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冲,孙治国,温俊伟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2623;2.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内蒙古017000)
网络舆情管控研究
苏鹏冲1,孙治国2,温俊伟1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2623;2.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内蒙古017000)
当今时代,信息成本降低的程度史无前例,如何应对伴随思潮而生的网络舆情成为政府的难题。解构网络舆情,针对当前网络舆情的突出问题,认清困局,提出网络舆情管控策略,以当前网络舆论环境最为理性的思考与处理问题方式完成网络舆情管控。
历史上每一次大的信息成本降低都会酝酿新的思潮,竹简产生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潮,造纸术产生后出现了魏晋玄学的思潮,印刷术产生后出现了宋明理学的思潮。史上最大程度信息成本降低的当今网络时代,更多、更大的思想碰撞和思潮涌动形成了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网民对国家政治、社会事件的看法、意见和态度在网络上的表达,是和谐社会的晴雨表。其产生的原因总体说来有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存在、媒体的造势以及自媒体的推广等。而近些年的“魏则西事件”、“雷洋事件”等更是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背后的利益、团体成为了事件的名签。而在网络舆情事件不断涌现的今天,舆情新特点、新情况不断出现,作为网络安全执法者的公安部门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当前,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政体、人权、民族等方面进行歪曲和攻击,国内社会转型期中社会矛盾凸显,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所反映出的矛盾事件在酝酿、发展和消弭的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舆情信息表现,因而导致网络舆情事件频发且影响巨大。
网络舆情的匿名性、偏差性等特点使得一些网络言论较为感性化、情绪化和非理性,易诱发网络舆情事件。同时参与者以年轻人居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社会经验较少,理想化、空想化的情绪普遍存在,更容易被一些不良企图人员、公关公司或意见领袖裹挟,成为他人煽动活动中的助推者。
涉政问题方面,“雷洋事件”引出政府部门执法规范的问题,而事件背后有着团体利益的博弈,事件影响力大,持续时间长,见图1;涉民生问题方面,“产妇缝肛门”事件反映出部分当事人和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利,利用当前医患矛盾制造热点,“魏则西事件”暴露出当前一些网络服务提供商获利的不择手段和多家搜索引擎公司博弈的背景;涉普通生活方面,伪爱狗人士借爱狗之名骗捐、诈骗,心灵“毒”鸡汤、养生秘方等帖子的盛行背后更多是为了助推广告。
为了保持国家政权长治久安,建构正常的社会秩序,捍卫国家的信息主权完整,党和政府都迫切需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控。网络舆情是一项综合了复杂多元因素的事物,因此需要综合性手段去化解。
图1 雷洋事件舆情发展曲线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网络舆情既是民众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民生表达,也是一种发泄形式,宜疏不宜堵。因此政府应该充分认知、积极适应当前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把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作为执政新资源。政府只有真正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解决舆情问题。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即便在网络空间中,绝对的自由也不可能存在。网络创造了言论自由,也为不良观点的表达创造了机会。网络中有了法律和道德约束才有了真正的自由,理性发言才能杜绝偏听偏信、狂热盲从、“网络暴民”和“网络暴力”现象。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为切实提高公安机关网络舆情管控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法律保障。2017年6月1日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无疑为网络空间的净化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基层的多级舆情监测网络[2],但其中舆情信息质量不高,相关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欠缺配合,缺乏对已发事件的总结等使得舆情管控问题不断涌现,这也意味着在舆情管控实践中还有很多制度需要完善。
(l)快速判断,果断决策[3]
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便捷性、不可控性等特点导致一个热点事件以“蝴蝶效应”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引发一场网络舆情风波。政府部门应该针对舆情特点,全面收集网络舆情信息,调查核实,形成网络舆情信息编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相关部门领导应果断决策,及时启动舆论导控预案,快速、高效的处置引导,减少网络舆情事件造成的损失。
(2)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权威信息的发布往往是网络舆情事件开始消亡的起始。快速、高效的权威信息发布能防范、控制舆情并降低负面影响;迟缓、低效的发布会使舆情事态扩大,出现“谣言倒逼公开”的被动局面。政府部门若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利用政府掌握的大量第一手信息来充分保障其话语权,让网民及时了解事情真相,大多数网民便会理性对待,从而形成不了舆情事件。
(3)适时进行舆情引导
网络舆情事件如同网络犯罪一样不可能做到全部防范,更何况网络舆情事件中有时也会出现正能量。只有当网络舆情事件出现时善加处置,减少负面影响,做好及时引导才能更好的处理舆情事件。一旦遇到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应该按照预案,综合各部门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对正确评论“捧”,对错误观点“批”,对不实言论“破”,对无良网民“打”,引导网民通过现象看清本质,消除负能量,引导其成为主流正能量舆论。
(4)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网络舆情管控要注重总结经验、反思教训,不断探寻网络舆情管控的规律[4]。同时注意同类型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的不同管控方式及其干预效果,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或影响,减轻网络舆情导控的压力。
好的理论指导实践可以事半功倍,应加强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的实证研究以及新类型、新趋势的研究;对网络群体进行研究,研究在网络舆情实践中意见领袖、传统媒体、公关公司、普通网民等所扮演的角色、映射的群体、行为的出发点以及利益需求,为舆情引导提供理论基础。
先进的舆控技术可以增强舆控力量。网络舆情管控工作除了行政、法治管理外,还应加大技术控制力度,加大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开发和更新的支持力度,用先进的技术给与网络舆控更好地保障。通过有效的监控技术手段加强网络谣言监控,干预网络暴力行为,屏蔽有害信息,追踪恶意散布不良信息的人员并绳之以法,使其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中都无处遁形,给企图者以威慑。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主流媒体、高校、学术机构、软件公司以及市场调查公司都在深入研究网络舆情。例如公安部门设立了网络舆论的监测机构,人民网等专业机构设置了舆情监测室,而软件公司由于市场的需要更加热衷于舆情管控软件的研发。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维护网络安全,有效管控网络舆情是公安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当前网络安全人才数量与网络发展严重失衡,培养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凸显。因此要求公安院校及科研院所发挥优势,尽快实现网络安全人才的专业化、规模化培养,从而使网络安全部门焕发新的活力,为网络舆情管控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5]。
同时网络舆控不能光靠公安机关一家去做,全民用网、全民监督才能促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网络应用局面。由于政府在互联网管理和舆论导向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级政府需要培养网络管控人员,通过其驾驭平台来解释政府的工作难度和积极作为,澄清事件的真相,与网民进行平等沟通,减缓网民对政府部门的批评。例如,当前各级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很好地行使了管控的职责。
网络舆情的发生和网民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因此提高网民整体素质,提升网民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非常重要。首先是提升法律意识,教育网民知法守法;其次是提升道德意识,在网络空间中人们隐藏在一个个账号后,有时会抛弃、迷失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因此应教育网民在网络环境中坚守社会道德,弘扬网络社会正气;最后是提升网民的责任意识,每个网民都有责任去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环境良好的虚拟社会中人人可以受益,在不好的网络环境中人人受到毒害,应建立全体网民的监督机制,保证网络舆论的健康和有序。
对于敌对势力的“网络雇佣军”、为博取利益而丢掉职业操守的媒体人、为吸引眼球恶意炒作的公关公司,恶意散布网络谣言、发表虚假信息牟利的人员,应该及时揭露其本质,严惩违反法律、造成危害的人员,并将其作为反面教材教育网民不与网络罪恶为伍。
(1)与普通网民的沟通
政府与网民的沟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真诚沟通的态度。网民有权利在法律范围内、道德允许范围内言论自由,绝大多数网民的政治倾向是积极、健康的,希望通过自身在政治上的参与,使自己的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更幸福。因此要和网民以平等的姿态真诚沟通,否则会招致更多的反感、抵触和谩骂。当前一些政府部门的微博用网言网语亲切、真诚地与网民沟通,拉近了政府与网民的距离成为了良好沟通的典范,例如以“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公安微博。
(2)与网络大V的沟通
网络大V多是知名学者、政府官员、文体明星、著名媒体记者等。在舆情信息的传播中,他们不仅起到部分舆情信息发起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了舆情传播、扩散、凸显的作用。当网络上出现谣言和极端言论时,普通网民更愿意听信网络大V的言论。网络大V深刻影响着普通网民,影响一个网络大V相当于影响了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网络大军,因此政府部门不能盲目自大,应该主动和意见领袖接触交流,允许网络大V们为国家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献言建策,以宽容的心态允许立场的多元化,推动社会进步,避免其言论变成逆流。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向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推广普及日益广泛深入,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性不强,重要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执行欠缺等问题凸显。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着敌对国家、黑客组织等网络攻击的威胁,一些政府网站和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甚至已经被攫取权限和挂马。除此之外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网络公司系统中掌握着众多网民的基本信息,一旦泄露,将会导致严重的网络舆情事件。因此政府部门要从战略上重视网络安全,投入足够的资金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保护,建立信息系统防范体系,同时完成对相关公司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管,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借此提高网络舆情的管控能力。
网络舆情管控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要根本解决该问题需要改善现实中的国家社会关系,完善司法制度,严格执法,建立政府言论在民众间的威信,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等,这样网络舆情才能够减少乃至消亡。
[1]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人民日报,2014-2-28.
[2]潘芳,仲伟俊,胡彬,徐敬海.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及效率测评[J].情报杂志,2012(05):40-45.
[3]新浪网.互联网与舆情管理_网络公民林晓乒_新浪博客[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7679701018k10.html,2013-01-03
[4]金龙.网络舆情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0.
[5]苏鹏冲,杨明.公安机关提高互联网安全监控能力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42-45.
Research o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SU Peng-chong1,SUN Zhi-guo2,WEN Jun-wei1
(1.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2623;2.Ordos City Public Security Bureau,Inner Mongolia 017000)
In the present era,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cost reduction is unprecedented,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at accompa⁃nies the ideological trend becomes the government's problem.To solve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for the curr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identify the dilemma,puts forward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ontrol strategy,to complete the managemen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the current network environment of public opinion is the most rational way of think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网络舆情;管控;策略
1007-1423(2017)28-0007-04
10.3969/j.issn.1007-1423.2017.28.002
苏鹏冲(1980-),男,内蒙古包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孙治国(1990-),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温俊伟(1993-),男,福建福州人,在读研究生,侦查专业
2017-06-20
2017-09-25
Network Public Opinion;Control;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