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Web 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为内容分享提供了新平台,随着更多人发觉它们的价值和行为,粉丝人群也相应地大量增加。过去三五年中,中国粉丝积极接受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的节目,利用网络和世界各地的粉丝沟通,探索他们已经成型的粉丝生产,并改造为适应中国背景的形式,例如将这些形式应用于中国媒体作品之上。每个国家的粉丝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粉丝圈,但是他们也发现了粉丝圈提供了与其他地区进行文化和知识交流的便捷公共平台。《文本盗猎者》通过欧美文化经验,指出消费者利用大众文化实现文化表述和社群联结,进而构建出文化生产者的形象。这一观念至今仍然有力地回应着中国Web 2.0时代的草根文化生产经验。作者亨利·詹金斯更强调,就具体文化接受、文化挪用以及流行文化中的乐趣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谨慎对待个例的特殊性,包括特殊历史语境,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如果粉丝圈是一种新的消费主义,那么中国粉丝圈的出现和中国文化社会中更大规模的消费主义扩张有什么样的联系?如果粉丝文化中包含本地化过程,那么中國观众是怎样反向适应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生产的文本的?《文本盗猎者》中的欧美经验,或许提供了一种检验的途径,将其作为植根于文化和历史特殊性的粉丝圈可能形式的范例,从中获取一些概念性的工具或问题,来探究当代中国的粉丝文化。
亨利·詹金斯、张琳:《〈文本盗猎者〉与中国粉丝文化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2017年7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