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大海『惠安女』的生活世界

2017-11-07 00:55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吴银玲
今日民族 2017年9期
关键词:宫庙惠安婚俗

□文· 图/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 吴银玲

嫁给大海『惠安女』的生活世界

□文· 图/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 吴银玲

小岞,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部,三面临海,由于其曾长期与陆地相阻隔,迄今仍保留了较为传统的习俗和文化。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的指导下,我跟随一个人类学田野调查小组进入这座海岛。每天,我们带着高强度的田野调查任务,或者走访这座岛上九个村落的境主庙和宗祠祖厝,或者踏勘岛屿上的山水道路和城墙遗址,用双脚丈量这片与海亲近的土地。当然,我们在文献阅读基础上,已经发现,当地有被“惠安女”标签化的倾向,因此,在调查中,我们撇开了作为惠东地区“惠安女”群体一员的小岞妇女,转而关注小岞的人文地理现状。在正式的田野报告发表之外,当时的田野笔记中留下了让我有所触动的小岞女性的意象。

霞霖宫的妈祖神像

“封建头、民主肚”

当汽车停靠在小岞的宾馆门口,我们立马感受到了来自大海的欢迎气息。而宾馆隔壁就是一家当地女性创办的惠安女服饰创作基地,对外出售经过改良更为现代化的女性服饰。在过去,人们描述惠安女性的穿着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也就是说,女性常常用斗笠和花头巾把头部包裹起来,仅仅露出一张脸;她们的短上衣遮不住肚子,露出肚脐,腰上戴着银腰带;她们穿着宽大的大筒裤,被认为是在浪费衣料。而在我们调查的当时,我们看到日常生活中小岞女性的穿着虽然和那句打油诗一样,但也有所变化。我们也听到一些男性提到女性的银腰带越来越宽,甚至重达两斤,这其实反映了部分男性对“标签化”服饰的不赞同。

与此同时,在参加进香巡境纪念妈祖等活动之时,小岞女性又有一套更为礼仪化的服饰。不同城镇的女性偏好的头巾的花色不同,这也是地域区分的一个方式。

研究服饰的学者们发现,头饰是小岞女性尤为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们也看到了一位奶奶保存下她结婚时的头饰,繁复而庄重。

对于小岞女性服饰的解释,也许就像当地女性认为的那样,这样美,这样漂亮,它背后并没有学者说的那般复杂。民族身份、两性分工等等角度,建构出来的精致解释,反而离她们的生活世界更远。

“长住娘家”

在进入小岞以前,我们首先阅读了此前人类学家对小岞及其周边地带的研究文献,前辈们共同关注到惠安女性长住娘家的婚俗。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这种婚俗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完全消失了。

长住娘家,意思是女性结婚以后仍然长期居住在娘家,只是在年节或农忙等特殊的日子短暂地回到夫家住一两天,一直到怀孕之后才永久地居住到夫家。在25岁之前,女性回到夫家住时需要尽量避免与丈夫同房,甚而她们为了保证发型的纹丝不变而整晚劳作不睡觉。

与长住娘家习俗对应的是她们普遍早婚但不早育。一位老人告诉我,“旧社会家里很穷,没有房子睡。邻居几个姐妹就会睡在一起,因此形成姊妹伴”。姊妹伴会检查每一位回夫家的女性的发型,一旦发现有所变动,则对其进行指责,嘲讽,受指责的女性会愤而自杀。这些风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破除。

乔健等人类学家对这一婚俗的解释,是从男女劳动分工出发的。他们认为,小岞主要的生计方式是“讨海”,也就是出海打渔,这是男性从事的工作,而农业劳动和日常家务都由女性承担,女性的劳作十分繁重。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下,女性普遍抗拒包办婚姻和早婚早育,在劳动之余,她们结成姊妹伴互相支持,不愿意过早进入陌生的夫家生活。

老人展示过去结婚时的头饰

另一种解释是认为,这是人类自母系制向父系制转移的遗俗。不过,对于这个已经消失了的风俗,当地老人会强调,她们过去的生活确实很苦,男人们出海经常有危险,而女性要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每个惠安女都是“英雄”。

在正顺王宫抽签的惠安女

“漂亮的死”

在小岞,我们听说了过去集体自杀的惨剧。当地的一句俗语描述了女性的自杀现象——“生得怪,死得怪;生的是一大串,死的是一大群;一起哭来一起笑,商量着一起去跳海。”这反映了小岞乃至整个惠安地区曾经存在高频率的女性集体自杀现象。她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要“漂亮的死”。她们的自杀有时候是没有原因的,在姊妹伴里带头大姐的带动下,三五成群,穿上新衣服,手挽手一起去跳海或者投湖。

一些人将她们的集体自杀归结为前文提到的长住娘家婚俗造成的女性长期封闭、情感交流不畅通等根由,她们的诉苦会引起自杀的传染风潮。而活着的姊妹伴会将自杀去世的女性姐妹供奉为自家的“夫人妈”,成为私家神龛上的一员。

本质上,我认为她们过去选择自杀的行为背后,是与常人不同的生死观念在起作用,对于无法忍耐的世间万物,无论事情大小,都足以让她们舍弃生命。当然,现在的好生活,也让她们不再选择“去死”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长住娘家婚俗一样,当地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女性的自杀乃至集体自杀现象成为了历史。

女性的信仰世界

小岞女性的生活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然而她们的信仰世界却没有什么大变化。她们崇拜被供奉于境主庙中的女神妈祖,也在自家内宅供奉“夫人妈”。

作为一个海洋文化的承载地,小岞人对于妈祖的崇拜和信仰最为普遍。妈祖是一位女性海神。无论是渔民还是打工仔,他们已经习惯了得到妈祖的庇护,他们不仅将妈祖供奉于宫庙之中,将其供奉在家户之中,也将妈祖供奉于船舱之内,并且要虔诚地加以祭拜,以保证整个生活的顺利。对小岞人来说,妈祖是境主神,她的职能不断延展,变成能够主宰一切的神,传宗接代、婚姻缔结、生儿育女、保护儿童成长、消灾解难等,都要接受妈祖的庇护。不过,在我们走访宫庙时,观察到的都是女性挑着香纸供品,前往宫庙进行祭拜活动,几乎没有看到在宫庙活动的男性,他们大部分在祖厝出入。

而在关于“夫人妈”信仰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中婆媳供奉的夫人妈塑像通常数量较多,有娘娘、将军等,其来源多为年轻夭折的亲属或者过去姊妹伴中自杀死去的成员,也有极少数年老死去的亲属。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神灵庙宇多数由女性管理,信徒也多为女性。

“贤惠”的惠安女

在我们调查期间,一位当地男士极为推崇他们惠安妇女的精神,他认为,惠安妇女用自己的真诚、智慧、贤惠,感染了惠安男人,鼓励惠安男人去拼搏。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地有名的一位李姓商人,年轻时爱好吃喝玩乐,如果妻子没有准备好饭食、金钱就会挨打。他赌博输光了,想要把家里的首饰典当,妻子不让,他就打妻子,然后拿出去卖了继续赌博。

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观。这个男人有一些朋友,有一次,他的那帮朋友来家里找他,他的妻子正好被打之后在家哭,但是看到丈夫的朋友来了,她赶紧收拾好自己,端茶送水,还把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给他们吃。招呼完丈夫的朋友,她又跑去赌场找丈夫。丈夫回来后,看到朋友们都开心地吃饭,才觉得对妻子有些歉疚。他的朋友劝他,“你有这样的老婆是你的福气,你从今天开始改邪归正,正正经经做事。”于是,从那天开始,李商人不再赌博,开始做生意。他的朋友们,看在他妻子的面上,也给他赊欠。后来,短短几年时间,李商人便成了当地富翁。他妻子的贤淑美德也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以上几个片段摘自我的田野笔记,组合在一起,给我们呈现了改革开放以前东部沿海小城——小岞女性的面貌,她们坚韧、勤恳、贤惠,但是也历经苦难。今日的小岞,已经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世界,在这里,顶半边天的女性,在各行各业都能见到。有的是创业者,有的是林场负责人,有的是布贴画的发明者……小岞这座海岛正在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小岞女性也将继续在家庭和社会不同层面发挥她们的作用。

(本文受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葛兰言的宗教理论研究”CHB16SH008的资助,系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刘笑)

猜你喜欢
宫庙惠安婚俗
惠安公司出刊系列丛书 献礼党的二十大
福建宫庙建筑龙柱装饰艺术的时代风格流变研究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基于现代艺术的惠安石雕造型研究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台军想征召“宫庙义勇”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研究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