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以问促思

2017-11-04 19:35张青孔祥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竹叶灰尘脚印

张青+孔祥申

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领思考,也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探索。教师要善于根据文章内容及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引发思考

提问需要找准时机,适机诱发学生的思维。提问早了学生准备不充分回答不出来;提问迟了,成了马后炮,不起作用。在新旧知识出现递进,学生对原有信息与新知识的贯通出现障碍,学生迫切想解决疑问之时,思维最活跃,有欲罢不能之感,所以这时提出问题,更容易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起共鸣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旋律。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课堂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难易要适度,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点与问题关键点的契合,达到师生在思维过程中步调一致,这样才容易产生共鸣。如在执教《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在导入课题前,我先板书“灰尘”二字,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让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是怎样?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这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层层推进问题深度,循序渐进

课堂问题设计要有梯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循序渐进。在课堂上,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由易到难,分层次设计提问。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读课文“小雞画竹叶……”,思考小鸡画的真的是竹叶吗?有哪位小朋友能为老师解决这个疑问呢?(之后引导学生回答,那些竹叶其实是小鸡的脚印,以此类推,梅花、枫叶、月牙也分别是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出小动物踩出脚印的全过程。)我又要求:大家都知道了那些画是小动物的脚印,现在谁上来认一认这些脚印都是谁的,并将它贴到黑板相应的位置上?其他同学就做一做课后的连线题,把小动物与它们的脚印分别连起来。(老师在黑板贴出四个小动物的图片,学生上台贴脚印。)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都对雪地上的各种小动物的脚印有了一个更准确的认识。

四、以需促学尝试乐趣,渐入佳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需求感,这将是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符合学生需要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所以我们设置的问题应尽量来自生活,让孩子知道他们所学的都是跟生活有关的,这样就能积极引发孩子对知识探知的兴趣,从而让孩子的学习渐入佳境。

提问是一门艺术,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竹叶灰尘脚印
灰尘
雪地里的小画家
《竹》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灰尘家族》
吸尘器
奇怪的脚印
灰尘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