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旭铝
摘 要:以分组、分层开展初一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为教学实例,充分运用学习卡片、发挥小组长的用途,追求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以提高大班额体育课教学中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关键词:分级达标;教学;大班额;难题;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9-0020-03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中提出了中小学班额标准,即小学不超过45人,中学不超过50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大班额现象仍非常突出,马佳宏等人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中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发现:2013年我国小学阶段大班额所占比例为32.38%,接近班级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城区小学的大班额比例达到52.6%,已超过半数;镇区小学的大班额比例也较高,为44.88%;只有乡村小学的大班额比例较低,为13.34%。而初中阶段的大班额总体上所占比例则更高,42.69%的初中班级为大班额,其中城区为42.53%、乡村为34.60%。[1]另根据教育部官网“2016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有13383所普通高中,有450566个班级,共有23666465名在校学生,平均每班学生数为52.52人。因此,在我国,大班额依然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一、“有效体育教学”的内涵及认识
博士论文《有效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证研究》作者认为,有效体育教学含义:包含“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三方面。其中,体育教学“有效果”,主要从学生有无进步方面得到体现,如学生在体能上是否得到提高,技能掌握上是否有进步,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加强等方面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最终依据;体育教学“有效益”,指通过教学活动,既实现了教学活动的价值,达成了教学活动的目标,且教学结果吻合预期的教学目标,符合社会与个人的教学需求,更多的关注好的、积极的学习结果,关注学生学习良性的收益;体育教学“有效率”,是单位教学投入内获得较多的教学产出[2]。
《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一文作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应体现“教与学”的统一,应从教师教学行为实施与学生的运动行为改变两个方面来认识“有效教学”——教师实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学生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乐”。并提出评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指标:来自学生方面的成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自体育教师方面的评价——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来自教学综合方面的效果——课堂氛围的活跃性。[3]
综合上述二位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有效果”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含义基本一致;“有效益”和“有效率”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目标趋向趋于一致。因此,我们力图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来提高大班额体育课教学中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二、基于学生基础,分层设置体育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应对不同能力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必要的反复操练基本动作技术,重在让学生“学有所得”。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运动技术操练基础上配以简单的组合练习,重在让学生“学有所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结合所学运动技术进行一系列的组合练习,重在让学生“学有所长”。
如初一年级学生初学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时,我们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别设置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1)学有困难的学生,多数女生和少部分男生篮球球性不太熟练,我们设置的课时技能目标为:在慢速运球(慢走或慢跑)中做出“一跨二接”动作。(2)学习中等学生,基本上能做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但动作不太稳定、错误较多,我们设置的课时技能目标为:中等速度下能做出“一大二小三高跳”,投篮出手后保持身体平衡不前冲。(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与同伴合作做出2~3个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相结合的动作。
三、基于学校实际,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一)结合学校条件,合理安排各年级、班级体育课
如果学校场地、器材比较紧张的话,学校理应合理安排各年级、班级的体育课,尽可能在同一课时中少开几个班级的体育课。然而实际上,学校往往将体育课安排在上午3、4节和下午1、2节中,这样很容易将众多班级的课挤在一起,使原本紧张的场地、器材更加紧张。
绝大多数学校领导认为上午第一、二节更利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其实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美国的“零点体育课”便是一个佐证,零点体育课(Zero Hours PE),是一种通过运动提高学生意识状态,为一天学习做好准备的新型体育课。该课程因其被安排在第一节文化课之前而得名。零点体育课的目的是验证“上文化课之前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是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其他學科的学习能力?”经过珀维尔中央高中(Naperville Central School)一学期的实验,他们总结为:“到上学期结束时,参与零点体育课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了17%;与之相比,喜欢睡觉以及只参加标准体育课的学生们,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只提高了10.7%”。[4]
如果我们的学校也能像珀维尔中央高中一样,将体育课安排在任何一课时中,那么则能很好地缓解学校场地、器材紧张的现状,为提高大班额体育课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体育教研组合理安排同一课时不同老师上课的场地、器材
目前,在同一课时中往往会有比较多的老师同时上体育课,如果事先没有合理分配场地、器材,很容易造成场地、器材间的“冲突”,从而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有必要在上课前有一个提前量,让同一课时上课的每位老师都了解教研组内每位老师上课的内容、上课的地点、上课所需要的器材等。endprint
方法一:每位体育教师上课场地相对固定于某一区域。如“小球场、多班级、大班额怎么上好体育课”一文就阐述“学校6位体育教师、2500多学生、每个班学生都在65人左右,学校只有一块200米环形跑道,中间三个篮球场”的情况,将场地分为6个区域,“每个教师相对固定在自己的区内上课”,“如果有些教材的教学需要占用其他区域场地时,应事先向该区域上课的老师通报,协商调整”。
方法二:体育组每位老师提前一周将上课内容、所需器材、具体上课区域填写在组内张贴的表格(或组内微信群)。这样便于教研组内事先协调场地、器材,也利于学期教学计划的执行。如80年代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办公室黑板上有如下一张表格,要求每位上课老师提前一周将上课内容、场地器材标注在表格内。
(三)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确保大班额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仍以初一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第一课时为例,假设该班初一学生共有30名女生、30名男生,学有困难学生中女生为25名、男生5名,中等水平学生中女生5名、男生12名,学有余力学生中男生13名。且每组都事先设计好各自的学习卡片,学习卡片内容包括动作方法和图示、学习步骤、学习评价。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教学组织形式,全班一个篮球场26个篮球。现将各组场地器材、练习步骤、教学方法等情况描述如下:
1.学有困难组的教学安排
学习时间:整个学练过程25分钟,其中教师教学时间10分钟。
学练步骤:(1)沿直线运球(要求:运球手法和按拍球部位正确,手、脚协调配合,球落点在运球手侧前方);(2)小碎步走,跨出第一步,第二步起跳(要求:第一步前跨大且徒手做出接球动作,第二步起跳时徒手做出举球投篮动作且落地稳);(3)边跑边跨出第一步接球,第二步起跳(要求:动作连贯,做出一大二跳动作);(4)向前抛球,跨步时接球第二步起跳(要求:跨接动作协调连贯);(5)向前直线运球过程中完成行进间接球、起跳和举球配合(要求:运、接、跨连接紧密且不走步,起跳、举球配合密切)。
练习场地与器材:篮球场边线附近,边线内、外各2米左右宽的场地。2人一球,共15个篮球。
教学实施:(1)老师先做完整动作示范并讲解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2)学生学习卡片内容,教师逐一讲解示范每一学练步骤和每一步骤的练习目标与要求;(3)小组长管理且掌控每一学练步骤的时间,教师巡视指导。
2.中等学生组的教学安排
学习时间:整个学练过程25分钟,前10分钟组长带领学练,后10分钟教师指导,最后5分钟组合练习。
学练步骤:(1)向前直线运球过程中完成行进间接球、起跳和举球配合(要求:运、接、跨连接紧密且不走步,起跳、举球配合密切);(2)跨步接同伴手举球后单手肩上投篮练习(组织要求:先2人一球一组进行有球模仿练习,其中有一组女生3人一球一组,后全组成一组的跨步接同伴手举球后单手肩上投篮练习。练习要求:跨大步接球连贯好,投篮后落地稳);(3)慢速运球后的完整动作练习(组织要求:一组,前一同学练习结束后,后一同学开始练习。练习要求:一大二小三高跳,落地不前冲);(4)中速运球后的完整动作练习(要求同上)。
练习场地与器材:近半片篮球场(不得在近学困组侧边线3米内进行学练活动)、8个篮球。
教学实施:(1)小组长先组织本组同学学习卡片内容;(2)进行学练步骤1、2内容的学习;(3)教师讲解示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4)慢速运球后的完整练习,老师巡视指导;(5)小组长带领下中速运球后的完整练习。
3.学有余力组的教学安排
学习时间:整个学练过程25分钟,前20分钟小组长带领学练,后5分钟教师指导下的简单组合练习。
学练步骤:(1)慢速运球后的完整动作练习(组织要求:一组,前一同学练习结束后后一同学开始练习。练习要求:一大二小三高跳,落地不前冲);(2)中速运球后的完整动作练习(要求同上);(3)按学习卡片上提示的小组合进行练习(要求:相互间能及时交流组合练习后的体会);(4)教师指导下的简单组合动作练习。
练习场地与器材:近半片篮球场(不得在近学困组侧边线3米内进行学练活动)、4个篮球(即3人一球,其中有一组4人1球)。
教学实施:(1)小组长带领下的慢速、中速运球单手肩上投篮和2个小组合练习;(2)教师讲解示范学习卡片外“接同伴传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运球过障碍+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组合,学生逐个练习。
四、结束语
根据不同學生分设不同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保障大班额的课堂教学“有效果”。在有限的场地(一块篮球场)和器材(26只篮球)下,充分利用小组长和学习卡片,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马佳宏,熊虎,等.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危害、成因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1-7.
[2]胡永红.有效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证研究[D].厦门: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36.
[3]邵伟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4-8.
[4]约翰·瑞迪(John Ratey),埃里克·哈格曼(Eric Hagerman)著,浦溶,译.运动改造大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