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山
我最像的那个人离去了。“姥娘门儿上随三代”,小时候母亲就常说,你很像你大舅啊。母亲比大舅大七岁,大舅几乎就是她抱大的。志愿军回国那一年,大舅照了张相。我二十二岁那年,也弄了那样的一顶军帽戴上照了张相,简直是一模一样。在这个世界上,大舅就是另一个我。我像大舅一样爱干活而不爱说话;我像大舅一样节俭得近乎吝啬;我像大舅一样爱干木匠活,但说实话,他的手艺不如我。
1946年,十七岁的大舅跟随大家一起到县里民兵集训,将要结束的时候,忽然宣布,前方吃紧,大家都不能回去了,全部入伍。当时临近过年,很多孩子都哭了。大舅说他没哭,他说,在哪过年还不是一样!好像是第二年,大舅他们就被俘了。哪想这支敌人的部队很快又被我们的部队打败了,仓促撤退时他们这十几个俘虏就成了累赘,只能就地解决。黎明,拉到村外枪毙,经过一个打麦场,当时刚刚打完麦子,堆满一垛垛的麦秸,这队俘虏在绕过一个麦秸垛时,大舅忽然一头撞了进去。慌乱间竟然没人发觉。我常想,这机灵劲儿我可没有,我总是遇事犹豫不决。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一个穿红衣裳的小媳妇抱麦秸做饭,发现了大舅。她告诉大舅,那些国民党兵都走了。大舅脱下军装,换了一件短裤头,戴了一个破苇笠,开始了漫漫回乡路。边讨饭边走,回到村里时已经不成人样子了。又黑又瘦,头发老长,浑身灰土,只穿一件小裤头。一进门,姥姥问,你是哪村讨饭的?
村里又征兵时,大舅跑到我们家躲着,姐姐说,她好像记得有一个男人坐在我家炕上。村里人说,既然老大不在,那就只能让老二去了。大舅想了想就回家了,他说,好歹我有些经验了,还是我去吧。于是他第二次入伍。大舅的运气真是不济,他又被俘虏过一次,但他能又一次逃脱。这次他觉悟提高了,主动归队。
也不能说大舅老打败仗,孟良崮战役就是一个大胜仗。但是他从来也没讲过出色的故事,只要提起那次战役,他只有半句话,哎呀,那仗打得……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咧着嘴,连连摇头。完了。一场大战他归结为半句话。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回来只讲过一件事,他们躲在坑道里,下过一场雨,山上冲下来的水都是红的。大舅这一生的运气很难说,如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胳膊却没打断骨头,向外一点儿打断骨头,向内一点儿打进胸膛。于是他负过伤却不算是残疾军人。他立过一次三等功,因为他打下一架美国飞机。他当高射炮兵只打下一架飞机,于是我知道打飞机不像电影里演得那么容易。但是他说后来耳聋,就是那次飞机在他头上爆炸震坏的。近些年他耳聋得厉害,已经无法与人交谈。
大舅真正的坏运气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大妗子得了帕金森氏病瘫在炕上不能起来,接着又得了精神病,犯了就嚷大家要杀她,成夜折腾,大舅连个安稳觉都不能睡,那点抚恤金就全都给她买了药。每次他都愁眉苦脸地对我说,这是什么病呀?怎么总是治不好呢?八十岁的老人了还要天天伺候瘫在炕上的病人。有一次他恨恨地指著躺在炕上的大妗子说,二十五年了,整整二十五年了!要是有杆枪我真想一枪崩了你啊!但是只要有一点儿好吃的,他都要省出来给她吃。雪上加霜,表弟又得了肝癌,大舅的运气到了最低点。我找到民政局,我说,这太不公平了,一个退休的小公务员、一个退休的小学教师,每月工资五六千块,一个当了十二年兵,打了五六年仗,流过血、立过功的老兵,每月只有不到一千块。他们说,要说贡献确实不能相比,可他是农民,国家政策就是这样定的,我们也没有办法啊。但是大舅很满足,他说,差不多一年一万块啊,国家对得起咱了。
春节后我去给大舅拜年,他说,好了,过了年了。年前他已经病得很重,他很怕死在过年期间,让大家都过不好年。八十八岁了,他满足。果然几天之后他就死了。他一死,大妗子就不再吃饭,一个星期之后也死了。她知道没人伺候自己了。这原是大家都犯愁的难题,还是她自己给解决了。对于大舅的去世我没怎么悲痛,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上和我很像的人没有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没人知道下面是一个怎样的人生。
【原载《今晚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