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涛,贺彤彤,黄秋磊,蒋 钧,姬程伟,别勇杰,贾彬红,梁 梅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吴起油田X255C6油藏滚动扩边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
梁 涛,贺彤彤,黄秋磊,蒋 钧,姬程伟,别勇杰,贾彬红,梁 梅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本文主要以吴起油田五谷城X255C6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C6低渗透油藏低产井的储层特性和不同开发阶段,以油藏为单元,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注水开发为主,细分建产单元、强化随钻分析、精细测井解释、优化储层改造等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单井产量的方法及技术,并根据油田开发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使低品位油藏单井产能得以充分发挥,最终提高了采收率和效益,也为长庆油田同类油藏及0.3 mD储层有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储备。
三叠系;C6油藏;老区扩边;单井产量
吴起油田X255C6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油气叠合富集带,构造上处于陕北斜坡中部,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小于1度)背景上发育的多组轴向近东西向的鼻状隆起构造,主力油层三叠系C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层状岩性特低渗透油气藏。其主产层平均有效厚度12.5 m,平均有效孔隙度12.4%,平均渗透率1.7×10-3μm2。截至2014年底共提交探明含油面积7.33 km2,探明地质储量324.50×104t,截止2015年底动用含油面积14.63 km2,动用地质储量594.8×104t,动用可采储量 92.44×104t。
吴起油田X255C6油藏的发现始于2012年,开始采用450 m×160 m的菱形井网规模开发,目前,X255 C6油藏开发油井137口,日产液227 m3,日产油112 t,综合含水28.8%,平均单井日产油3.83 t;开发注水井54口,日注水量1 365 m3,月注采比7.16。
由于地质认识上的差异和开发技术的制约,造成单井初产低,主侧向水驱不均,油井裂缝见水,整体含水上升的开发形势[1,2]。随着长庆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理论的不断创新,结合油藏描述成果,剖析油井低产成因在逐年开发过程中摸索优化技术政策,X255C6油藏主要开发指标逐步得到改善(见表1)。
表1 X255C6油藏历年主要开发指标
从吴起X255C6油藏的勘探、开采到开发的全过程,始终以不断精细储层地质研究,深化油藏地质认识,研究、建立和完善油藏储层改造模式为中心。实践证明,它是X255C6油藏提高单井产量的前提和法宝。
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建立沉积微相模式,对油藏的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等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从而论证油藏扩边增储的合理性,为保证单井产量提供地质基础(见图 1)[3,4]。
图1 老油田滚动扩边量化评价结构图
2.1.1 油藏地质特征
2.1.1.1 沉积背景 X255区C6层区域沉积背景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源来自东北沉积体系,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通过研究区内及周边等30多口钻井岩心观察与描述,从C6油层组中识别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及七种微相。并指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微相是研究区的主要储集相(见表2)。
表2 X255C6油藏沉积相类型
2.1.1.2 砂体展布特征 X255区C61层砂体连片分布,范围较广,C62中部砂体较为发育,C63平面上砂体连续性较差,研究区内砂体不发育。
2.1.1.3 岩石学特征 X255区C6砂岩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区内砂岩碎屑组分整体表现为低石英、高长石含量的特点,填隙物含量分布在11%~18%范围内(见图2,表3)。
图2 X255区C6岩石类型图
表3 X255区C6岩石类型含量表
2.1.1.4 粒度特征 C6储层砂岩粒度以细砂为主。区内C62层细砂占据比例较大,含量约为86%,粉砂占10%;C61层细砂占 85%,C63为 70%(见图 3)。
图3 X255区C6砂岩粒度对比图
2.1.1.5 填隙物特征 X255区C6储层填隙物以绿泥石和铁方解石为主,其次为水云母、高岭石及少量硅质。其中C61填隙物含量最低,为11.65%,C63含量相对较高18.52%(见图4,表4)。
图4 X255区C6储层填隙物含量直方图
表4 X255区C6储层填隙物含量表
2.1.1.6 孔隙特征 C6储层面孔率分布在1~3,C61面孔率为3.72,为最高,C63最低,为1.16。孔隙以粒间孔为主,次为长石溶孔,并含少量岩屑溶孔和晶间孔(见图 5,表 5)。
2.1.1.7 孔喉特征 据薄片及压汞测试结果显示,C6储层孔喉组合类型以小孔-微细喉为主,含有小孔-微喉(见表 6)。
2.1.1.8 物性特征 C61孔隙度分布在7.5%~14.1%,平均为11.2%;渗透率分布在0.10 mD~1.97 mD,平均为1.08 mD。C62孔隙度分布在4.5%~13.3%,平均为9.90%;渗透率分布在0.02 mD~1.52mD,平均为0.62mD。C63孔隙度分布在3.8%~13.0%,平均为12.3%;渗透率分布在0.01 mD~1.18 mD,平均为0.34 mD。
2.1.1.9 非均质性特征 砂层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粒度变化、沉积作用方式以及成岩作用的影响。X255区C6砂层组主要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在沉积上表现为多韵律组合特征,储层物性要发生明显的变化。整体来看,该区小层受沉积环境影响储层的非均质性程度较强(见表7)。
图5 X255区C6储层孔隙类型直方图
表5 X255区C6储层孔隙类型含量表
表6 X255区C6储层孔喉分级含量统计表
表7 X255C6油藏非均质性对比表
2.1.1.10 储层敏感性特征 吴起油田X255区C6储层的敏感性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长6储层主要表现为中等碱敏和中等偏弱水敏;速敏、酸敏与盐敏均较弱。
2.1.1.11 原油及地层水物性特征 C6油藏原油物性总体呈现出低密度、低黏度、低凝固点的特征,属于轻质油。C6油层矿化度的值均较低,表明C6油层组地层水为淡水环境;地层水的酸碱度为弱酸性(见表8,表9)。
表8 X255区C6油藏原油性质统计表
表9 X255区C6油藏地层水性质统计表
2.1.1.12 水驱油特征 水驱油试验显示X255区C6层无水期驱油效率较高;见水后驱油效率提升空间较大(见表 10)。
2.1.2 探评、骨架跟踪,评价扩边潜力 通过2013-2015年探评井及骨架井的钻遇、试油、试采情况的跟踪,认为X255南部X475单元,具有稳定油层厚度及单井产量,具备扩边潜力(见表11)。
表10 X255区钻井水驱油试验统计表
表11 X255区扩边区探评骨架井试采统计表
2.1.3 注水井网开发,确保地层能量 通过开发动态对比,X255油藏开展超前注水开发,初期单井产能1.4 t,平均月度递减1.03%,压力保持水平由110%上升到131.4%,较同步注水开发区及南部扩边区开发区2016年第一批实行的五点法自然能量开发效果较好。因此在2016年第二批坐标实施过程中将井网调整成菱形反九点注水开发井网(见表12,图6)。
表12 X255C6油藏分区域开发对比表
图6 X255C6油藏扩边区井网调整示意图
吴起新255长6油藏在储层改造的过程中,按照“地质认识指导→工艺优化实践→跟踪效果评价”一体化改造思路,结合历年改造经验,不断完善储层改造模式(见图 7)。
2.2.1 结合动静态开发形势,确定出油下限,精细测井解释,优化射孔段 根据物性、电性特征,结合历年试油试采,分析认为该区出油下限:电阻≥8 Ω·m,时差≥224 μs/m。X475单元内的试油、试采见水井,主要为改造方式不合理造成,通过优化储层改造方式,可以提高单井产量(见图8)。
2.2.2 工艺改造再认识,矿场实践不断优化 在X255区产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试油试采等多种动、静态资料相结合方法,由点到面,即由典型井→区块→区域,强化电性参数认识,加强C6油藏措施工艺再优化。通过对X255历年的改造井的分析,储层改造规模偏大,造成压裂缝扩大水层沟通,也是油井见水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年通过不断矿场实践优化最终确定了“优选射孔段+控缝高压裂”为主的改造方式。完试22口,井均陶10 m3+砂10 m3~25 m3,试油井均日产油15.4 m3,试采初产1.5 t(见图9)。
图8 X255C6油藏扩边区电阻与时差交汇图
通过精细油藏描述、探评骨架井试采跟踪、井网适应性分析、强化随钻跟踪、精细测井解释、出油下限认识、储层工艺优化及应用,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吴起X255C6油藏单井初期产量明显提高,为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储备。
2016年对X475单元开展滚动扩边,共完钻油水井31口(油井24口,注水井7口),新建产能1.5×104t。试油22口,日产油15.4 t,日产水6.3 m3,投产油井22口,初期日产1.5 t,含水42.5%,注水井7口,配注20 m3/d。试油、试采产量及控水稳油方面为历年最佳(见表 13,图 10,图 11)。
(1)C6低渗透油藏的提高单井产量技术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长期持续贯彻实施。
(2)吴起油田C6油藏老区扩边,需要通过成藏规律研究,储层出油下限研究、探评井试油、试采评价,确定扩边潜力。
(3)在低品位储量建产的形势下,C6低品位油藏在产建过程中,只有加强随钻分析,才能提高油层钻遇率,尽量避免产建风险。
(4)C6低品位油藏在储层改造过程中,只有必须坚持“地质认识指导→工艺优化实践→跟踪效果评价”一体化改造思路,才能提升单井产量充分发挥单井潜力。
(5)C6低渗透油藏提单产技术必须坚持以“油藏为单元、注水井为核心、油水并重”的原则,建立有效压力驱替系统,提高油藏能量保持水平,是提高单井初期产量和后期稳产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图9 吴起油田X255C6油藏历年储层改造模式图
表13 X255C6油藏历年建产初期效果统计表
图10 吴起油田X255C6油藏历年试油效果对比图
图11 吴起油田X255C6油藏历年试采效果对比图
[1]胡文瑞.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王道富,李忠兴.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李建盼,王正权.三叠系长6低渗油藏提高单井产量及稳产技术[M].大庆: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
[4]屈亚龙,陈晓东.吴起油田整体开发方案[G].2012.
Wuqi oilfield Xin255 region Chang 6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single well early technology
LIANG Tao,HE Tongtong,HUANG Qiulei,JIANG Jun,JI Chenwei,BIE Yongjie,JIA Binhong,LIANG Mei
(Oil Production Plant 9 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Yinchuan Ningxia 750006,China)
Aiming at the Xin255 oilfield's Chang 6 reservoir quality of low permeability layer and low yield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hase,according to the Chang 6 low yield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the reservoir as a unit,combined with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tudy.On the basis of practice,gradually formed the waterflood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units,strengthening subdivision drilling analysis,fine logging interpretation,reservoir re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 single well initial production methods and technology.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oilfield,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low-grade reservoirs single well early productivity into full play,not only improve the oilfield development level,the ultimate recovery and benefit,but slso provides technical reserves for the similar reservoir in Changqing oilfield and 0.3 mD reservoir development.
trias;Chang 6 reservoir;old extension;per well production
TE348
A
1673-5285(2017)10-0039-07
10.3969/j.issn.1673-5285.2017.10.010
2017-08-19
梁涛,男(1984-),助理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从事石油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