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子天元斩穷根

2017-11-07 09:25唐浚中
当代党员 2017年19期
关键词:订单式贫困户丈夫

唐浚中

2017年9月6日清晨,巫溪县天元乡新田村。

阳光穿透山间雾气,照射在一座砖房屋顶上。

贫困户余祖学侧身用手一撑,顺势从床上坐起。

眼前,一双鞋摆在床边——左脚是只低帮胶鞋,右脚是只过膝雨鞋。

待左脚穿上胶鞋后,余祖学俯身拿起那只看起来有点发硬的雨鞋,将右腿膝盖续进套筒……

原来,雨鞋里套着一只假肢。

就这样,余祖学跛着脚出门,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破题基础设施

余祖学的右腿,是前些年在外地煤窑打工时因事故被截肢的。

被截肢后,余祖学丧失了劳动能力,被迫返回家乡,最终成了贫困户。

对于脱贫,余祖学很绝望——他的家位于当地一处偏僻山坳,山坳间的西溪河支流正好横在屋前,挡住了他们外出卖货赶集的唯一通道。

“过去腿脚便利时,还能踩着水里的石头过河,如今被截肢后,出行就难了。”望着眼前的这条河,余祖学唯有嗟叹。

彼时,余祖学的郁闷并非个案,就整个天元乡来说,出行不便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全乡共有村级公路258公里,大部分都是泥巴路,路窄弯急坡陡,通行质量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闭塞的交通导致村民地里的农货卖不出去,外面的人、财、物进不来,出行成了横亘在村民脱贫致富之路上的最大难题。

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天元乡党委、政府将解决出行难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新修25.5公里公路,硬化110公里公路,新建6座公路桥、人行桥等,使全乡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改善。

前不久,新田村党支部书记杨伦友来到余祖学家,为他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根据相关政策,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由村集体出资为你修建人行桥。” 杨伦友激动地说。

闻言,余祖学心里为之一振……

很快,余祖学家门口的人行便桥开始动工。

“等我把门前的几亩中药材收割了,这桥就能通到我家门口了。” 余祖学高兴地说。

目前,天元乡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村民出行难问题将得到极大改善。

改善居住条件

2017年9月6日中午,巫溪县天元乡香源村。

贫困户王基芝拿起手机,拨通了正在外地住院的丈夫的电话。

“吃午饭了吗?”王基芝问道。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王基芝又开始关心起丈夫的病情。

自从丈夫旧病复发,被送到医院住院后,留在家里的王基芝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问问丈夫病情。

对这个因丈夫长期生病而致贫的贫困之家来说,只要丈夫病情好转,便有了脱贫的希望。

“我等着丈夫出院,张罗给新房子修顶棚的事呢。”说到新房,王基芝紧锁的眉头略微舒展。

两个多月前,通过D级危房改造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差异化补助,王基芝家的建房资金有了着落,新房修建旋即启动。

王基芝住房条件的改善,得益于天元乡党委、政府加快实施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项目而提出的三大举措——

一是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今年计划搬迁102户348人,目前已完成搬迁94户312人;二是实施危房改造,今年计划改造144户,目前已完成115户;三是整合扶贫、水利、旅游及帮扶部门资金,建成新华关庙河、天元场镇二期、香源瓦厂河坝3个以安置贫困户为主的村级高山生态搬迁户集中安置點,多方面解决贫困户居住问题。

此外,为提高农户居住环境,公路沿线农户房屋外立面改造、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举措也相继展开……

不久后,王基芝家新房的顶棚就要落成。

“住房问题得到解决,下一步就是大力发展产业了。”王基芝说。

如今,在各级党员干部的帮助下,王基芝家的收入来源也得到不断拓展。

“家里养了89头山羊、3头猪、10头黄牛、22箱土蜂,种了4亩多玉米、红苕等作物,加上两个儿子在外务工,今年收入几万元不是问题。”说到未来,王基芝眼里充满自信。

发展产业扶贫

2017年9月6日下午,巫溪县天元乡新田村。

贫困户刘官太与妻子正在地里干农活。

不一会,两人就从地里摘出满满一箩筐的四季豆。

如今,刘官太通过分季节种植、作物套种等新技术,地里产出渐丰。

“我还参加了订单式种植,收入越来越有保障了。”刘官太笑着说。

刘官太口中的“订单式种植”,仅仅是如今村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过去,由于全村乃至全乡的产业发展缺乏龙头带动,造成总量小、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加之农户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标准化意识不强,导致地里的农产品难以实现向商品的转化。种种产业发展问题交织,最终导致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农民增收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贫困户脱贫增收,当地各级党员干部带领农户开始探索产业化发展之路。

那是2016年10月的一天,新田村召开了一场院坝会。

“我们与一家农业公司达成了土豆种植收购协议,不仅种子统一提供,而且收购价还比市面上高。” 新田村党支部书记杨伦友说。

听闻,不少贫困户却开始打“退堂鼓”——

过去,贫困村民想挣钱,个个都削尖了头去往钱眼里钻,看到当年什么涨价就种什么,但往往造成来年供大于求,进而赔得更多。

如今,当遇到这等好事时,不少村民早已穷怕了,不敢尝试。

对此,杨伦友早有准备——为了给村民吃上“定心丸”,他和原党支部书记胡云川进行了试种,并取得了不错的收入。

随着杨伦友将试种情况和盘托出,不少村民和贫困户开始参与到土豆订单式种植项目。

2017年6月,刘官太的7亩土豆迎来了丰收。根据签订的收购合同,他家光凭土豆一项就收入了3500元。加上中药材种植、土蜂养殖、打工等收入,刘官太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当地通过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非公经济人士带动农户进行产业发展,通过开展结对帮扶,让各界人士主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从政策、信息、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帮扶,使脱贫攻坚力量不断在这片土地上汇聚,最终成为强大发展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订单式贫困户丈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