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淑娟
相逢山水自多情
包淑娟
山水画是山水,更是心灵之上的乐音。山水故园,心之一隅,你在山水中寻找,谁何尝不是山水,山水又何尝不是自己。每个人都是山水的故人。
佛家说,相逢是必然的。王金海的几次际遇相逢让他的人生多了几分色彩,从此他皈依在自己的山水中。
王金海出生在吉林辽源,在辽源矿山里长大,是一个极具绘画天赋的人。
15岁时,在暑假里的一个早晨,王金海家来了一个特殊客人,手里拿着一本32开厚厚的红色日记本,还有一本《芥子园画谱》,非常着急地和王金海的母亲说,听说你家孩子画画得特别好,我和别人借了一本绘画的书,人家要我一个月归还,我想求金海给这书上的画画下来,以后我好照着画。母亲翻了翻那本《芥子园画谱》犹豫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儿啊。站在一旁的金海,看着书上的图,心早就痒痒了,不等母亲答话,赶紧把书和那本红红的日记本拿在手里说,我一定按着上面的图好好画给你。
酷热难当的夏月,金海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他仔仔细细地观察,一遍一遍地临摹,觉得画像了,他就把图画在红本本上。他着了魔一样,沉浸在绘画的快乐之中,不到一个月,金海已经画完书上所有画。他看着兰草叶子飘飞,梅花发出新枝,鸟雀驻足观看,他舍不得把日记本还给人家,他一遍遍翻看,晚上搂在怀里就睡着了。
《白云掩映枫林好》 王金海/作
梦中他看见雾霭蒙蒙,溪水潺潺,自己穿行在山水间,一直向远方奔跑……
前几天王金海和我谈起这事,他说,现在想起来,真得感谢那位老先生,他让我接触了正规的绘画教材,也启蒙了我走上绘画的道路。
《太行曙光》 王金海/作
1980年5月,吉林辽源春意盎然,万物复苏,著名画家周思聪到辽源泰信矿写生、收集素材创作《矿工图》,参军回家探亲的王金海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比喝了蜜还甜。从小喜欢绘画的他,多么想看看大画家是怎么画画的啊!
5月下旬,辽源的傍晚依旧有些冷,周思聪蓝色的小翻领西服里穿着米色翻领毛衫,还加了一件毛外套,她气定神闲地在办公桌上铺开宣纸,画着一个个矿工形象,王金海和伙伴们围拢过来,他把他前面两人的头按下又按下,真真切切地看周老师一笔笔画。当他看到周老师捻开毛笔尖,一笔把人物的头发画得飘下来,笔笔都不同。王金海心里震颤了,想当画家的愿望像小鹿一样在他心里横冲直撞,希望的火种燃烧起来。
这次相逢,他从周老师那里看到了人道主义的悲悯和现实主义绘画的深刻内涵。从这以后他大量地研读了有关人物画书籍,也为他今天的人物画打下基础。王金海的人物画多以历史人物和女性为主,《东坡赏砚》《集贤图》《新村》等多幅作品堪称人物画之精品力作,简洁的线条,精当的笔墨,加上人物自然的表情,带给我们对人物的揣摩和喜爱。
王金海擅长画雄劲挺拔的大山,飞泉瀑布,喜欢用俯瞰、透视法画群山苍莽,浮岚飘逸,云水相柔。他的山水就是他的北方,画里劲挺坚实的山峰,那是男儿本色,战士情怀。东北,他生于斯长于斯,他热爱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长白山的风雨、山水滋润他长成东北的血肉。置身于他的画前,我常常想起纳兰的一首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意气风发的纳兰率领千骑一路向东北驶来,雪地里安营扎寨,遥望故园壮怀激烈。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是羁旅人多少难眠的夜晚发出的心音,我想这与王金海离开故土有关吧,在他的画作中总能看到东北的影像,连绵的山峰,广袤的森林。
在江苏的日子,故园的一道道山,一条条水,金戈铁马一样常常撞击着他的灵魂,秋水长天,挚爱亲人,他只能用大气磅礴的山水抒发思乡之情。他很多画作,都会让你置身东北的旷达开阔之中,那是他精神理想的幻化,是他心灵的歇息之所。
王金海先生的山水画一般构图比较精妙,笔墨既细腻内敛又泼悍强烈,线条纯朴流畅、虚实详略,具有沉稳厚重之感。他十分注重运用开合、繁简、浓淡、留白等表现手法来处理画面,使画面不仅具有层次感,而且赋予了强有力的冲击力和高雅深邃的意境。
人生不断地相逢,相逢悲喜,相逢时间。王金海先生在参加福建省书画艺术活动时相逢了一树树菩提——榕树。
王金海先生的榕树作品,骨法突破了前人树干之大量渍墨、湿墨渲染树干之柔、粗的特色,他运用书法的笔意,在主干上用线的黑灰来飞沉涩放,墨的枯湿浓淡,点的稠稀纵横,简单皴麻,突出主干的苍劲古老,在须干上则多采用线条的平、圆、变这几点来凸显线条的力量匀实,不结不滞,丰腴圆润,富有弹性,又不失变化统一。纵横交错的树干有苍劲,有圆滑,有柔弱,有粗细,在干湿、浓淡、黑白中,万千神韵,一种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形成画家独有的,千曲百折,意足不求颜色似的笔墨细节。
他的《榕怀天下》《怀榕富贵》《榕树》等作品,树冠,采用大水墨渲染,大胆着色,四面葱茏,亮丽的色彩与树干的灰白之间形成光影的互为对比,骨法中,那种傲世、中庸、平缓、极致,既彰显树干的张力又突出树冠的活力。一种骨气、气韵,一种挺拔向上的精神,那种线条的粗细,圆润,那种水墨的舒缓流畅,中庸气闲,无不见到画家胸怀之大气、平和包容与练达。这也许正是画家要传达给读者的一种艺术语言、艺术精髓,正如,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在画中态”。先生的确领悟了前人山水之灵韵。他的画作传递着南北文化的交融,粗犷与细腻、闲散与凝练的互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自然流露在画家的画卷之上,这种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画家经过长期观察、提炼、概括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独具匠心之美。
我们在相逢中感喟生命的悲喜,相逢永远会带来不确定性,但我相信王金海山水中的浩然之气、美好情怀是确定的。相逢山水自多情,我们在山水中相逢,山一程,水一程……
王金海简介:
王金海,吉林省辽源市人,祖籍河北沧州。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辽源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艺术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中联国粹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美术师。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并获奖,曾在《美术报》、《中国艺术博览》、《人民日报》副刊讽刺与幽默、《中国市容报》、《解放军报》、《前进报》、《通讯战士杂志》、《新时代艺术名家》、《党员之友》、《浪淘沙》、《党务宣传手册》、《辽源日报》、《视听导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美术作品百余幅。2011年王金海和梁贵臣主创的《独胆英魂——战斗英雄陈树棠的故事》连环画,已经由吉林省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吉林音像出版社、吉林北方卡通漫画有限责任公司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