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守德
朱增泉在诗歌和散文领域都有颇多建树,两者都因其达到的高质量而为广大读者所激赏。单就其诗歌创作而言,令人印象深刻、为人普遍称道的作品可谓众多,1999年出版的诗集《地球是一只泪眼》毫无疑问就是其代表作。这是一部诗人的自选集,自然一定都是其颇感满意之作,庶几可以反映了作为诗人的朱增泉,在20世纪于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由于其在思想艺术上所独具的风格与特色,从而荣获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今天重读朱增泉的这部诗集,仍然会有很多特别的感触。首先我所想到的是诗人的身份,在中国想写诗、会写诗的将军并不少,几乎是大笔一挥,各种被名之以诗的作品连篇累牍,毫不费力地就产生了出来,但真正够水准的却是少数,而成为诗之大家的更如凤毛麟角。我以为作为将军的朱增泉,就是这样的凤毛麟角,在几十年间风云驰骋于诗坛,可以当之无愧地立于当代中国最优秀诗人之列。其次所想到的是诗人的情怀与境界,当我再一次一首首将收入集中,长短不一的作品细细读来之后,深感诗人于百务缠身、戎马倥偬之时,是怎样始终保持对于诗的热爱与迷狂,使之成为对于创作诗歌的不竭推动力。也因此在他的诗里,无不跳荡着思想与艺术的生命力,折射出一位军旅诗人火热、睿智而深邃的胸襟。最后所想到的是诗人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对于诗意与诗艺的追求,其眼光既审视历史,也观照现实;既沉思军旅,也穿透社会。或纵览古今,激情澎湃;或吉光片羽,思致澄澈,都达于作诗的最本质的东西,并以其真情、才情、诗情给人以深深的触动与撞击、启悟与感染。
也许在朱增泉看来,生活的诗意是无处不在的,在任何事物之中都掩藏着可以抒发的内蕴与诗情。当然,写军旅的作品更能体现其特有的感受和发现,也更能达于情感的深处。如《猫耳洞人》《钢盔》《迷彩服》《南方烈士山印象》《西部士兵》《寻找枪声》《黑色的辉煌》《我们在雪里行军》等都是如此。在《冬季,我思念天下士兵》诗人这样写道:“冬季是思绪冻成冰凌的季节/冬季是思绪狂卷起风暴的季节/只有冬季,才能将感情/表达得如此对比强烈/冰河铁马/沙漠风暴/古往今来的战争哟/士兵们在冬天/离别家园卷进风暴扑进战争,在冬天/走出战壕踏着冰凌返回和平/我深深地思念他们哟/当士兵们返回和平/斑驳阳光从云隙洒到他们脸上/阴湿的战壕,却在他们内心/继续延伸,甚至/比战场上掘得更深。”诗作所表达的是作为将军的诗人,在冬季酷寒的日子里对士兵的牵挂与惦念,想象他们艰苦的生活与战斗环境,以及留在他们内心的刻痕,使人触摸到的是一个带兵者兼诗人的那份温暖、深厚和博大的情怀。他的组诗《麾下·老兵》,通过截取士兵生活中的几个片段,来表现基层官兵的内心世界、精神风貌和生活情趣,如在《交岗》中写道:“一切心事都已打进背包/去站最后一班岗/心情格外庄重/精力却极难集中/想起连队的一件件大事小事/记得站第一班岗时想家想得厉害/当初强忍住的那滴泪/此刻又要涌出来/咬住牙,老兵了,怎能流泪呢?”诗人用细腻的手法描绘了老兵在交接时的内心感受,使他成熟的这个军人的岗位,离别时使他增添了许多的沉重与依恋。接下来诗人又以更为动人的笔墨,写老兵的成熟与新兵的稚嫩的对比,眼泪咽回去与再度流出来的衔接,显得很有顿挫和层次。诗人只有对于基层的军人生活和使命,进行过深入的悉心体察和潜心思考,才会写出如此让人含泪的诗篇。另一首《哨位》:“学会站立/一堂人生大课/睡梦中被班长唤醒/去哨位站立,站醒懵懂/站立在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之中/站出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着/沉默中积蓄着酣畅淋漓的情感/在风雪迷漫中站立/將心绪站成凛然/静静地站立在深夜的漆黑里/凭感觉发现一只穿过荒坟的野狐/用直立的发梢去数它的细碎足迹/哦,站立在月白风清之夜/仰对星辰,方可领略人生诗意……”诗作从站立这个基本的军人姿态作延伸想象与思索,表明一个军人需要经过怎样的磨炼,才可以使自身雕刻、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进而领略其中蕴含的丰富诗意,可以说这是于军营的日常生活中,开掘出它应有的韵味与深意。而《七月情思》“长枪。/将深仇大恨压进枪膛/扣住扳机扣住决死的斗志/将实在的命运和朦胧的憧憬/沉甸甸扛在肩头行军/挂了花用热血将枪管擦得锃亮/那岁月,你还记得吗?”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来勾起军人对于自身战斗经历和坚强意志形成过程的回忆,也是十分新颖深挚和耐人寻味的。
对于历史的回眸和思索也是诗人极为着力的,而且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因此许多作品都有启发和灼烫人心的力度。如《盘古遗篇》《国都》《古楼兰》《陶片》《悬空寺》等都颇为值得一读。在《我案头,站立一尊秦兵俑》中,诗人写道:“虽然,我尚未沉默如你/我的灵魂也在深深地思索/在硝烟中思索着走向最终的沉默/我记住了你的格言/活,要站着/死了,也要站着!”这种格言式的诗句,物我同在,古今同框般地相互映照,似乎有一种坚硬的质感与铿锵的旋律,其所勾画出的是一种不朽的军人魂魄和品格。与此相类的还有《饰物》:“冷兵器时代已经遥远/利剑已成壁上饰物/垂下一束红缨/如一丛不熄的/火焰/历史以剑的形象高悬/俯视一个活着的/灵魂。”《南方炮台》:“南方炮台的悲愤炮声/永远是中国军人刻骨铭心的/第一篇训词/近代中国/军事史的第一行就写着/这些古老炮台与西洋炮舰的激烈交战/写着这些炮台在激烈交战中/沦陷/阅读这些交战纪录/中国军人之血/一次次沸腾起来。”这种20世纪最为流行的怀古思今、托物抒情的方式,也被朱增泉十分娴熟地运用,并且从历史的伤痛中,激发和奔腾的是一腔报国之情。而诗人在《云冈石窟》中写道:“可惜,五万多尊佛像/最终未能守住北魏打出的一座江山/这些佛像们也太大意了/居然没有一位带枪/辜负了帝王/每一个石窟内的小佛都在面面相觑/每个窟内都有一尊朝南而坐的大佛/却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这样的诗句颇为奇特,是诗人从佛像的姿态中,联想到的是人世间某种应予警醒的心态与姿态吗?《感受岁月》:“一个遥远的时代/从这里骑上马背/从此,历史不再步行/呼啸的马群/瀑布般泻下这片高原/去踏醒中原/踏醒远方。”仿佛早已逝去的岁月,在诗人的笔下顷刻间狂飙一样奔腾呼啸起来。读这样气度不凡的诗句,我们不会只感慨诗人的奇思异想,更应捉摸于诗句背后闪动着的诗人那双老辣凌厉的眼神,那种卓尔不凡的思致。endprint
对于世界局势及战争与和平的观察和思考,也是诗人常常萦绕于胸的问题,自然会做出独到的政治判断和诗情抒发。如《巴尔干的枪声》《裁军会议》《未来战争》《二十世纪的黄昏》等,其见解就融汇在犀利而蕴藉的诗篇之中。在《军火贸易》中诗人写道:“马尔维纳斯群岛打了一仗/飞鱼导弹马上走俏/海湾战争之后/爱国者导弹立刻抢手/F-16,幻影2000,核动力潜艇/都是很赚钱的商品/而且商标特别著名:人权、和平/哪里战乱不息/哪里危机暗伏/哪里就有出手阔绰的顾客/跪在地上祈祷和平,那是鬼才相信的事情。”再如《和平鸽》:“哦!善良的人们哟/抛撒面包屑和麦粒喂养鸽子/可以喂饱自己善良的愿望/却永远喂不饱/昂起炮口要吃人的/战争……”诗人以诗的形式发言,以具体的形象表达,对于一些表面上似乎美丽动听的事物加以鞭辟入里的揭露,无疑可以帮助读者认清事物的荒诞本质。
诗集中还有一些让我喜爱的精致之作,它们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场景敏锐而强烈的感受力,可以引领我们到各种生活中,去领略生活的寓意、情趣和内蕴。诗集中有许多这样的篇什,如《阵地上的一窝鸡》:“老母鸡很疲劳,然而很悲壮/下着‘咯咯的口令/带领一支黄毛茸茸的小分队/披荆斩棘向哨位走来/赴汤蹈火,视死如归。”颇为有趣的是,诗人把军事环境中的一窝鸡,写出了军事化的色彩,反映出的是诗人的爱心与童心。《发射塔》:“仰起脖子,顺着塔尖好好往上看吧,看出天的高度了吗?看到宇宙之广袤与深邃了吗?看清塔尖是指向哪一颗星星了吗?喂,你看见头顶上那条通天之路了吗?静静地,静静地,等待点火发射的千钧一发……”诗人作为领导者在观看发射的时刻,他的思绪和想象力竟是如此的不同,其所抵达的是比发射本身更高远与幽深的天宇与境界。《胡杨林》:“它们没有死/这是成熟之后的另一种活法/每一根枝杈都昂首天外/專注于高远的宇宙天象/思考着深刻哲理/摆脱身边的猥琐与浮华。”这样一首咏物诗,道出了诗人所感知的独特形象和意味。《西部皮影》:“也有刀枪剑戟、人唤马嘶/也有生离死别、风情万种/丝丝声息,朦朦胧胧,真真切切/是几个影子,是真实历史。”这一定是诗人在观看皮影戏之时所获得的印象与灵感,在戏剧化的舞台上领略到的是撼动人心的真实的战争和历史,也在虚拟的影像中咀味和传递出某种象外之象,意外之意。
《地球是一只泪眼》既是诗集中的一首短制,也是诗集的总名,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意象,既反映了诗人所具有的宏阔视角,也反映了其思考人类的悲悯情怀。就其诗的特性而言,诗人以其强烈的个性、丰润的内心和凛然的气度,构筑起与军旅相关而又自在的,与现实勾连而又间离的,且属于其特有的内心与情感的世界,给人以严肃而随性,谨严而率真,深刻而平易的鲜明印象,也许在诗歌这个世界中的朱增泉同样的丰盈而真实,甚至更加属于他所钟情、喜爱与满意的世界。而其始终如一地对诗坛的关注、与诗友的交往、向诗艺的探索,都使其树立了一种人格与诗意的坐标,令军内外的诗界朋友及读者抱有由衷的赞佩之情。朱增泉在军中虽身居高位,但仍怀有如古代大诗家一样的心胸与格局,努力以他在今天时代里才气纵横的创作,达到和代表当代军中将领在精神与文化上应该达到的标高和风范,我以为他的这个目的达到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