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信杰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更是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要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因此,本文在阐述了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概念及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的相关问题作归纳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 文化建设 创新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发达地方相比,其发展还是相对落后。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因为农民群众的灵魂和精神都深受其影响着,农村文化体现在农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新农村文化建设条件的提高为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一、当前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概念及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农村建设过程之中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并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满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新的农村文化建设是在新时代下,依据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公共设施的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目标。培养农民群众认识传统文化时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中求创新,与现代文化相衔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外来文化。培养具有创新性、自主性、积极性的新型农民,使新型农民具备现代化、知识化、文明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一些进展,比如注重发展村容村貌,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滞后,主要表现为:文化建设观念薄弱、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简陋、优秀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等现象。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之前,政府侧重于经济建设,对文化投入少,农村文化建设观念薄弱。农民平均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由于力量有限,文化下乡活动形式单一、数量少,主要以电影下乡为主,农民可以享受到的文化生活非常局限。公共文化资源匮乏,主要以图书馆为主,图书馆数量少种类不多,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低。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文化保护意识不强,部分优秀传统文化遭到破坏,比如文化古迹由于建房原因遭到拆毁。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的思考
1、农民思想文化教育的创新
目前,农民的思想呈现出道德示范减弱,价值取向偏移,价值准则错位等突出问题,农民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①农民思想教育方面。首先,增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驱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传统的农民价值观,来自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经济产业化有利于小农意识的淡薄解体。因此加强农民思想建设,要求真务实,发展现代农业,激发农民内在需求,增加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其次,增加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鲜活力。教育和实践的结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道德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思想道德教育要在结合农村改革和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才能为农村思想教育建设增加新活力、吸引力。最后,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引导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利用道德模范的感召力,在农村、农民生活中寻找感人事迹、树立道德典范,在潜移默化中实施教育,让农民群众从中汲取道德力量。②农民文化教育方面。科学文化知识,是增强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农民明辨是非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农村农业科学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农民文化教育,要建立各种专门面向农民群体的教育机构,政府与社会民间组织创建的农学院、农业教育培训中心等,在加强农民文化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教育机构,要立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对农民进行政策法规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农业经营教育,家庭教育。农民文化教育,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由于农民居住分散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等特点,远程教育可以在方便农民生活的基础上,使农民文化教育具有可随时进行的便宜性。互联网、电视、广播,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使远程教育在农村更加方便。加强农民远程教育,要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的力量,尤其是各类 APP,微信等移动客户端,不仅容易操作,而且具有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
2、管理制度的创新
①对文化工作者管理。文化工作者的管理,可实行聘用制,让热爱农村文化工作的年轻人,有展现才华的机会。对于有特长的乡土文化人才,政府要加大培育保护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对民间优秀文化人才,可以作为农民文化骨干和文化专业户培养,这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如城乡公民,积极志愿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去,组建文化扶贫队和文化惠民服务队帮助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工作者、院校师生和其他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志愿者的队伍,成立各种形式的工艺文化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团体。②对领导部门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协作。要理清理顺,农村文化工作行政领导,业务领导的关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纳入议程,列入工作考核目标。文化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司法部门、团委等部门需密切合作,整合各类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政出多门等现象。合理净化农村文化空气,维护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资金投入的管理。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党和政府要发挥国家和地方财政的主导作用,将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其次,统筹安排经费。文化经费的安排,要照顾文化贫困地区和经济困难地区,也要追求公平的原则。另外,要进一步拓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利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资金投入机制。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简单的说是政府组织建设文化机构和文化基础设施,让百姓享受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旨在维护大众的多层次、整体性的公共利益,满足大众多种多样的文化需求。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从众多方面系统规划,包括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服务机构、服务队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民文化活动的载体。一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服务条件和服务水准,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状态。二是以人为本,合理规划。有效利用文化建设资金,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设置受当地群众欢迎的文化站,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现代科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撑力量。现代科技的力量,是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翅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迎来新发展、新机遇。国家信息工程建设为科技成果下乡提供了平台,促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在农村发展。在农村,可以建立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等项目,还可以建设农村在线书城等农村在线文化工程。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强法律支撑。目前,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依靠政府的政策为支撑,具有应激性。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可以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法律法规的支撑,提高新农村文化领域的法制化水平。endprint
3、农村文化产业建设的创新
①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农村文化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建立针对农民需求的文化消费平台,是发展农村文化市场的重要任务。农民文化消费力低,主要原因是农村离销售文化产品的场所距离远,农民消费不便。面对农民越来越多的文化需求,可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农村网络文化市场。文化下乡时,导入市场机制,采用政府采购、企业竞标等方式,激活文化产品市场;对农村公益性的电影院和文化场所,采取政府主管,委托第三方经营的方式维持。②发展特色产业,要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积极实施文化与科技、旅游、扶贫、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另外,还要与时俱进,创新性地赋予本地特色文化时代的内。可以利用信息、网络等前沿技术实现本地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和商业化。同时,大力宣传本地特色文化。为了宣传本地文化,吸引游客和顾客,要做好文化推广。文化工作的推广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文化推广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大型推介活动,可以举办旅游文化论坛、研讨会等;二是其他媒体推广,投放户外广告,报刊软文,网络、APP 广告等网页宣传,航空广告等。
4、文化建设发展观的创新
①提高农民文化保护意识。公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关系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成败,提高民众的文化保护意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面对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严峻形势,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保护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农民的文化保护意识,一是要大力开展优秀农村传统文化的展览活动,呼唤起农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二是要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文化遗产不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三是克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拆建想法。文化建设不是大拆大建,简单的进行拆建工作。农村古文化建筑的保护、现代农村建设的规划,要合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中国传统村庄的独特魅力。②培养民俗文化传人。文化是民族的,是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靠一代代文化传人传承与发展,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要培育优秀文化传人。民间艺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中起着骨干作用。民间艺人生在农村,他们不仅了解对农村传统文化,還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培养民间艺人,尤其是传统民俗文化的文化传人,对活跃农村民间文化气氛,传承优秀农村文化遗产有桥梁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培养民间艺人作为新农村文化骨干,以避免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局面。③加强农民自办文化建设。农民自办文化种类繁多,加强农民自办文化建设,不仅增加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还会拓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加强农民自办文化建设,一要提高农民自办文化热情;二要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可采取激励性措施,提高农民自办文化热情。荣誉和利益的外在激励,是巩固和强化农民积极参加自办文化的动力。设置农村文化赛事,如喜剧比赛、舞蹈比赛等。对优胜者进项奖励,农民在获得参与感的同时,也在其他村民面前赢得了尊重。鼓励已经参加自办文化的农民更积极的参与到今后的文化活动中去,还可以继续吸引其他农民,壮大自办文化的队伍。单一的文化形式,使人容易产生厌倦感。不断丰富、完善农民自办文化的形式,才能保持农村自办文化的活力,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持久性。可以发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如秧歌、戏剧等热闹喜庆的文化形式,符合农民求乐之心,能给农民带来身心轻松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激发农民自办文化持久、强大的动力。另外,在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发展上,应为农民自办文化提供资金补助。农民业余文化团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们往往不辞辛苦,不计回报。但简陋的文化场所、简单的文化设备,限制了农民自办文化的水平。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农民业余文化团队,文化补贴和活动经费,以促进农民自办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应加大对农民文化队伍的培训。首先应培训农民文化骨干,为农民提供文化课程培训。由于农民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在提供培训时,不仅要有培训课程总量的要求,也要让农民自主选择所需要的课程。
三、结语:
总之,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仅要在经济上大力的投入物力、财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上更不可缺。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上,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找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聂华林,李莹华.中国西部农村文化建设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史锋.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
[3]李应智.贵州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李征珍,龙利霞.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3,50
[5]郑风田,刘璐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1)
[6]官明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数字化用户,2013,29(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