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活动中融入科学教育的有效尝试

2017-11-06 20:16郑桂美
学习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户外活动幼儿

郑桂美

摘要:如何将户外活动与科学教育有效融合,将《指南》精神落到实处呢?本文以中班户外玩水活动《欢乐水世界》为例,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幼儿;户外活动;科学教育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在玩水活动中幼儿与水亲密接触,能积极地与各种材料互动,不仅能充分享受玩水的乐趣,感知水的特性,在体验与探索过程中还能获得有关水压、水循环、沉浮与水相关的科学经验。《指南》中强调:“科学探索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了解幼儿的活动需求

《指南》中提出:“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廢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拆装装或动手自制玩具。”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操作性强、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如,在《欢乐水世界》户外玩水系列活动中,我提供了小桶、水瓢、大塑料盆、喷水壶、漏斗、捞鱼网、各种自制工具(钓鱼竿、小鱼、竹瓢、洒水瓢、三脚架、竹子水管等)、扁担、各种饮料瓶、水管等,让幼儿自选材料去探索与实践。并观察所提供的材料品种是否丰富、数量是否充足、摆放的位置是否醒目、是否方便幼儿取用等。

玩水游戏是一种自由探索型的主题活动,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学会观察幼儿对所投放材料的反应,通过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摆弄,分析此时幼儿的想法与需要,然后再调整、提供材料不断推动幼儿探索活动的发展。适时适宜地投放好的材料,既可以支持幼儿的探索,使他们能尽兴、尽情地探究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又能对幼儿的主动探索活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根据幼儿的需求,创设蕴含科学现象的活动内容

在与水互动的过程中,蕴涵着大量科学现象,教师应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适宜探究的活动内容,支持、引导幼儿通过自身的感官去认识与水相关的科学经验,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活动中,我发现一把普通的小捞网和一个小球,都能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那么,如何提升游戏水平、感知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呢?于是我创设了“捞捞乐”的小主题活动,提供很多的废旧材料,如海洋球、太阳球、积木、石头、玻璃瓶、塑料瓶等,引导幼儿把每一样物品放进水池里进行尝试,观察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然后再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它们捞起来,按物品的沉浮进行分类,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尝试如何让浮在水面上的物品下沉、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于是,孩子们就会去尝试、观察,探索物品沉与浮的奥秘。正如皮亚杰的观点指出: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在《欢乐水世界》的主题活动中,我创设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内容:

1.旅行乐:探究如何连接管道、连接不成功时如何解决、尝试让水进入各种管道;2.运水乐: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挑水、抬水,探究如何保持挑水时的平衡等;3.钓钓乐:尝试在水压的作用下,如何将水面上或水底中的鱼钓上来,钓起来后如何分类;4.引水乐:如何与同伴合作连接水管、怎样搭稳三角架、如何引水等,感受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以及水压的大小和水流速度的关系等;5.玩玩乐:尝试制作泡泡水感受水的质变,玩转水车感受水压及水循环的原理等;6.浇浇乐:尝试用喷水壶、水瓢、自制竹瓢等不同工具浇菜。

在开展这一系列活动内容中,我投放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通过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究、尝试,在愉快的玩水过程中探索水的循环、水的流动性、水压等科学现象,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游戏性、生活性。

三、善于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调整活动材料

在玩水过程中,孩子们的活动相对比较自由、分散,就像区域活动一样,凸显幼儿个体的活动及个性化的表现。那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材料是否合适、充足?教师要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这时候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细心人,善于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状况。如幼儿操作材料时专注程度如何、能持续多长时间、遇到困难如何解决,把握在合适的时机里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幼儿,然后再进行自我反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那么,教师应该观察哪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2.幼儿是否能认真操作自己的一份材料,有持久性;3.材料的数量是否合适;4.幼儿是否乐意操作新材料;5.操作过程中有困难时是否尝试自己解决;6.幼儿是否具有与同伴合作的意识;7.幼儿与同伴之间是否会协商解决问题;8.在操作材料过程中是否有任务意识。

例如,在“旅行乐”的活动中,我投放了毛根、长短不一的水管、饮料瓶等新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尝试自己连接管道。幼儿是否愿意去尝试、能否驾驭这些材料?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幼儿在活动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教师作为活动过程中的观察者,应该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和思考孩子的需要、意愿、困难和情绪体验,并以此作为指导活动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推进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引导儿童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通过探索、感受和体验,获得主动发展。”因为游戏符合了幼儿好玩、好动、好探索的天性,通过试试、做做、玩玩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科学和智力的启蒙。因此,我们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敢于尝试,改变传统的科学教育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户外活动中获取科学知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户外活动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户外活动开始啦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