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资源整合探究

2017-11-07 19:45张培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区培训农村

张培海

这些年我一直在学区工作,经常参与县教育局和学区组织的一些教育教研活动。结合国家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理论和本学区实际,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觉得感触颇深。我对未来农村小学教育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一、教育现状分析

1.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落后

我学区有9所完小,大约900多名学生。按照学校位置及规模,我学区小学可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学生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的完全小学,包括中心小学和靠近县城的完小共3所。这些小学交通相对便利,教学设施完善;第二类是学生人数在60至90人的完全小学共4所,教学设施较落后;第三类是学生人数在50人以下的完小,教学条件更差,没有任何功能室和教学设备,只有几名教师。

2.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

我学区能够参与正常教学的有93名教师,分散在9所完小,最大的学校13名教师,最小的学校只有8名教师。近三年还将有将约有20名左右的教师退休。缺少年轻教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校缺乏朝气,暮气沉沉。教师年龄普遍较大,精力不足,缺乏生机活力,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观念落后

我学区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这些教师文化水平较低,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类专业教育。虽然近几年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不少教师业务培训活动,但参与的大多还是中青年教师,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倡导的一些教育教学新思想、新观念不能贯彻落实到所有的教师之中。

4.学校规模小且分散,教师的课程负担较重

这也是阻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像我学区就有6所学校的人数在100人以下,每校只有7~8名教师,很多教师不得不承担多学科教学,教学任务繁重,每位教师的周课程普遍在20节以上。有些甚至因为教师少,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教师的精力都被上课消耗掉了,根本无暇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这不但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肯定也会大打折扣。

5.教师培训落后

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很多学校的教师是包班教学,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教师不能外出培训,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影响了现代教育信息的了解,不能高标准、高起点地实施教学工作,学校不能形成骨干教师队伍。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学习材料上,开展有效的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校本培训有很大难度。校本培训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不能解决教师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二、为改变我学区的教育现状,推动教育均衡科学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改善学区小学办学条件

改善学区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2.加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4.实行寄宿制的管理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每天上学需来回四趟,每天来回跑很不方便。而且学生路上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如果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那么学校也便于管理,尤其是留守儿童,可以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缺,同时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证。对已撤销的学校校舍要合理利用,不能使之闲置。

5.进行学生资源的整合

(1)合班教学。在50人以下的完小,多数班级的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下,有的班级只有3名学生。但教师的课时量并不少,大多在16至20节课,形成教师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学校在排课时将部分课程进行合并,例如《体育课》,可以将一至三年级的学生集合到一起、将四至六年级的学生集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将会节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2)复式教学。对于一些地方课,可以尝试进行复式教学。例如《写字》可以将一和五两个年级,二和四两个年级,三和六两个年级分别放在一齐进行复式教学。这样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幅度的节约师资力量,使教师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教研等活动。

6.进行教师资源的整合

流動教学,学区可以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和业务能力对教师进行分类,争取人尽其才。将教学能力突出、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抽调出来,到各校流动授课。例如《英语》课,选4~5名英语专业毕业的、业务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担任全学区9所学校的英语课教学。这样既发挥了这些教师的英语专长,又能使各校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能力都将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除此之外,音乐、美术都可以采取这种形式进行授课。适当减轻老教师的课业负担,鼓励他们多参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农村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我对未来充满了期盼,虽然以上是一些不太成熟的见解,但还是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各位教育专家和同仁的帮助与指正。

猜你喜欢
学区培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赞农村“五老”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