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曹文轩认为,再深刻的思想都可以变为常识,但只有一样是不会衰老的,那就是美。东方有一轮红日,你的祖父看到的时候会感动,你的父亲一样会感动,而你,你的子子孙孙,每当看到这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都会被它感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最经典的片段,就是安德烈公爵躺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万念俱灰,祖国、民族以及他的爱情都已破碎,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什么东西使他又获得了生存的勇气?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而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森林、草原以及河流。这就是美的力量。因此,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简析】
这道作文题给出的任务是对“美的力量”与“思想的力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很少涉猎美学、哲学领域,不尚理性思辨的一般中学生而言,有较大难度。从作文材料中曹文轩的见解看,他之所以认为“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一是因为“再深刻的思想都可以变为常识”,而美“是不会衰老的”;二是因为美可以使一代代的人“被它感动”;三是因为美具有思想所不具备的拯救人、使人获得生存的勇气的力量。考生只要把握住这一点,作文时准确地将“美”和“思想”这两个概念(对于“美”,既可理解为“自然美”,也可理解得宽泛些)具象化,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即可。
【原文呈现】
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
◎王宇轩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能领悟到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美,也身处其中细细地思索。或许有人觉得,美是不稳定的,似乎感觉得到,但又虚无缥缈;唯有深入的思想,才是人类长久智慧的结晶。但他们忽略了,其实无处不在的美,本身也是一种力量。相比于思想的力量,美的力量更能震撼人的心灵,给人以梦想与启迪。【表意绝对,在肯定“美的力量”的同时,过于贬低了“思想的力量”。】
在我们悠久的古代文化中,知识渊博、对人生有着深刻领悟的先辈们,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去体会美的力量。
陶渊明厌倦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他不愿看到国家一天天走向无可挽回的衰微。他是一个智者,但在反复的痛苦思考中难以解脱。于是,他辞官回家,放下一切世俗的琐碎,回归田园生活,回到大自然本真的美之中。正是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在自然美的影响下,陶渊明产生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正是美在潜影默化中赋予的力量,使得陶渊明大彻大悟,参透人生。于是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义,欲辩已忘言”……他成了一代隐者,一代智者。有太多太多的儒学之士追随他的脚步,尽情地体味美那无形之中的强大力量。
而此后的大唐盛世,又留下了山水诗人王维的身影。他细细地品味着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美。美,造就了他的灵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动静结合得如此完善、和谐,王维为此倍感欣喜和振奋。时间仿佛永远地凝滞在了那一刻,只有人们心中的美,才能成为灵魂深处的永恒。那一刻,我们不需要思想!【王维一例与前面“陶渊明归隐田园”一例显得重复。】
思维总是有局限性,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或许在大部分场合下,彼此的思想难以沟通,难以理解。唯有美,是古今中外所共有的。美的神秘与魅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无论是谁,看到蒙娜丽莎那变幻莫测的笑,都会被她散发的美的气息所折服。有无数的人,想弄清楚为什么她看起来仿佛在笑又仿佛面无表情,研究了很久,也只得到一个模糊的结论。我想说,在美的面前,何必呢?人的思想的力量的确伟大,但终究是敌不过美的化身的。只有美的力量,才能参透世间万物,才能让我们领略人间万般风光。【以达·芬奇《蒙娜丽莎》论证“思维总是有局限性……美的神秘与魅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时,说理的力度不够,分量不足,导致头重脚轻。】
所以,让我们去感受美吧。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的力量,只是缺少发现美的力量的眼睛!我们要去发现美,让美的力量承载我们的生活,承载我们的世界。
升格指导
在升格时,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意前后词句要相互提携,尤其是主题句,必须要能够统率全段。
2.在内容的衔接过渡上,考生要注意上下呼应,使文句连接紧凑。当需接续时,皆要有相应词句。考生要注意关联词“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的使用在内容衔接上的积极作用。作文文意通畅,语言就明晰了,读起来就顺畅了。
3.紧扣论点要素叙例。在文中,考生使用了陶渊明和王维的事例来论证观点,但是这两个事例的论证与论点游离,论证拖沓,力度不够。后面的达·芬奇的事例论证也存在说理力度不够的问题。
在升格时,考生要尽可能根据论点,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合宜改造,使论据发挥最大的论证力量,紧扣论点要素来叙例。一般来说,只要论据中包含论点的要素即可,至于对论点中某个特定的要素是集中体现还是分散体现,或者是否按顺序体现,完全可以根据材料灵活处理。为使论证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应在保证事例真实准确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和重点渲染事例中最能证明论点的、与论点的成立有着最为密切关系的关键内容,同时可适当渗透自己的主观感情和态度倾向。经过这样的“聚焦”处理,论据的说服力就更强了。这里要注意,对于重复性的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删改。
【化蝶之作】
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
美和思想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有的人一味崇尚深刻的思想,但他们忽略了,相比于思想的力量,无处不在的美,有时更能震撼人的心灵,给人以启迪。
历史长河悠悠,对知识、对人生深有领悟的先辈,其实早已明确地告诉我们:大自然美的呼唤,能让我们受伤的灵魂得到抚慰,能引领我们走向永远的精神家园。对此,厌倦官场的陶渊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他重返自然,在对美的寻求中焕发出人生的光彩。东晋末年,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他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没落的司马王朝一天天地走向无可挽回的衰败。他是一个智者,也曾积极地谋划治国之策。但毕竟思想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在反复的痛苦思考中仍难以解脱。于是,他辞官,毅然追求大自然本真的美。或许有人觉得美是捉摸不透、虚无缥缈的,但正是美的强大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使陶渊明渐渐忘却了世俗的忧愁与烦恼,大彻大悟,参透人生,重拾心灵的宁静。于是乎,美的力量使他生发出了思想的力量所不及的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义,欲辩已忘言”……
此后千余年,有无数儒学之士,如王维,如苏轼,如林逋,追随陶渊明的身影,尽情地体味那无形之中的强大力量——美。
凡思想理论,都是人類社会的结晶,但总有其局限性,有时难以为不同的人所理解。思想力求明晰,而美也许略带朦胧——朦胧之美,魅力无穷。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思想涌动,而一代巨匠达·芬奇留给世人的最有价值的瑰宝,是画作《蒙娜丽莎》。我们都见过《蒙娜丽莎》那神秘莫测的笑,被她散发的美的气息所折服。为什么她看起来仿佛在笑,又仿佛并没有笑?人们对此研究了很久,只得出一些模棱两可的结论。由此看来,思想的力量的确伟大,但终究敌不过美。只有美的力量,才能使我们参透世间万物,领略人间万般的旖旎。
让我们感受美吧!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的力量,只是缺少发现美的力量的眼睛!去发现美,让美的力量重筑我们的生活,重筑我们的世界。
【升格点评】
作文在升格后,对陶渊明事例和达·芬奇事例进行“聚焦”处理,论据的说服力更强了。另外该作文采用详略结合、以点代面的方式来叙例,一方面对典型事例进行深入挖掘,另一方面又加以横向拓展,使作文的内容饱满,说理雄辩,富有立体感。此外,作文在过渡与衔接、语句的准确性上也加以升格,使得作文读起来更顺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