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杰
摘 要:经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数学的现象,尤其是八年级学生的厌学问题非常严重,该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于农村八年级学生的注意。对农村八年级学生厌学数学的成因进行了仔细探究,然后针对如何调整学生的厌学状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八年级;数学;厌学;原因
一、农村八年级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
相关人员对某农村地区八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为:62%的八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43%的初中生感觉八年级数学学习既枯燥又无聊,21%的学生根本不想到学校上课。由此可见,农村八年级学生厌学数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原因是造成农村八年级学生厌学数学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不知道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会走神、开小差,他们不按时完成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有的学生经常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而且当数学教师在讲台上非常用心地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有的学生会看其他的书本或者做其他与数学无关的事情,长此以往,农村八年级学生就难以跟上数学老师的步伐,数学成绩一落千丈。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农村八年级学生厌学数学还与学校的教学有关,首先,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最新的数学教学设备或者教学器材,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其次,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有一部分数学教师没有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监督和管理,他们对一部分学生上课开小差、玩游戏、不按时交作业、上课迟到等问题不闻不问,这就大大降低了農村八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管理水平,长此以往,数学教师在学生心里难以树立威信,他们反而会更加厌恶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最后,农村地区有的数学老师缺乏基本的职业素质,他们过于重视班级升学率的问题,因此,八年级数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出现偏心的现象,例如,有的数学教师特别关注成绩好的同学,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通常让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成绩差的学生没有表现的机会。再如,有的农村地区的数学教师没有因材施教,他们忽视了教学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有效结合。总之,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解决农村八年级学生厌学数学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生教育,端正学生态度
对于农村八年级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厌学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应当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来加强学生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做一下全班同学的心理工作,告诉他们中考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教师还可以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然后让成绩突出的学生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或者竞争对手,这样有利于激发农村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摆脱厌学数学的情绪。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是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只有初中阶段才有,高中、大学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所以,农村八年级学生一定要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
(二)加强数学教学管理,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为了让学生摆脱厌学数学的情绪,学校领导以及数学教师都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加强数学教学管理,提高农村八年级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学校领导应当将适量的资金用来购买现代化数学教学设备,这样既节省了数学教师板书的时间,又激发了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则应当不断完善自己,因材施教,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选择数学课代表和小组长,课代表主要负责全班同学的数学学习管理,小组长则需要监督小组成员作业的提交、试卷的收集等,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农村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还离不开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例如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当数学教师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那么,哪位同学能够从生活中找出类似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呢?”此时,很多同学都非常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如栅栏门、窗户、手机等,平时很少回答数学问题的一些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由此可见,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八年级数学学科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它将严重影响八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的实现,我们应当及时发现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曾霞,毛金恒.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J].教师,2015(8).
[2]汪明月.分析新课改下八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4(20).
[3]郭晓华.探究农村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以西部某县农村八年级学生为例[J].中华少年,2015(1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