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到现在有些尴尬。政府又出政策又出钱,将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到了生产和消费老大的位置,但销量却不到整车销量的2%。正因为如此,笔者发现汽车圈不太看好新能源汽车前景的人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在消极应对。
作为一向为新能源汽车鼓与呼的《汽车周刊》,全程参与了与十九大同一天开幕的“2017(第六届)新能源汽车成果展暨中国互联网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论坛上,也倾听了不少汽车行业专家的心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主要方向。面对新趋势新要求,今年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提出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裴向精:从现在到2025年是汽车产业变革最为激烈的几年,传统汽车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加快,却对科技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现处于关键时期,不进则退。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杨新征:如果说是前些年我们是政府主导往前推进的话,目前应该是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迭代期。等到技术成熟,我们的一些用户和公交车企业、运营企业积极选用我们的新能源公交车,这样过渡到市场的成熟期。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介绍的权威数据和观点,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然性”。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徐长明说,发展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出发角度不尽一致,最早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想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自主品牌的弯道超车;二是为了环保,各大城市现在非常积极,主要是环境污染现在非常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减少城市的污染。三是从国家和很多地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为了支持经济的发展。
徐长明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与以上三点关系都不大,因为自主品牌的弯道超车难度很大;其次,环保也没那么重要,国外那么多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600辆,保有量相当大,但是空气质量也很好;地方经济发展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徐长明的最大主张是我们国家需要节油。他列出下列数据来说明他的“节油观”: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近1.9亿, 2020年将达到2.8亿,2025年大概3.6亿辆,峰值可能在6亿辆汽车(按汽车保有量450辆计算)。美国汽车總保有量最高2.7亿辆,去年是消费汽油8.6亿吨,美国自产原油5.4亿吨,进口油3.2亿吨。美国以前的国产油大概3亿多吨,进口油是4亿多,自从页岩气发现了以后,国产油就非常多了,我们现在变成全世界石油进口最大的国家3.8亿吨。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大车。你看,奥迪在德国那么小,到中国奥迪A6变得那么大,帕萨特在中国加长了,迈腾加长了,奔驰宝马不加长不好卖一加长就卖得好。加长就更费油。如果按照6亿辆的峰值点测算,我们届时需要石油40亿吨/年,哪里来这么多油?
所以下一步对我们国家来讲,一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二是不能光是新能源汽车还要有节能车,比如说混合动力,能够省油的技术都要大力的发展和引进。这种情况下当我们6亿辆汽车的时候,石油消费大体跟美国现在差不多8亿吨,这就能够顺畅发展。
所以徐长明的观点是:发展新能源可以达到弯道超车、环保和发展经济三个目标,但是最重要却是为了节油,唯有如此,才可保障我们汽车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笔者也十分赞同徐长明的“节油说”。也希望作为当事的汽车人能居安思危,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和“价格过高”的痛点,为企业持续发展抢占市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