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恒+杨尚春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右江百里河谷“三民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三民体育”在右江河谷发展过程中所凸显的社会、文化及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理论研究,明确发展方向;拓宽“三民体育”的生存空间和传播路径;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大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场地设施等对策与建议,从而推动右江河谷“三民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右江河谷 三民体育 现状 价值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075—04
1 前言
右江百里河谷全长150公里,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涵盖平果、田东、田阳、右江4个县(区),蕴藏了丰富的“三民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民俗体育)资源,如田阳舞狮、赛龙舟、投绣球、壮族武术、芦笙舞、瓦氏阵法等。而“三民体育”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参与主体的全民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参与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形式的生动性,[1]成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手段。
2 右江河谷“三民体育”的发展现状
2.1 右江河谷“三民体育”的分布状况
右江河谷“三民体育”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与该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地区各族人民征服自然、求得生存的能力。[2]右江河谷“三民体育”主要分布在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右江区等地区,(见表1)分为竞技类项目和非竞技类项目,其中,竞技类项目主要有板鞋竞速、投绣球、田阳壮族舞狮等;非竞技类项目以表演、舞蹈等形式存在,如绣球舞、蚂拐舞、芦笙舞、瓦氏阵法等。目前,右江河谷“三民体育”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开展较好的主要有田阳舞狮、賽龙舟、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绣球舞、蚂拐舞、竹竿舞、瓦氏阵法等民间民俗体育由于受自身特点的限制,仅仅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开展。
2.2 当地居民参与“三民体育”活动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受篮球、足球、广场舞等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右江河谷地区人们参与“三民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参与形式单一。一方面,“三民体育”项目在右江河谷普及度不高,场地器材不足,缺乏专业人员教授技术动作。与之相比,人们更愿意选择参与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传统性健身项目;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组织的“三民体育”活动较少,而地方政府部门只有在传统节日期间才会组织开展“三民体育”项目的比赛或表演,人们才有机会参与其中,除此之外,人们很少参与“三民体育”活动。总体来看,右江河谷地区人们参与“三民体育”活动处于无序的状态,需要加以科学引导,促使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三民体育”活动中。
2.3 “三民体育”在传统节日中的开展状况
传统节日为展示“三民体育”文化提供了重要舞台,同时“三民体育”活动也逐渐成为传统节日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右江河谷地区影响力较大、参与人数较多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壮族三月三、布洛陀文化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为深入挖掘“三民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三民体育”文化,丰富右江河谷地区人们的文化生活,右江河谷地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依托壮族三月三、端午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开展“三民体育”活动,(见表2)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依托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三民体育”活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发挥了主导作用。其中百色市政府分别在2011年、2012年元宵节举办民俗文化游艺展演,在展演中融入了舞狮、舞龙、瓦氏阵法、芦笙舞、铜鼓舞、扮台阁等“三民体育”活动。2004年至今,田阳县政府每年都在田阳敢壮山景区举办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并在节日期间开展舞狮、舞龙、投绣球、抢花炮、摔跤、夫妻挑抬西红柿、抬花轿、瓦氏阵法等项目。通过开展“三民体育”活动,使人们对右江河谷地区“三民体育”项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壮族三月三”是右江河谷地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各地政府体育部门或民间社团结合地方的实际,在节日期间都会组织开展跳竹竿、板鞋竞速、投绣球、武术、踢毽子、高跷接力、打陀螺、采茶舞等“三民体育”活动。此外,百色市右江区政府每年端午节都举办端午龙舟文化节,并在那笔大桥至三江口大码头举办端午节龙舟比赛,吸引了来自百色市及周边地区的50多支龙舟队伍、1000多名运动员参赛,观众达到10余万人。在龙舟比赛期间,还会开展抢活鸭比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2.4 “三民体育”在学校的开展状况
学校作为推动“三民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在“三民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右江河谷地区的“三民体育”项目逐渐引入高校及中小学体育课堂,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百色学院将武术、投绣球、珍珠球、舞龙舞狮、抢花炮列为体育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同时太极拳、抢花炮、珍珠球、投绣球、舞龙舞狮也被纳入公共体育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并积极参与其中。在课余训练方面,组建了投绣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龙舟、武术、珍珠球、舞龙舞狮等运动队,进行常态化训练,积极参加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百色右江端午龙舟文化节等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田阳县、田东县、右江区等地的中小学将舞狮、板鞋竞速、打陀螺、瓦氏阵法等引入体育课堂,使中小学生对右江河谷地区的“三民体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三民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3 右江河谷“三民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3.1 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
右江河谷“三民体育”的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包括运动激烈的竞技类项目,还包括非竞技类的表演项目,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发挥其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作用。通过开展“三民体育”活动,能够引导人们加深对“三民体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感情交流和文化交往的平台,缩短不同人群之间的距离,有效提升右江河谷地区社会文明素质,激发人们的文化创造力,改善群众精神风貌。此外,对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团结都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影响。[3]总之,“三民体育”在维护地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右江河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3.2 文化价值——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三民体育”是继承与发扬体育文化具体形式,是浓缩民族心理或社会内涵的文化符号,[3]其本身就是记载和保留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三民体育”扎根于右江河谷地区各族人民之中,通过各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引导人们进行健身与娱乐,将“三民体育”中所隐含的制度习俗、心理价值趋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使参与“三民体育”活动的人们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记忆,从而达到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目的。但在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三民体育”文化出现了缺失,优秀的“三民体育”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根基,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三民体育”,必将承担起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重任。
3.3 经济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民体育”文化产品在右江河谷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形式已走向了多元化,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内容。[3]首先,“三民体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依托“三民体育”发展表演业,右江河谷“三民体育”中的部分项目已出现了实体性的经营活动,在各种节庆活动、企业庆典中进行表演,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田阳舞狮、舞龙。其次,“三民体育”还可以与旅游、经贸结合,通过举办盛大的“三民体育”活动吸引外地游客,带动右江河谷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扩大区域经贸活动,如右江区在开展端午龙舟文化节期间,举办了商贸旅游展销、壮乡文化美食展销等活动。最后,“三民体育”有独特的服饰和器材,如龙舟、舞龙舞狮、绣球等,通过发展体育器械和服饰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体育文化咨询等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三民体育”文化资源,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4 右江百里河谷“三民体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三民体育”的理论研究,明确发展方向
发展“三民体育”要坚持以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准确把握“三民体育”的本质特征、文化内涵、价值功能及其发展规律。[4] 只有以科学的理论研究为支撑,才能使右江河谷“三民体育”得到快速发展。对此,需要加强“三民体育”的挖掘整理和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来指导“三民体育”的传承與发展。在理论研究中既要从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方面对“三民体育”进行基础性研究,更要围绕“三民体育”的开发与利用、宣传推广、传统项目的技术创新等进行应用性研究,建立科学的“三民体育”发展理论体系,并制定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为“三民体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进而促进右江百里河谷“三民体育”朝向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4.2 拓宽“三民体育”的生存空间和传播路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三民体育”文化存在的社会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本存在于村落之间、展现在节令之上的“三民体育”文化,再也难以找到适合其生存的空间,直接导致了右江河谷“三民体育”文化的衰落,甚至是消亡。因此,在“三民体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拓宽“三民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根据右江河谷地区的实际,制定“三民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推广战略,将田阳舞狮、板鞋竞速、壮族武术等“三民体育”项目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做好对优秀“三民体育”的教育传承,以此来拓展“传承空间”;与媒体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的宣传效应,建构“三民体育”文化的“娱乐空间”,从而进一步拓宽“三民体育”传播路径。 [5]总之,只有不断开发满足“三民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和传播路径,才能保证右江河谷“三民体育”的有序传承与发展。
4.3 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提升“三民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品牌效应。[6]目前,少林武术、太极拳、龙舟竞渡、舞龙舞狮运动等民族体育项目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文化品牌已逐渐形成,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为右江河谷“三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借鉴。此外,在右江河谷“三民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转变思想观念,由封闭型逐步向开放型转变,明确发展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根据地方实际及“三民体育”的特点,重点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三民体育”项目,如田阳舞狮、壮族武术等。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三民体育”文化精品项目,以此带动其他“三民体育”项目的发展。
4.4 加大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场地器材设施
经费、人才、场地器材是制约右江河谷“三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发展“三民体育”的过程中,首先,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使“三民体育”项目成为市级、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但“三民体育”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同时可以根据社会及市场需求选取部分“三民体育”项目进行产业化运作,通过表演、竞赛、培训、器材制作等途径筹集更多的资金。其次,加强对“三民体育”传承人的保护,同时注重“三民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保证传承链条的完整性,同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或引进一批掌握民族体育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的人才,进一步充实人才队伍。最后,充分利用所筹集的资金建设“三民体育”活动所必需的场地,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布局,提高使用效率,后期加强对场地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制作或购买一批“三民体育”器材,保证右江河谷“三民体育”活动开展的常态化。
4.5 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大力开展“三民体育”活动
传统节日是开展“三民体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同时也为“三民体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一方面,开展“三民体育”活动应立足当地,借助右江河谷地区的传统节日,如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田阳布洛陀文化节、端午节等,在传统节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三民体育”比赛和表演,人们通过比赛和表演充分认识和领略“三民体育”文化的内涵,并逐步接受“三民体育”文化,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应根據右江河谷地区的民俗习惯、地域文化等引导民众积极参与“三民体育”活动,以此作为健身、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推动 “三民体育”活动在农村和乡镇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延超.体育赛事促进都市三民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赛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0):19-24.
[2]余万予,郑国华,朱小丽.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28-30.
[3]郭炎林,曹 卫.“三民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回归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5):5-8.
[4]石 伟,何 强.川西北地区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5):605-605.
[5]卢高峰,王 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问题机遇 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4):52-57.
[6]汤立许,蔡仲林,刘 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5):574-578.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Folk-custom Sports,National Sports and Non-governmental Sports in Right Rivers Valley
Li Shengheng Yang Shangchun(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Baise University,Baise Guangxi 533000,Chin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s,interview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etc,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folk-custom sports,national sports and non-governmental sports in right rivers valley, analyzes the its value of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aspect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ight river valley,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make clear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broaden the living space and propagation path; strengthen cultural brand building, enhance influence and popularity; increase the effort in invest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e site facilities etc, and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lk-custom sports,national sports and non-governmental sports in right rivers valley.
Keywords:right river valley folk-custom sports national sports and non-governmental sports present situation value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