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学宝
【摘 要】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需要学生观察现象,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独自自主的学习及合作讨论。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教学的需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我们应该不断的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认真备课
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物理和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吃透新的课程标准,领悟新的教改精神。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作为教师,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哪些要重点讲,哪些只要简单介绍。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我们在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备好教材,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以致驾驭教材”。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关注各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备课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很多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情,从而定位不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在备课行动中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材同样重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备课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考虑到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分类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优化情境创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创设直观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课时,笔者利用视频情境,成功诱发学生的物理体验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上,教师引进学生平常坐过的过山车,以过山车的视频导入机械能守恒的学习。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感觉非常刺激。在视频情境创设之后,教师再设计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忽略摩擦阻力的情况),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其和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了前面的视频情境做铺垫,学生很快融入物理课堂,与他人开始交流、探讨,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起来。
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创设相关情境,引出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从而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摩擦力》这一课时,笔者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视频呈现两个情境:冰面上以一定速度推出的木块和水泥面上以一定速度推出的木块。情境中,两个木块都会停下来。其次,教师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冰面上以一定速度推出的木块为什么会停下来?同样的木块以相同的速度在水泥面上推出,哪个停下来的快?你认为这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情境体验教学方式,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摩擦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摩擦力角度思考问题,再顺利切入新课的学习。
三、倡导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合作探究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设计问题,引导合作,其中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包括问题或者任务设计、教师的语言带动、物理课堂氛围的营造等等。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小组合作。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这一课时,笔者设计情境,再提出探究问题,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创设: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细沙,拿一個小铁球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细沙中。(视频演示这一情境,促进学生直观感受)根据这一情境,教师设计探究问题:
(1)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你能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吗?
(2)小球最后静止在细沙中,它所具有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
(3)你还能举出有关能量转化的例子吗?
有了情境做铺垫,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浓厚起来,纷纷投入合作学习中。这样的物理课堂教学真正把学生置于首位,学生主体得到突出。在探究结果呈现方面,小组自主安排人员,可以是一个人汇报,也可以是多个人轮流汇报。教师也需要做好即时评价的准备,以肯定学生合作成果,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做好探究性实验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在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有时也可以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发挥主导调控作用,整个实验过程全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对验证性实验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行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老师一般是先讲解,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对于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就要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意识的培养。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家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数学修正——合理外推——得出规律。
五、优化评价,提高物理教学实效
实施体验式教学中,评价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只有注重教学评价,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在评价时,教师要以激励评价为主,再委婉指出体验学习中的不足,以促进学生及时改进。例如:在对沪科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课进行评价时,笔者主要采用师评与生评的方式进行,取得很好的评价效果。首先,教师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表现。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是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在评价时,教师以过程评价为主,如:学生参与探究体验的积极性、探究时是否能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想法、是否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是否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通过多方面点评,教师满足学生的认可心理,从而不断促进教学实效的提高。但针对体验教学中的不足,如学生探究偏题、学不会合作交流等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出,促进学生改进。其次,学生对教师评价。教与学是双向的,在探究体验活动中,教师是否指导到位、教师有没有及时帮助学生等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