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禄丰(长郡中学历史老师)
才疏学浅没军功,救命恩人在曾国藩那没提拔
文/周禄丰(长郡中学历史老师)
公元1854年,湖湘名人、湘军统帅曾国藩生平第一次率军作战,在长沙靖港与太平天国名将石祥祯交手。曾国藩书生从军,第一次上战场没有经验,被太平军打得大败,麾下士兵纷纷逃窜。雄心万丈的曾国藩遭到严重打击,愤而投水自尽。
曾国藩不会游泳,跳下湍急的江水肯定是死路一条。紧急关头,曾国藩的幕僚章寿麟跳入江中,把他捞了起来。曾国藩被章寿麟救下,心情平静后打消了寻死的念头,开始重新振作精神,总结失败的教训。这次挫败之后,曾国藩不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最终成长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在以后的生涯里艰苦卓绝、屡败屡战,镇压了太平天国,成为清朝的中兴名臣。尽管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被认为是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但他的才能、功业和私德,向来被视为传统中国士大夫的的典范。
曾国藩功成名就时,当年追随他的同乡、幕僚、将领也都随他“鸡犬升天”,做上了高官,有“天下督抚半湖湘”的说法(清代省一级行政长官称为督抚,镇压天国后天下近半的省级官员出自曾国藩的举荐)。而在靖港救了他一命的章寿麟,却未能得到曾国藩的举荐和提拔,只做过县令和同知这样的基层官员,而当初和他一起追随曾国藩的同僚很多都成了巡抚、总督了。
章寿麟因此觉得曾国藩对他不公,没有对他这个救命恩人报恩。那曾国藩为啥不举荐和提拔章寿麟呢?因为曾国藩觉得章寿麟这个人心胸气魄不大,看问题目光短浅,缺乏做高级官员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章寿麟并没有可以升职的战功,所以尽管章寿麟是他的救命恩人,他也不提拔他。
曾国藩的态度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他的同乡李元度就反驳说,谁说章寿麟没有立下大功呢?他不是救了曾国藩吗?如果章寿麟不救曾国藩,曾国藩死在靖港,就不会有湘军,也不会有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功业。所以章寿麟是救曾国藩一人,进而救了清王朝,这不是天大的功劳吗?
向来与曾国藩不合的湘军统帅左宗棠却支持曾国藩,对于曾国藩“不报恩”,他评价说:曾国藩的人生追求是践行儒家的道德精神,捍卫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能够为捍卫儒家学说,为效忠朝廷而献身的人。至于能不能立下大功,能不能名留青史,并不在他的考虑中。换言之,曾国藩只想做一个为封建道德献身的人,至于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那么,即使曾国藩死在靖港,没有建立后来那一堆大功劳,他的一生也并没有什么损失。即使当时章寿麟没有救他,他的人生理想也已经实现了,他的一生可以无悔了。那么,章寿麟救曾国藩这件事,又为曾国藩的人生增添什么光彩呢?从救清朝的角度来说,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历史上没有曾国藩这个人,历史的进程也不会改变。没有曾国藩,还会出现别的人来做这件事,所以章寿麟又哪里能说是救了清朝呢?所以,曾国藩因为章寿麟无才能无功劳而不保举他,是合情合理的。
真题演练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感恩”这个概念名称虽是舶来品,但感恩的精神内涵自古有之。在我国人才选拔上也有“感恩”的身影哦!前面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素材,现在我们邀请嘉宾老师择选了经典的高考作文真题来考考大家的作文功底。
真题(2012年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汲善铭恩花自开
文/刘俊(周南梅溪湖中学G1506班)
清泉会因一片落叶掀起涟漪,绿草会为一缕春风吐出嫩芽,鲜花会为一滴雨露绽放娇艳。而我们,会对他人的善举心怀感恩。
心怀善,美若斯。
“能救命的部分尽管用!”这是年仅29岁的北大女博士娄滔刷爆网络的一句话。在患上“渐冻症”后,她立下了遗嘱,希望在死后捐献自己所有的可用器官。她在遗嘱中写道:“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
古人云:“善人者,人亦善之。”捐献器官,向社会提供正能量的同时,娄滔自己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正能量滋养。她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许多人都向她伸出了援手,并鼓励她早日战胜病魔。在“轻松筹”公益平台上发起的筹款活动中,娄滔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超过100万元的善款援助。
然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些人的处世箴言,善良和忠实被冷漠和猜忌驱赶,有人可以为了名誉落井下石,有人可以为了金钱反咬他人,也可以为了私利借机碰瓷……当善良的成本越来越高,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显得那么的可贵。
心存恩,美若斯。
中国人素来以感恩为德。古有“衔草结环,以报恩德”的传说,现有三十四年苦寻恩人,只为还一笔50元借款的执着坚持,更有唐山大地震幸存者苦寻救命恩人四十年的感恩情怀。这些故事的背后,蕴含着的是我们生之为人的本真态度。“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的本色应该如此。崇尚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之义举;鄙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之恶行。常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善良。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常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生命: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能拥有干净的生存空间,离不开保洁人员的辛勤打扫;我们能有知识武装头脑,离不开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能吃到的一粥一饭,离不开农民伯伯们的辛勤耕耘……正如再清香的花离不开泥土的哺育,最高傲的叶子忘不了树根的恩情。心存感恩,以平等的目光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用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
“爱人者,人恒爱之”。微小的善举挽救生命的同时也获得了善的回报,渐冻症女博士善良的遗嘱温暖世人的同时被给予了正能量,善良和感恩永远是相依相存的,当我们懂得为身边的事物而感恩,世界也一样会拥抱着我们。让细小的善意汇聚成淙淙溪流,汇入另一个充满感恩的眼眸。
心诚汲善花自开,人人铭恩国必美。
例文点评
文章扎扎实实地说理,真真切切地传情,没有炫目的文字和技巧,但是条分缕析,侃侃而谈。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语言清新自然,扣题精准。难能可贵的是提炼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充满正气地传播善的正能量! ——李玉霞(周南梅溪湖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