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ard聚类方法的辽宁省民生满意度研究

2017-11-07 08:13袁建林
关键词:主观辽宁省民生

袁建林

(辽宁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基于Ward聚类方法的辽宁省民生满意度研究

袁建林

(辽宁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根据民生满意度的倾向性,可探寻区域发展的策略制定。借鉴CGSS数据库的民生指标,建立符合辽宁省民生满意度的客观指标体系,与辽宁省民生满意度的客观指标体系相对应,构建与之匹配的辽宁省民生满意度主观指标体系,分析辽宁省民生满意度区域态势。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辽宁省民生满意度进行聚类分析。从聚类结果来看,可将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分为四个等级,沈阳、大连在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的表现较为优异,可将其定义为一类地区,其它地区可依次划分为二、三、四类区域。总体来看,各不同地区各具特色,有鉴于此,各不同地区可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探寻民生的基本倾向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提高民生满意度。

系统聚类;民生满意度;指标体系

“民生”一词古已有之,公元前400年《左传•宣公十二年》对民生做了详尽的阐述“民生即为老百姓的生存生计”。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生思想。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民生为本的思想,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民生的相关文件。2009年、2015年先后下发了《关于继续实施好重点民生工程的通知》,进一步改善了民生,促进了辽宁省民生工程建设。民生工程被认为是政策的风向标,以民为本,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可保证政策的精准到位,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社会的融合度。同时,提高民生满意度,可为政府一揽子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进一步提升国家政治、经济、国防竞争实力。正因如此,对民生关注度的研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区域民生满意度为研究宗旨,以辽宁省14个城市2015 年的市级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区域差别,分析比较区域内各城市民生满意度的分布特征,促进辽宁省区域内民生的协调均衡发展。

1 文献综述

民生满意度是政府执政为民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之宗旨和风向标,提升民生满意度,是各级政府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自“Easterlin 悖论”[1]的诞生,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汤凤林等[2]利用Logistic方法对居民满意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显示宏观经济因素对居民满意度影响显著,而个体因素对居民满意度作用较弱,且呈现出递减趋势。李普亮[3]对公共财政支出与城镇居民满意度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通过Logistic方法分析后,发现财政民生性支出与居民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由于财政支出类别的差异性,导致其对居民满意度影响也不尽相同。陈世香等[4]利用中国社会调查与各省统计年鉴数据,研究发现个体生活水平与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而单纯的公共财政收入增加及人均公共服务投入的增长对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王慧慧[5]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民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个人及和家庭因素成为影响民生满意度的主因,而公共因素处于次要地位。郑方辉等[6]根据罗纳德•英格哈特范式,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全国八个不同省市居民满意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满意度与家庭、社会、政府、自然环境、评价技术等因素有着显著的关联。周绍杰等[7]对2011~2014年我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四类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乡之间对其满意度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个体之间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公共服务的提升对居民获得极高满意度有显著作用。宋冬林等[8]对比了城镇与农村民生满意度指标。结果显示民生财政支出对城镇与农村民生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后者效果要弱于前者。同时,研究发现教育、社会保障对民生满意度的作用高于医疗卫生对民生满意度的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总体的民生满意度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但其速度并没有随着快速的经济增长而出现显著变化。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剖析辽宁省 14个地级城市民生满意度存在的不同层次,以此提示辽宁省民生满意度的差异性特征,促进各不同地区民生的改善。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

借鉴中国人民大学所建立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和国家统计局的反映国民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指标,建立能够真实反映辽宁省民生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在数据的来源上,从两个不同角度得到研究所需数据。

首先,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资料获得反映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客观指标。参照CGSS数据库及国家统计局国民生活满意度指标,可将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客观指标可分为四类一级指标(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八类二级指标,十八个三类指标(如表1)。

表1 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指标

其次,通过入户调查、网络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获取反映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主观指标。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主观指标由 12个满意度变量构成(包括收入满意度、就业满意度、住房满意度、教育满意度、医疗卫生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交通满意度、社会服务满意度、社会安全满意度、食品安全满意度、行政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分别对应于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客观指标中的四类一级指标。

2.2 Ward聚类模型

现辽宁省有n个研究对象(n=14个地级市),根据聚类方法可将其分为k类,记为G1,G2,…,Gk;ni表示Gi类的样本数量,表示类群Gi的重心,Gi表示类群中第i个样本(i=1,2,…,n),则类群Gi中样本的离差平方和为:

现根据Ward法进行合并。将研究对象合并为K类,则K个类的总离差平方和为:

当W为最小值时,K即为最佳的聚类数。

在具体运用 Ward方法进行聚类时,其基本思想为:先将n个样本分为n类群,此时W=0。在此基础之上,选择W增加量最小的两类合并,最终将所有样本合并为一类为止。

现有两类总体p和q组成的新的类Gr,类间平方距离为:

表示类Gp和Gq的平方距离,其中,Gr={Gp,Gq}分别为Gr,Gp,Gq类中样品的离差平方和,利用Wr的定义,可得

即总体p和q之间的距离为:

其类间距离可表示为:

3 辽宁省民生满意度集聚分析

3.1 辽宁省民生客观满意度集聚分析

通过查阅国家统计年鉴及辽宁省统计年鉴,获得反映辽宁省民生满意度客观指标相关数据,利用Ward聚类方法,可得到其聚类状况(如表2)。

根据得到的聚类结果(图1)的R2值分析,一般说R2越大,则说明类别较显著,分类效果越好。当NCL=4之前,R2变化不大,当NCL=3时,其值变化较大,因而NCL=3为宜,即易将辽宁省民生客观满意度的聚类数量分为三类较合适。

表2 辽宁省民生客观满意度聚类

从图2的半偏R2值分析,R2越大,说明上一步合并的效果较好。从图中可得出,当NCL=1,2时,半偏R2值较大,说明NCL=2,3为宜,即易将辽宁省民生客观满意度的聚类分为二、三类较合适。

从图3的伪F值分析,F越大,则说明NCL个类差别较大,效果越好。从图中可得出,当NCL=2,3时,其值较大,因而NCL=2,3为宜,即易将辽宁省民生客观满意度的聚类分为二、三类较合适。

图1 辽宁省客观民生满意度R2图

图2 辽宁省客观民生满意度半偏R2图

图3 辽宁省客观民生满意度伪F图

从图4的伪T2值分析,T2越大,说明上一步合并的效果较好。从图中可得出,当NCL=1,2时,伪T2值较大,说明NCL=2,3为宜,即易将辽宁省民生客观满意度的聚类分为二、三类较合适。

根据图5及考虑辽宁省区域特点,可按照辽宁省民生客观满意度将辽宁省分为三个类别:一类地区为沈阳、大连。二类地区为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阜新、朝阳、锦州、葫芦岛、辽阳、营口。三类地区为盘锦、铁岭。

图4 辽宁省客观民生满意度伪T2图

图5 辽宁省民生客观满意度聚类

3.2 辽宁省民生主观满意度集聚分析

通过调查所得的辽宁省民生满意度主观指标,利用Ward聚类方法,可得到其聚类状况(如表3)。

从图6中R2的值分析,R2越大,则说明类别显著,聚类效果越好。因NCL=4之前,R2变化不大,当NCL=3时,其值变化较大,因而NCL=3为宜,即易将辽宁省民生主观满意度的聚类分为三类较合适。

图6 辽宁省主观民生满意度R2图

表3 辽宁省民生主观满意度聚类

从图7的半偏R2值分析,半偏R2越大,说明上一步合并的效果较好。从图中可得出,当NCL=1,2,3时,半偏R2值较大,说明NCL=1,2,3为宜,即易将辽宁省民生主观满意度的聚类分为二、三、四类较合适。

图7 辽宁省主观民生满意度半偏R2图

从图8的伪F值分析,伪F越大,则说明NCL个类显著,效果越好。当NCL=2,4时,其值较大,因而NCL=2,4为宜,即易将辽宁省民生主观满意度的聚类分为二、四类较合适。

图8 辽宁省主观民生满意度伪F图

从图9的伪T2值分析,伪T2越大,说明上一步合并的效果较好。从图中可得出,当NCL=1,3时,半偏T2值较大,说明NCL=2,4为宜,即易将辽宁省主观民生满意度的聚类分为二、四类较合适。

图9 辽宁省主观民生满意度伪T2图

根据图 10中及考虑辽宁省区域特点,可按照辽宁省民生主观满意度将辽宁省分为四个类别。一类地区为沈阳、大连。二类地区为鞍山、营口、盘锦、辽阳。三类地区为抚顺、本溪、丹东。四类地区为锦州、葫芦岛、朝阳、阜新。

图10 辽宁省民生主观满意度聚类

3.3 辽宁省民生满意度特征分析

辽宁省民生满意度聚类结果,清楚地表明了辽宁省民生满意度存在的差异。以沈阳、大连为代表的区域,其民生满意度较高,属一类地区,这一地区,经济较发达,教育、医疗、社会服务、安全环境等相较于其它地区,有着一定的优势,这表明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仍与经济发展有着极强的关联性,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可提高区域民生满意度。但这一地区对环境指数仍心存芥蒂,与居民需求之间有差距,这说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目标的要求,区域民生满意度与环境等因素关联性在稳步提高。从辽宁省民生满意度聚类结果来看,可将辽宁省其它十二个地级市分别归类为二、三、四类区域,这三个类群其民生满意度差别界限较小,这说明这三个类群地区居民对经济、教育、医疗、社会服务、安全环境等的认同度有趋同的态势。与一类地区相比,这三个类群地区有一定的滞后,尤其在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差距较明显,提示这些地区应因地制宜,综合谋划,充分改善地区民生,提高民生满意度。

辽宁省民生主客观满意度聚类结果显示,两者所得出的结论趋同,说明辽宁省民生满意度与区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即经济、公共服务、安全、环境、就业等因素仍是民生满意度的关键制约因素,其中,经济发展仍是促进民生满意度不断提高的优先目标。Easterlin 悖论在辽宁区域民生中表现的还并不充分。

4 结论与建议

利用系统聚类理论,通过对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的研究,可得出辽宁省民生的发展思路,推动辽宁省区域发展,改善区域民生满意度。

(1)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总体呈现出心月型。根据对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的分析,依据聚类结果,可从空间区域构勒其基本轮廓,即为心月型区域民生满意度态势。

(2)建立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城市群落,带动周边地区民生条件的改善。从辽宁省区域主、客观民生满意度指标的聚类结果可以看出,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度较高的两个地区为沈阳及大连。基于此,可以依托这两个地区的优势发展,融合区域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民生改善。

(3)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居民民生需求呈现出综合性、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辽宁省区域民生满意呈现出综合性、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居民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从吃饱穿暖到生活的安全、健康等,可以说居民的生活要求有了更的标准。

[1]Easterlin R A.“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 Some Empirical Evidence”,in Paul A.David& Melvin W.Reder,eds.,Nations and Households in Economic Growth:Essays in Honor of Moses Abramovitz[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4.

[2]汤凤林,甘行琼.中国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4): 87-90.

[2]林玲,王虹.中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2): 122-125.

[3]李普亮.财政民生性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29(4): 14-25.

[4]陈世香,谢秋山.居民个体生活水平变化与地方公共服务满意度[J].中国人口科学,2014 (1): 76-84,128.

[5]王慧慧.民生因素与城乡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5): 32-38.

[6]郑方辉,卢扬帆,覃雷.公众幸福指数: 为什么幸福感高于满意度?[J].公共管理学报,2015,12(2): 68-82,156.

[7]周绍杰,王洪川,苏杨.中国人如何能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基于中国民生指数调查[J].管理世界,2015(6):8-21.

[8]宋冬林,姜扬,郑国强.民生财政支出的幸福评价—基于 CGSS(2012)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6(6): 96-104,190.

Study of People’s Satisfaction about Livelihood Based on Ward Cluster in Liaoning

YUAN Jian-Lin
(School of Management,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zhou 121001,China)

According to the tendency of people’s satisfaction,we can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dex of CGSS database,the subjective index system of people’s satisfaction about livelihood in Liaoning province has been established,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bjective index system of people’s satisfaction about livelihood in Liaoning province.People’s satisfaction about livelihood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analyzed by ward cluster method in the paper.According to the results,People’s satisfaction about livelihood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the first grade is in Shenyang and Dalian where the performance is more outstanding.Other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and each region can proceed from reality,to explore the basic tendency of people’s livelihood,formulate feasible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improve people’s satisfaction about livelihood.

system cluster; people’s satisfaction about livelihood; index system

F224

A

1674-3261(2017)05-0345-06

10.15916/j.issn1674-3261.2017.05.016

2017-05-23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资助(L16BTJ002)

袁建林(1968-),男,吉林临江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校:刘亚兵

猜你喜欢
主观辽宁省民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