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薇
【摘 要】徽剧,具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戏曲不断衍生和创新的关键曲种,作为古典戏曲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影响着几十种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还孕育了京剧,徽剧作为原生态的戏曲剧种,无可替代地成为了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剧种,今天同样能够将西方文化,世界名著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融合起来,并演绎了中国徽剧化《惊魂记》。
【关键词】徽剧;《惊魂记》;感想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9-0028-02
2017年5月有幸观看了徽剧《惊魂记》,使我感到既震惊又震撼,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惊魂记》确实是西剧中移的一次成功范例。
徽剧《惊魂记》以我国春秋时期为故亊背景,描写了一位英雄人物子胤,面对权欲的诱惑,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亊。这部戏曲作品将艺术的传统精神和创新元素有效结合,衍生出了有创新内涵的传统徽剧艺术风格。音乐唱腔以“皮簧”为主,夹杂着“徽拨”、再用“青阳腔”点缀。依旧延续了徽剧的粗犷豪放与典雅古朴的艺术风格,采用传统的表演形式把紧凑且精彩的剧情演绎给观众。
徽剧《惊魂记》在艺术内涵方面是一部具有警示作用的戏曲作品,将人性的邪恶一面充分表现给观众,更将这种邪恶的人性扩张后带来的毁灭后果演绎出来,令人深省。
2012年,在各方专家不断论证下,最终决定将该剧改编为徽剧版《惊魂记》,并融入新的文化内涵与开放理念,以此来发挥出徽剧中独特的传统程序和艺术手法。这一举措对徽剧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进程上强化了更多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徽剧的发展增强了创新精品的意识,并把创新思维落实到了戏曲的实践工作中。
徽剧《惊魂记》在编剧、导演、人物表演、唱腔和舞台元素等方面在保留了原著的艺术思想同时,融入创新并展现了徽剧的艺术风格。已经八十岁的徐勤纳导演,是一位在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创新能力的资深导演,他曾是当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派往当时苏联学习的两位中国戏曲导演之一。是中国少有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戏曲导演。1990年,安徽省徽剧团挖掘整理出《水淹七军》《贵妃醉酒》《哭剑饮恨》《临江会》四出具有代表性的徽剧传统剧目参加《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晋京献演,而当时的总导演就是徐勤纳先生。
徽剧《惊魂记》的推出,是他破译了中国戏曲本体精神的密码,倾注了他对中国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全部理解。他认为:戏曲应该围绕传统并积极创新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创新的道路上,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文化和其他剧种,应该把传统艺术文化的内涵深度挖掘出来,不断围绕和传承几千年孕育出来的戏曲文化内涵,根据戏曲本体的特点和风格来进行改编,充分把戏曲自身和演员作为作品的主要手段,而并非单纯地依靠舞台元素及制作方面。他一直在追求将传统艺术重塑。在《惊魂记》排练时,导演坚持把戏曲本身的传统文化内涵作为核心,从历史背景展现、戏曲矛盾冲突、节奏把握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了整体掌控,使作品在传统艺术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创新发展。
担纲徽剧《惊魂记》中主人翁子胤的演员是安徽省徽京剧院的徽剧小生汪育殊。他扮相俊美,嗓音宽厚宏亮,功底深厚,表演很有张力。他的嗓音条件非常好,在声音塑造人物方面游刃有余,每到戏剧高潮,他的高音总能把观众带到情绪的最高点。他在饰演那位自我毁灭的将军子胤时,能够窂窂把握住人物性格,具有层次感。无论是沙场上骁勇善战,被妻子和巫神蛊惑下的权欲膨胀心态,面对沉睡老皇的不忍下手以及篡位之后的灵魂谴责,害怕与挣扎等,这些人物心理变化都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表演大开大合,神情飞扬,把一个原本保家卫国能征善战的将军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动可信。当他听说三个预言之时,他对自已的升迁之喜也是毫不掩饰的,这都为子胤将军坦荡的本质做了诠释,为后面弑君之后子胤的心灵挣扎做了伏笔。
在声腔方面,他能根据剧情发展的节奏和时机,把徽剧中最具代表性的粗犷豪放和古朴典雅的优美声腔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而在表演方面,将“变脸”、“耍翎子”等技巧与徽剧中传统的夸张与变形手法充分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烘托和表现出了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也演活了这位令人拒腕叹息的末路英雄。
剧中还运用了很多高难度动作,如高平台“窜扑虎”、高台“大虎跳”“倒食虎”、一排串翻身以及高台“滑僵尸”等技艺都被他运用得非常到位,给观众带来了一次美的艺术享受。
徽剧《惊魂记》演出近百场,并分别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巡演并多次进京演出,每场演出都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一致赞评。这也显示了中华文化和中国戏曲在跨越东西方文化方面的主动性。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看过演出后评价说:徽剧《惊魂记》尊重和把握并弘扬了徽剧粗犷豪放、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以虚拟写意的表现形式,时尚唯美的当代审美情怀精彩演绎莎士比亚名剧,浓墨重彩地展示了徽剧不可替代的传统性和独特性,体现了强烈的创新理念和多元戏剧观。你们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中国戏曲以及徽剧自身最核心的东西——本体和精神。在这个基础上巧妙地演绎莎士比亚的经典,这个戏让我惊喜,看戏时候能感觉到徽剧那浓重醇厚的韵味,粗犷又不乏细腻的表演风格。我很期待“从戏曲自身往外走,从戏曲的传统向外走”。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龚和德看过戏也说:《惊魂记》非常有质量,有前景,可以说该剧是运用了徽剧艺术手段将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麦克白”进行了一次创造性的演绎。我们中国戏曲是无理不服人,无情不动人,无技不惊人,你们徽剧做到了,这个戏把徽剧古朴、豪放和现代审美观念相当好地结合起来了。
还有诸多的戏曲专家、戏剧理论家看过戏后都纷纷评价说:徽剧《惊魂记》的核心价值是创新发展,创新的同时又尊重和保留传统的艺术元素,将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始终以戏曲本体为主,又不失创新元素。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典范对中国的戏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2016年8月,《惊魂记》被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组委会选中,在爱丁堡瑟珍礼堂大剧院连续进行三场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赏。在莎翁忌辰四百年之际,世界顶级的艺术节迎来了中国古老剧种登场演出,是艺术的交融,也是向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的艺术魅力。诚可谓:麦克白午夜惊魂传东海,爱丁堡秋日盛典扬徽音。
2017年,《惊魂记》又在保加利亚、马其顿等国参加第25届“瓦尔纳之夏”国际戏剧节、第11届索非亚世界艺术节、第四届2017年MNT艺术节上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戏剧交流,推动中国传统戏剧走出去,拉近两国民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强中保、中马文化领域的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上,徽剧《惊魂记》荣获了“优秀剧目”奖,汪育殊也因此荣获了演员最高奖项“优秀表演”奖。
“一朵梅花开在舞台,万紫千红百花盛开”。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2017年5月汪育殊携徽剧《惊魂记》冲刺第二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终摘得二十八届梅花桂冠榜首。圆了徽剧的梦、也圆了他个人的梅花梦。
专家的肯定、观众的认可,是给徽剧《惊魂记》的极大鼓励和鞭策,徽剧要发展就必须是在保留戏曲传统的基础上吸收适合徽剧发展需要的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要素,使民族意识与时代意识有機结合起来,藉此引导观众的审美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