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玉梅 李建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生物科学的教育,生物作为现在的热点学科,关系到生命科学类的研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生物基础教学的改革,初中生物教学最主要的还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教学的目的是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喜欢生物学,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来。
【关键词】实验教学;兴趣教学;认知教學;理论教学
在一些落后的地区,生物教学仍然是粉笔+黑板,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生物学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意味着生物学的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教师应多注重这方面的钻研探索。课堂是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现在初中生的课业比较繁重,因此,课堂教学也很有限,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提高课堂效率,加大课堂容量,让学生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是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兴趣教学,吸引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用课余时间探索钻研。
一、注重实验教学,提高认知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校领导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让学生在实验室体验生物学的意义,通过显微镜观察更微小的细胞结构。在实验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例如,在上植物细胞这一部分实验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助,让学生自己制作临时装片,开始,学生面对试验台上的众多实验器材可能无从下手,但我们要通过耐心指导与讲解,鼓励学生大胆而细心的尝试,让学生知道,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惧怕失败的心理。对于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也要注重规范纠正,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完成后,我通常会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绘制一副精美的细胞结构图,还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指派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个细胞模型图,虽说,对现阶段的学生这个要求有些严格,学生制作出来的东西也有点不伦不类,但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模型各个方面还是比较接近实物的,外形也比较美观,最后,我会买一些奖品来鼓励学生,别的学生也给予口头表扬,以此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来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你追我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多学习、多交流,提高课堂质量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千万不能固步自封,要时常交流学习,打破一次充电,终生放电的错误想法。多外出考察学习,学习外校老师的新颖教学方法,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要尽可能多是课外知识,在课堂上有话说,侃侃而谈,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总结出符合学生的一套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尽自己最大的所能提高课堂质量。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成绩,取决于整个大环境,班级里的同学都喜欢学习,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会受到影响,从而自觉开始学习。对于生物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整个班级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断上升,学生才会去自觉学习生物。
初中生处于叛逆时期,严格的教学环境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知识的效率往往更快,教师在课堂上善于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课堂,摈弃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之间不断交流,共同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从此爱上学习生物。
四、改变观念,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俗语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学生对于每一门课程都应该重视。初中学习中,有些学生认为生物是副科,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生物也需要平时的积累,考试前的记忆只是临时的,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种方法虽然表面学生生物成绩还可以,但是时间一长,学生记忆的东西全部忘掉,对以后生物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学生学习生物的观念,改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方式。比如,让学生上课积极听讲,课堂上完成作业,课后不占用学生其他的时间,这种模式效率高,也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对于生物教学尤为有效。
以上是我己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当然,教无定法,具体的教学方法还需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学任重道远,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田春芳.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沈伟.浅谈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J].考试周刊,2016
[3]毕春丹.初中生物概念转变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