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高崖土陶匠人传匠心

2017-11-07 06:25图文韩靖
中国工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洪江喀什手艺

图文|韩靖

喀什:高崖土陶匠人传匠心

图文|韩靖

在喀什老城有一条长达数百米的土崖,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大约800年前,一个土陶手艺人在这里发现了制作土陶的绝好材料——“色格孜”土,并建造了第一个土陶作坊。

在当时的条件下,土陶制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后,更多的匠人在这里开设土陶作坊,形成了这独具特色的高台民居。

“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坐落于新疆喀什老城。

这座由吐曼河泥沙陈年累月淤积而成的高台上,由于筛选粘质河土制作陶瓷的便利,曾居住着不少制作土陶的匠人。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工业的发展,土陶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高台上的土陶匠人也渐渐离开。

吐尔逊·祖农住在阔孜其亚贝希巷深处,他是现在还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手工土陶匠人,他家世代以制作土陶为生。

走进吐尔逊·祖农的家,时光仿佛回到400年前,房子的外观已被风沙侵蚀得没有了棱角,屋子独特的格局显示着主人的淳朴与智慧。

这间有着400年历史的房子一半是家,一半是作坊。作坊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搅拌陶泥的地方,存放着拌好的陶泥,顺着一段木梯爬到作坊的上层,这里便是制作胚子的地方。

昏黄的灯光下,吐尔逊·祖农动作娴熟地从身边掐了一块陶泥放在了转盘中央,顺势用脚来回蹭着座位下方的大圆盘,通过一根木制的轴棍带动手下的胡杨木质转盘旋转,几十秒钟之后,一团泥巴便在他灵活的双手中有了生命。

土陶的制作工具简朴而又实用。说起这些工具的年代,吐尔逊·祖农幽默地说:“从我爷爷的爷爷就在用,你问我用了多少年,我不知道。”

待胚子成型后,将其放在墙上的小木架上晾干,晾干后的土陶即可上彩釉,最后放置窑内烧制成型,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完全靠匠人的手感和经验制作出来。

对于匠人来说,他们最懂得潜移默化的道理,从备土到造型再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在岁月的流淌中达到了最微妙的平衡。

今年60岁的吐尔逊·祖农从7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土陶技艺,从备土到最后成品的售卖,在生活的磨练中逐渐继承了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

在这片被吐曼河冲刷出来的高崖土层中有一种叫做“色格孜”的土,是制作陶器的绝好材料。这对于土陶手艺人来说是大自然的恩赐。

吐尔逊·祖农正在制作一个陶罐,他仅凭经验,十几秒钟制作出来的盖子几乎与罐体严丝合缝。

吐尔逊·祖农将制作好的胚子放到木架上晾干。

随着传统的土陶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从吐尔逊·祖农的父亲祖农·阿西木开始,便不能只依靠土陶手艺养家糊口了。父亲去世后,所有的手艺连同作坊、房子都传给了吐尔逊·祖农。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陶艺制品的批量化生产让完全依靠手工生产的吐尔逊·祖农有些尴尬。但作为一个手工匠人,他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初心。吐尔逊说:“我的土陶必须是古朴的,我的爸爸、爷爷、爷爷的爷爷怎么做的,我现在就怎么做。”

纯手工制作的土陶虽然外形没有机械生产的土陶美观,但看似粗糙的纹理却凝结着匠人们的智慧,穿越了几百年的时空,形成独有的美感,这也是吐尔逊·祖农为什么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的原因。

吐尔逊·祖农有四个孩子。吐尔洪江今年23岁,他是吐尔逊·祖农最小的孩子,也是他唯一的儿子。

随着纯手工土陶制品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吐尔逊·祖农鼓励儿子专心读书,最终吐尔洪江考上了警官学校,毕业后又回到了这片高台民居,在家附近的一家水泥厂工作。平时,儿子在工厂上班,业余时间帮父亲制陶。

“在帮助父亲的过程中,我也在学习这门手艺的方法。现在虽然不能专门以制作土陶为生,但还是想把方法继承下来。” 吐尔洪江说。

吐尔洪江把父亲的土陶制品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销量。

吐尔逊·祖农也曾登过招徒广告,但他发现这项技艺越来越不受年轻人欢迎。“我不在乎给外姓人教,只要能够传承这项手艺,我的土陶就能一直留在人们的生活中。”吐尔逊·祖农说。

在千百年的岁月里,喀什土陶虽然从日用品变成了艺术品,但匠人们的匠心却一直没变。虽然传承问题到现在还是困扰吐尔逊·祖农的一个难题,但他坚信这门手艺不会失传,他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洪江喀什手艺
老手艺
被拐20年凭4岁照片找到家
镇党委书记充当恶势力“保护伞”获刑
春·手艺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我行我秀
遇见喀什
王子学手艺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女工的钟情妄想症,老总惨遭“爱"火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