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
2017年9月14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汽车驶向位于县域西南角的大垭乡。
大垭乡下辖大垭村、龙龟村、木蜡村、冬瓜村四个行政村,距离县城60公里。因为山高路远、产业滞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忍受着贫困的煎熬。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高达42.55%。
2017年初秋,随着大垭乡被确定为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一种强大而又无微不至的力量,开始向长期盘踞在当地的深度贫困宣战——
以路为剑斩穷根
2017年盛夏时节,大垭乡细雨蒙蒙。
一辆中型货车慢慢驶入冬瓜村一组,停了下来。
司机打开车门,看了看路,皱着眉头拨通了订货人王元生的电话。
王元生是冬瓜村村民。去年,他从外地务工回来,说服27户村民筹集资金90余万元,在村里的一条山谷里建起鱼塘,养起了中华鲟。
而这辆中型货车里满载的,正是中华鲟鱼苗。
电话里,司机有些急躁地说:“你们这全是稀泥巴路,弯多坡陡,容易打滑,车根本没法进。”
挂断电话,王元生拿着铁锹,带着一群村民急忙跑去接车。
村民们将石子撒在地上,又用铁锹把石子铺平,让车轮碾过石子。花了近4个小时,司机终于把鱼苗运了进来。
“这里适合养殖中华鲟,溪水常年流动,水质优良、水温恒定。”王元生说,“不下雨时,汽车从路口开到谷底只要20分钟左右。”
现在,王元生最大的期盼,就是让这条联通中华鲟养殖基地的土路通畅起来。
“山高谷深,海拔落差达1200余米,是大垭乡的地理劣势。”市城乡建委扶贫集团驻大垭乡扶贫工作队队长卢斗昌说,“地理劣势导致的道路建设滞后,是这里致贫的主要原因。”
市委、市政府明确深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战略路径后,大垭乡加快了通达公路的硬化,力争在2018年全部完成。
届时,当地的“穷根”,有望被斩断。
那条通往中华鲟养殖基地的土路,就在其列。
王元生算了一笔账:“我们引进了3万尾中华鲟鱼苗,到明年6月就能售出4万公斤成年鲟鱼——按照每公斤30元的批发价算,毛收入有120余万元。”
搬出大山天地宽
2017年9月14日,木蜡村便民服务中心。
二楼会议室里,村民围坐一堂,聚精会神地听村党支部书记胡小平宣布一项大事。
“各位乡亲,现在党委、政府鼓励符合条件的村民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改善交通条件和居住环境,有意愿的,可以找村干部登记。”胡小平说。
而在大垭村,村民邵瑞平已经搬出了高山。
邵瑞平的新房,修建在一条村级公路旁。
如今,邵瑞平不单依靠高山养殖项目过生活,也开始在山下的养牛场务工。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搬出的是新环境、新生活。
卢斗昌说:“村民住在高山上,交通、电力、自来水、居住环境等基础条件滞后,通过产业增收致富的环境也不好。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这些问题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为了让符合条件的村民都享受到这一利好政策,乡党委、政府采取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鼓励村民沿道路修建新屋,就地搬迁;另一方面,在大垭乡与贵州省务川县交界处规划了新建集中搬迁安置点。“我们的原则是,应搬尽搬。”卢斗昌说。
产业起舞掘“金山”
2017年9月8日,大垭村6组。
村里的“野猪王”秦仕强,又接到了订购野猪的电话。
按照每公斤60元的市场价计算,秦仕强养的野猪比普通猪贵一倍。
秦仕强是大垭村野猪养殖产业的带头人。前年,原本在外务工的他返乡,看上当地极其适合的天然条件,决定发展野猪养殖。
去年,秦仕强从四川购进了80头野猪仔,又发动当地16户村民以2000亩林地入股,建起了特色林下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们通过林下放养、固定地点投喂两种方式来养殖野猪。”秦仕强说,“目前,养殖规模已经扩大到180头,预计产值近40万元。”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关键。”卢斗昌说,“我们正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多样化、规模化、高效化的产业项目,打造现代生产经营体系。”
如今,大垭乡正在积极探索产业脱贫新路子——
引进专业公司,依托“公司+基地+農户”模式,发展高山种养殖特色产业项目。
搭建农业服务中心,按品质分拣农产品,实现农产品错季销售,深度加工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活跃农产品市场,扩充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
2017年9月14日,大垭乡观音洞。
站在洞前土坡上举目眺望,山川美景尽收眼底。
直冲云天的两座高山,耸立在芙蓉江畔。阳光穿过云层,散在芙蓉江面,泛起粼粼波光。芙蓉江右岸,峡谷幽幽,谷底纵深延绵;芙蓉江左岸,青峦叠嶂,与红军渡遥相呼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样的景色,不能浪费了。”同行的乡干部笑道。
村民钱江就凭借这美景,在芙蓉江边办起了农家乐。
行船打渔、载送游客、准备食宿……钱江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
每年下来,钱江的农家乐收入可达十余万元。
“周围的旅游线路、旅游资源,还没有被开发。”钱江笑着说,“这里有‘钱景,但是要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还需要统筹规划,挖掘天然资源的产业价值。”
乡村生态旅游,是让“绿水青山”蝶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方式。
在深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大垭乡沿着高山、深谷、村庄的实际特征,规划了一张旅游产业之网——
修建芙蓉江观景台,开通芙蓉江观景航线,搭建深山峡谷步行栈道。
修建游客接待中心,开发旅游路线,串联观音洞、白鹤洞等景点。
保护浩口汉唐文化遗址、红军渡遗迹、传统村落、传统文化傩戏。
…………
“在不远的将来,连绵青山就会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卢斗昌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