也没有真菌源天然产物启发开发的除草剂。
(A)(B)
(A)(B)
最近对过去34年中开发的小分子药物(不包括疫苗和生物制品)的分析表明65%产品的起源与天然产物有关。根据文献所述以及本文分析,在2014年天然产物或以天然产物启发开发的农化产品的全球终端消费值为所有农化产品的21%,这表明天然产物已成为农化产品开发的重要资源。然而,如果把以其他方式发现但也存在天然产物模板的农化产品(NPSE)也包括在内,那么天然产物潜在的影响就扩大了,因此2014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额的53%为或者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产品(图8B)。最近对农药登记的分析也表明相当大比例(高达约70%)的农药产品可被追溯为天然产物。因此,天然产物已和将继续是医药和农业新药发现和开发的资源和灵感源。除了以上天然产物开发的例子,还有许多已知作用机制的天然产物,但仍没有被用于商业杀虫剂,这些物质有-异丁酰胺、毒液多肽毒素、tenotoxin和AAL-toxin。
(A) (B)
然而,对于农化产品来说,前进的道路仍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杀虫剂一样,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发现项目常常比其他发现方法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是因为作为发现起点的天然产物的结构复杂所致。尽管存在困难,天然产物在确定新的作用机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0%的农化产品作用机制是通过天然产物确定的,这再次表明天然产物在农化产品的发现中的重要性,因为对于1个新的农化产品来说,最优先考虑的是其是否具有新的作用机制。
如上所述,在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发现中要得到能有效防治农业害物活性和特性的新化合物的情况很罕见,故此方法具有挑战性。医药领域的研究表明某些来源的天然产物比其他来源的更适于进行药物生物勘探。这对农化产品可能也一样。对与已有农化产品有关的多种类别天然产物的分析表明天然产物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开发中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图2-7)。对于杀虫剂来说,植物源天然产物的影响最大,真菌的影响最小。而杀菌剂市场中,真菌源天然产物的影响最大,植物源的有较小的影响。与杀虫剂和杀菌剂相比,天然产物对除草剂的影响最小,主要是由植物源天然产物开发为除草剂。有趣的是,对三类农药来说,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可能已是许多农化产品开发的模板。在发现和成功商业化阿维菌素、米贝霉素和多杀菌素等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后,人们对具有农化活性的微生物天然产物的兴趣大增。对天然的害物防治方案的兴趣也激起人们筛选有杀菌、杀虫或除草活性的微生物的热情。具有农药活性的微生物已被开发为生物农药、生物物质或植物刺激剂。此外,以天然产物为基础的农化产品如多杀菌素已被制剂化用于有机作物。
最近对基因组和合成生物学工具的开发也激起天然产物源药物、生物燃料、香料和农化产品开发的兴趣。现在微生物细胞工厂能生产植物源帖烯,如以酵母高效价生产青蒿素。从理论上来说,也可用此种方法生产除虫菊酯等其他具有农药活性的帖烯物。基因组工具是从生物合成基因簇发现微生物天然产物的方式。这些生物合成基因簇产生的化合物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可能不会产生,或可能被忽略,或淹没在生物体中的其他天然产物中。这些工具也可被用于宏基因组学数据,从大多数未被培养的微生物中搜寻天然产物。相似地,途径工程可被用于生产已知天然产物的新的类似物。组合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增加了新的天然产物发现的几率。这些技术都潜在地扩展了微生物源天然产物的价值。本文数据是对已取得成绩的回顾,可能也是利用以上新方法更多地开发各类天然产物的基础。
表1 杀虫剂类别和天然产物作用
续表
IRAC分类a类别当前或近期产品例靶标化合物数量NP或NP模板化合物来源天然产物作用市场/百万美元b市场占比 18蜕皮激素受体激动剂甲氧虫酰肼蜕皮激素受体620-羟基蜕皮激素昆虫激素NPSE1851.0% 19章胺受体激动剂双甲脒章胺受体4章胺无脊椎动物神经递质NPSE70.0% 20B呼吸链复合体Ⅲ杀螨剂类灭螨醌复合体III1440.2% 20C20D2122A22B23252829未知未知-c呼吸链复合体Ⅲ杀螨剂类呼吸链复合体Ⅲ杀螨剂类呼吸链复合体Ⅰ杀螨剂类茚虫威氰氟虫腙季酮酸和特特拉姆酸呼吸链复合体Ⅱ杀螨剂类双酰胺类氟啶虫酰胺印楝素二卤丙烯基苯基醚异恶唑啉类嘧螨酯联苯肼酯哒螨灵茚虫威氰氟虫腙螺虫乙酯丁氟螨酯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印楝素三氟甲吡醚阿福拉那复合体III 复合体III复合体Ⅰ钠通道钠通道乙酰辅酶A羧化酶复合体Ⅱ兰尼碱受体弦音器调节器未知GABA-R116113231115β-甲氧基丙烯酸酯鱼藤酮印楝素植物植物植物NPMNPSENP2444286253105504541 593120~5-712900.1%0.2%1.5%1.4%0.6%2.7%0.3%8.5%0.6%0.0%0.7%0.0% -c-c-c-cPyripene类Metadiamide类鱼尼汀沙巴藜芦所有杀虫剂总计afidopyropenbroflamilide鱼尼汀沙巴藜芦乙酰胆碱辅酶AGABA-R兰尼碱钠通道1111312pyripyropene A鱼尼汀沙巴藜芦微生物植物植物NPDNPNP000018 714百万美元0.0%0.0%0.0%0.0%100%
注:a:引用IRAC 2016;b:引用Agranova全球终端消费者数据;c:这些化合物未被IRAC分类。
表2 杀菌剂类别和天然产物作用
续表
IRAC分类a类别当前或近期产品例靶标化合物数量NP或NP模板化合物来源天然产物作用市场/百万美元b市场占比 B2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有丝分裂β-微管蛋白组装1灰黄霉素真菌(灰黄青霉)NPSE330.17% B3苯甲酰胺类苯酰菌胺有丝分裂β-微管蛋白组装5灰黄霉素真菌(灰黄青霉)NPSE630.33% B4苯基脲类戊菌隆细胞分裂3510.27% B5苯酰胺类氟吡菌胺类血影蛋白离域1800.42% B6氰基丙烯酸酯类氰烯菌酯肌动蛋白3 C1嘧啶胺类氟嘧菌胺复合体Ⅰ:NADH氧化还原酶2110.06% C2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莠锈灵复合体Ⅱ:琥珀酸脱氢酶211 6788.78% C3甲氧丙烯酸酯类嘧菌酯复合体Ⅲ:Qo位泛醌氧化酶20β-甲氧基丙烯酸酯真菌和黏细菌NPM5 92930.93% C4氰基咪唑和三唑磺酰胺氰霜唑复合体Ⅲ:Qi位泛醌还原酶6670.35% C5多种敌螨普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102311.2% C6三苯基锡类三苯基乙酸锡ATP合成酶,氧化磷酸化530.02% C7噻吩甲酰胺类硅噻菌胺ATP生成1120.06% C8三唑嘧啶胺类唑嘧菌胺复合体Ⅲ:Qi位泛醌还原酶1essramycin链霉菌素NPSE810.42% D1苯氨基嘧啶嘧霉胺蛋氨酸生物合成3Meridianins和leucettamidesApidium meridianum;Leucettia microraphisNPSE2611.36% D2烯醇吡喃糖醛酸抗生素类灰瘟素蛋白质合成1灰瘟素微生物NP40.02% D3己吡喃糖抗生素类春雷霉素蛋白质合成3春雷霉素微生物NP260.14% D4吡喃葡萄糖抗生素类链霉素蛋白质合成4链霉素微生物NP340.18% D5四环素抗生素类土霉素蛋白质合成1土霉素微生物NP E1氮杂萘类苯氧喹啉信号传导4奎宁植物(正鸡纳树)NPSE1380.72% E2苯基吡唑咯菌酯渗透胁迫信号传导中MAP/组氨酸激酶2硝吡咯菌素微生物NPM1830.96% E3二甲酰亚胺异菌脲渗透胁迫信号传导中MAP/组氨酸激酶7Purealidin J海绵NPSE1720.90% F2硫代磷酸酯/二硫戊环类敌瘟磷在磷脂生物合成中转甲基酶12red-tide hydrazoneGymnodinidum gerveNPSE1040.54% F3芳烃类联苯脂质过氧化作用7520.27% F4氨基甲酸酯霜霉威细胞膜渗透性,脂肪酸4450.24% F6枯草芽孢杆菌脂肽类枯草芽孢杆菌菌株GST 713微生物破环细胞膜4脂肽枯草芽孢杆菌菌株GST 713NP
续表
IRAC分类a类别当前或近期产品例靶标化合物数量NP或NP模板化合物来源天然产物作用市场/百万美元b市场占比 F7茶树提取物互叶白千层破环细胞膜1茶树提取物互叶白千层NP G1哌嗪类,吡啶类,咪唑类咪鲜胺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酶11Naamidine ALeucetta sp.NP2061.08% G1三唑戊环唑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酶31Ribosyl triazolone, Penipanoid AActiomadura spp., Penicillium paneumNPSE3 53718.45% G1嘧啶类氟苯嘧啶醇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酶3Variolin AKirkpatrickia variolosaNPSE330.17% G2胺类(吗啉类,哌啶类,spiroketalamines)丁苯吗啉甾醇生物合成中△14还原酶和△8>△7异构酶8Aureothin链霉菌(细菌)NPSE2771.44% G3羟酰苯胺类磺酰菌胺甾醇生物合成中3-酮还原酶(4-去甲基化)2140.07% G4硫代氨基甲酸酯,丙烯胺类稗草丹甾醇生物合成中角鲨烯环氧酶3 H4肽酰嘧啶核苷类多抗菌素几丁质合成酶1多抗霉素 D微生物NP120.06% H5羧酸酰胺类烯酰吗啉纤维素合酶94922.57% I1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三环唑黑色素生物合成还原酶31370.71% I2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环丙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脱水酶3900.47% I3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tolprocarb黑色素生物合成聚酮合酶1 P1苯并噻二唑苯并噻二唑水杨酸途径1水杨酸真菌NPM240.12% P2苯并异噻唑烯丙苯噻唑未知4脱落酸植物NPSE1420.74% P3噻二唑甲酰胺噻酰菌胺未知3770.27% P4天然化合物海带多糖未知1NP P5植物提取物大虎杖提取物未知1大虎杖提取物虎杖(植物)NP 27氰基乙酰胺肟类霜脲氰未知11510.79% 33磷酸盐类三乙膦酸铝未知22381.24% 34邻氨甲酰苯甲酸teclofthalam未知170.04% 35苯并三嗪咪唑嗪未知13-甲基噌啉瓜秋葵(秋葵荚)NPSE0.01- 36苯磺酰胺类磺菌胺未知1160.08% 37哒嗪酮类达菌酮未知1Di-Cl-azoformamide梨形马勃NPSE100.05% 42硫代氨基甲酸酯磺菌威未知190.05% U5噻唑甲酰胺类噻唑菌胺未知1 U6苯乙酰胺类环氟菌胺未知1510.26%
续表
IRAC分类a类别当前或近期产品例靶标化合物数量NP或NP模板化合物来源天然产物作用市场/百万美元b市场占比 U8苯甲酮类苯菌酮未知11240.65% U12胍类十二烷胍未知1nitensidine翅雌豆木(植物)NPSE3- U13噻唑烷flutianil未知1 U14嘧啶酮腙嘧菌腙未知1 U15哌啶基噻唑异噁唑啉类oxathiapiprolin未知1 U164-喹啉乙酸tebufloquin未知2 U17四唑基肟picarbutrazox未知1 U18吡喃葡萄糖基抗生素井冈霉素未知-抑制海藻糖酶11井冈霉素吸水链霉菌NP350.18% NC多样油,碳酸氢钾未知6 M1无机物铜多点22861.49% M2无机物硫多点24002.09% M3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和相关的代森锰锌多点201 0905.69% M4邻苯二甲酰胺类克菌丹多点3980.51% M5有机氯百菌清多点17403.86% M6磺酰胺类苯氟磺胺多点21- M7胍类双辛胍胺多点21- M8三嗪类敌菌灵多点2 M9蒽醌类二氰蒽醌多点3蒽醌植物,真菌NPSE390.20% M10喹噁啉类灭螨猛多点460.03% M11马来酰亚胺氟酰亚胺多点12- M12多肽羽扇豆苗提取物多点11羽扇豆苗植物NP 总计30818 582100%
注:a:引用自FRAC 2016;b:引用Agranova,为全球终端消费值。
表3 除草剂类别和天然产物作用
续表
续表
续表
IRAC分类a类别当前或近期产品例靶标化合物数量NP或NP模板化合物来源天然产物作用市场/百万美元b市场占比 L苯甲酰胺异噁酰草胺纤维素生物合成抑制剂3Epopromycin,thaxtomin A放射菌NPSE210.1% L三唑并甲酰胺氟胺草唑纤维素生物合成抑制剂1Epopromycin,thaxtomin A放射菌NPSE1<0.01% L烷基吡啶类茚嗪氟草胺纤维素生物合成抑制剂1Epopromycin,thaxtomin A放射菌NPSE1620.6% M二硝基酚特乐酚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8胡桃醌植物NPSE<0.01<0.01% N硫代氨基甲酸酯丁草敌脂质合成222040.7% N二硫代磷酸酯地散磷脂质合成2110.04% N苯并呋喃呋草磺脂质合成31060.4% N氯甲酸TCA脂质合成2<0.01<0.01% O苯氧羧酸2,4-滴植物激素25吲哚乙酸植物NPM8002.7% O苯甲酸草灭畏植物激素5吲哚乙酸植物NPM2740.9% O吡啶羧酸二氯吡啶酸植物激素9吲哚乙酸植物NPSE1 0703.6% O喹啉羧酸二氯喹啉酸植物激素1吲哚乙酸植物NPSE1510.5% O其他草除灵植物激素1吲哚乙酸植物NPM<0.01<0.01% Pphthalamate萘草胺植物激素运输1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artabolide植物NPSE<0.01<0.01% P缩氨基脲氟吡草腙钠植物激素运输2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artabolide植物NPSE340.1% Z没分类野燕枯未知1<0.01<0.01% Z没分类威百亩/棉隆未知3 Z没分类溴丁酰草胺未知2210.1% Z没分类环庚草醚未知150.02% Z未分类杀草隆未知7440.2% Z未分类噁嗪草酮未知1670.2% Z其他未分类未知57 总计51729 767100%
注:a:引用自HRAC;b:引用自Agranova,全球终端消费值。
10.16201/j.cnki.cn31-1827/tq.2017.05.03
TQ450
A
1009-6485(2017)05-0009-13
叶萱,女,工程师,硕士。Tel: 021-64387891-201。
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