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 董慧婷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张航 董慧婷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患者男,66岁,因头面部、四肢多发无痛性溃疡6个月收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侧小腿及踝部散发黄豆大小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其后皮损逐渐呈环状向外扩大,中央溃疡形成,伴脓血性分泌物,部分皮损融合成片。1个月前就诊于外院,考虑坏疽性脓皮病,口服沙利度胺片1个月,无明显好转。其后面部、手部相继出现类似皮损,部分皮损可自愈,遗留暗红色瘢痕。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乏力、关节痛等。患高血压2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片,血压控制良好。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否认患处有外伤史,否认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病史。
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面部、手背、双侧小腿及踝部分布大小不一的溃疡,最大10 cm×15 cm,表面可见脓血性分泌物,部分溃疡中央结痂,轻压有脓血性分泌物渗出;溃疡边缘堤状隆起,呈紫红色(图1)。
图1 患者右下肢胫前可见环形浅表溃疡,表面少许脓血性分泌物,边缘紫红堤状隆起,同时见片状浅溃疡,其上有黑色血痂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20×109/L,红细胞4.29×1012/L,余未见异常。尿粪常规、传染病四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真菌D葡聚糖检查均未见异常。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生长,真菌培养阴性。心电图、胸部CT、腹部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彩超检查均未见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溃疡周边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图2A),真皮全层可见肉芽肿形成。肉芽肿由内向外分为三层:中央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肿,中间层主要由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外层可见弥漫性混合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少量浆细胞(图2B)。抗酸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六胺银染色(-)。皮损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
图2 皮损组织病理表现 2A:溃疡形成,溃疡周边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HE×50);2B:肉芽肿中央为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肿(HE×400)
诊断: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vegetative pyoderma gangrenosum,VPG)。
图3 双下肢胫前溃疡愈合,部分表面可见黑褐色痂皮;溃疡周边皮肤增生隆起,呈暗红色
治疗经过:在明确诊断前曾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给予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1周,无明显效果。确诊后给予甲泼尼龙40 mg/d静脉滴注;沙利度胺每次50 mg,每日2次口服;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外用。皮损炎症迅速减轻、分泌物消失、溃疡愈合结痂(图3)。17 d后溃疡大部分愈合,部分遗留暗红色瘢痕。出院后将甲泼尼龙改为泼尼松40 mg/d口服并逐渐减量,1个月后皮损全部愈合,遗留瘢痕。
董慧婷,Email:huiting.dong@zzu.edu.cn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09.009
2016⁃08⁃22)
(本文编辑:尚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