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 王增文
云南直过和人口较少民族全面脱贫中 “双语”科普的对策建议
□ 文 / 云南省民族宗教信息中心 王增文
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在13个州(市)61个县(市、区)322个乡镇1400个行政村13333个自然村,其中有222个行政村是沿边行政村。2015年聚居村有72.72万户,286.15万人。
云南直过民族聚居区和人口较少民族中目前还有约15万人基本不懂国家通用语言,近50万少数民族群众不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特别是直过民族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信息交流不畅,生产生活技能单一等因素,成为制约我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的地理区位外,表面是物质资料的缺乏,其本质是思维观念的格局没有改变。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群众人均受教育年限低,如傈僳、拉祜、德昂等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6年。特别是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行政村没有学前教育,“双语”教师数量缺乏,适龄儿童入学率偏低,辍学率偏高等现象普遍存在。行政村群众缺乏现代科技农业知识,不善于当家理财,仍然维持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典型的素质型贫困类型现象还很突出。因此加快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推进“双语”科普教育是促进提高群众科学素质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建议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双语”科普。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双语”科普纳入地方、部门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把“双语”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双语”科普工作的政策扶持、条件支持和项目投入,搭建“双语”科普培训和服务平台,汇聚科普资源和支持各方专家参与“双语”科普。
2.以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开展“双语”科普。在顶层设计方面,各级部门要根据国家、省有关普及通用语言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各族群众的实际需求,整合“双语”科普现有资源和服务,在科学保护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和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通过“双语”科普,特别是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生产生活技能等内容、形式等供给上形成有效对接,让被动学习,转为我想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充分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统筹组织开展“双语”科普活动。重点针对直过民族聚居区中青年不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人群,完善“双语”科普工作机制,摸清家底,精准施策,促进科学普及与国家通用语言普及融合发展、提升效能。从实际出发,聚焦直过民族聚居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群众关切的发家致富、身体健康、国家惠民政策的宣传等热点,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性实用技能培训,加大对外出打工、经商等人员等普通话素质培训。从而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学说会用普通话,将“双语”科普活动打造成服务基层、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3.大力开展”双语”科普作品创作。各级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以直过民族语言、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为主的“双语”科普作品创作活动,如:编写《看图识字》《生活常识》《法律读本》《实用科学技术》《防震减灾知识》《安全饮水》《互联网运用知识》《党的政策知识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等读物、教材。制作“双语”音像制品,制作丰富多彩的图书、影视等“双语”科普作品。发挥科技、语言等专家学者在“双语”科普中的积极作用。
4.整合人才资源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应当在实际工作中组建”双语”宣传服务队,如: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尽量派驻能力强、素质高、懂“双语”的驻村工作队员,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学会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对话,为营造“双语”交流良好氛围,激发群众使用普通话的兴趣。在日常的工作中各级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常态化进村入户经常和少数民族同胞交流,鼓励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民族文化体育表演、竞技、乡镇集市等活动时要使用普通话交流。云南大中专院校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在民族类大中专院校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语”课程。对于在基层从事“双语”科普的工作人员,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其培训,全面提升科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5.利用“互联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组合助推“双语”科普。扩大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传播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力开发相关语种“双语”运用软件,加强移动端科普推送。同时在微信、电视台、广播电台、社区宣传栏等开办“双语”科普频道(栏目),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力度和拓宽覆盖面。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网络和网站科普宣传、组织专家结合线上线下提供农业实用技术、致富途径、惠民政策等知识的培训。
6.鼓励各民族群众互帮互学。在直过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学习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当地少数民族交朋友,在交往中鼓励他们用汉语交流,学习汉语思维。定期组织直过民族聚居地区的干部、致富带头人、青年等到周边县乡村较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织到大企业、中国名村去学习交流。
(责任编辑 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