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楠楠
会计准则不仅是规范财务报告行为的一种手段,而且是能带来经济后果的一种制度性安排,那么,会计准则在趋同过程中能否通过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当法制化水平和投资者保护程度、金融发展程度与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不同时,会计准则趋同对资源的配置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将集中分析会计准则趋同与资源配置效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深入探讨在市场环境作用下,新会计准则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将集中分析会计准则趋同与资源配置效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深入探讨在市场环境作用下,新会计准则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
1.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不完善,投资者对相同会计收益下的不同收益质量还无法充分地作出反应。具体表现为投资者只能对会计净收益做有限的反应,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及成长性、盈余的持续性和质量、资产质量以及公司潜在盈利能力等信息仍然无法做出充分的市场反应,从而使股价受到影响。投资者行为被看作是股票市场的风向标。投资者对企业盈余的浅层次市场反应必将影响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从而导致管理层短期行为。许多公司在上市前盲目的盈余管理,上市后盛行的投机行为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使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受到影响。投资者由于信息理解能力有限或信息资源不足等原因对风险程度各异的企业无法充分分析,只能依据不准确的企业风险状况去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这会计准则的趋同能够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投资者对企业营运状况的评估能力和预测水平提高。因此,会计准则趋同对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本市场信息的透明度,进而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是有利的。
2.投资效率。由于公司的投资效率是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Stein,2003),因此国内外研究者大多以投资效率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代理变量,从投资效率视角去看会计准则变迁能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筹资效率。筹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资本成本的降低。资本成本一般包括债务和股权资本成本。本文将用筹资费用来代表筹资效率。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
1.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资源配置效率。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于投资者而言,公司管理层比投资者更有信息优势,掌握着更多关于公司的经营和盈利信息,可以借此优势侵害投资者的利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司一般被要求提供财务报告和披露给投资者的信息。如此,投资者和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公司披露信息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此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助于投资者更好的理解公司信息,帮助投资者降低信息不确定性,增加作出正确决策概率,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市场环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资源配置效率。按照罗党论和唐清泉(2007)的观点,市场环境是指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客观条件的总和,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权保护程度、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等。本文所说的市场环境包括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地区法制化水平与投资者保护、地方政府干预程度等。
①地区法制化水平与投资者保护。MYY (2000)认为当投资者搜寻公司层面信息的动力会因为其产权不能得到国家司法体系的有效保护而有所下降,因为相对差的法律环境不能使信息搜集活动的成本与获得的相应回报相均衡。也就是说,法律对投资者的产权保护使信息成本相对较高,搜寻企业层面信息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不足以弥补为之付出的成本,所以投资者倾向于用市场层面的信息做决策,而缺少动力去挖掘公司层面的信息,因而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较低。
综上所述,法律制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会通过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来影响分析师的预测误差,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从而影响到资源配置效率。当法律制度较为完善、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时,会计准则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而当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时,会计准则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投资者保护水平和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通过会计准则的执行影响资本市场信息效率,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当法律制度越完善、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时,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就越高,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越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公司面临的法律制度越不完善、投资者保护水平越低时,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就越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越难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②金融市场发展。由于信息具有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金融市场的资金提供者(投资者)与资金需求者(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按照Soderstorm和Sun(2007)的观点,投资者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需要使得金融市场存在信息的需求。当市场上的投资者不能区分好公司与坏公司时,逆向选择就会出现。为了解决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高质量的公司会通过财务报告向市场传递有用的信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Burgstahler等(2006)发现,国家越发达、金融市场越大,私人公司就会比公众公司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其原因在于金融市场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为公司管理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激励。因此,金融市场越发达,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求越多,公司认真执行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激励就越强,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就越好,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带来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从而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达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会通过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来影响资本市场信息效率,进而影响到资源配置效率。当金融市場比较发达时,会计准则会得到比较好的执行,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相对较高;当金融市场不够发达时,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就会较差,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相对较低。所以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应该能够通过会计准则的执行影响资本市场信息效率,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金融市场越发达,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越高,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就越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金融市场越不发达,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越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就越难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endprint
③地方政府的干预。Bushman等(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各级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干预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而且会使会计信息不能够及时传递到信息需求者手中。Wang,Wong and Xia(2008)也指出,各级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干预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而且会使其倾向于选择口碑更差的审计师,以便于双方达成各自目的。根据内部控制理论,控制性股东为了遮掩其侵犯小股东利益的事实,既有动机又有能力隐藏相关信息或将虚假信息向外传递(Fan and Wong,2002;Jin and Myers,2006;Kim and Yi,2006;李增泉等,2011),这些行为都使得外部投资者更难获得真实的信息进行投融资决策,进而损害资源的优化配置。
銀行信贷是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2003年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后,地方政府对国有大银行的经营仍然具有影响和干预的能力(巴曙松等,2005)。而地方政府干预可能会存在微观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和市场价格机制扭曲,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王钰,骆力前,郭琦(2015)整理了2003-2011年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从信贷价格角度看,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程度的“信贷歧视”现象,表现在地方政府干预显著影响信贷配置效率系数,损害具体体现在国有企业的信贷价格对企业绩效变化不敏感。因此,地方政府对信贷的干预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信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会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当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较高时,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较低,会计信息质量也较低,资源配置的效率也较低;当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较低时,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较高,会计信息质量也较高,资源配置效率也会相对提高。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越低,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就越高,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就越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越高,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就越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就越难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也会损害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策建议
本文以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与筹资效率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代理变量,考察了市场环境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会计准则执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本文的主要论点如下:①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来看,说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确实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②从市场环境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来看,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与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越高、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越低,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越高,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就越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市场环境已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市场化程度不高,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我国应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法律的执行程度和投资者保护水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加大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市场化改革,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使各个地区之间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执行会计准则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程度,从而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