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金龙
【摘 要】 以实践、讨论为主的自主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有序组织,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科学探究。
【关 键 词】 小学;实践;科学
以实践、讨论为主的自主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让学生在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情感。
一、实践活动的设计生活化
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实践兴趣和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它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生活化的实践、探究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在执教《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干燥头发,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梳子上粘有头发。为什么会这样呢?继而激发学生实践的欲望。
(二)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践探究。注重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实践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方便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
如执教《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花,课堂上小组的同学一起就问题开展实践、探究。有了实物,学生活动兴趣非常高。
(三)鼓励学生将科学实践延伸到生活中去。大自然为科学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如执教《寻访小动物》一课时,教师带学生到课外去观察生活中所熟悉的动物,并探究动物们具有的一些相同特点。其实,科学课中需要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时间非常多。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就要求学生课外种植植物,并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观察记录。
二、实践活动的组织有序化
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这是科学实践的特征。
(一)确定实践的问题。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的或直接选用教材上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重在帮助学生明确他们要研究的问题。如《磁铁的两极》一课,引入课题后直接抛出问题: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
(二)进行合理的猜想。合理的猜想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仍以《磁铁的两极》为例,问題提出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条形磁铁的磁力哪里强哪里弱?并将猜想结果记录下来。
(三)验证猜想。引导学生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在实验中获取相关数据或证据,为解释实验现象做准备。在《磁铁的两极》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吸引大头针颗数的方法判断磁力大小。
(四)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先分析自己小组实验得到的数据,再与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规律。在学习《磁铁的两极》一课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一组数据。分析数据会发现:磁铁两极吸引大头针数量多,中间吸引大头针数量少或没有,再与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尝试寻找规律。
(五)表达与交流。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并与之前的猜想进行比较,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还可以交流试验中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改进,以促使学生不断优化实验。
三、实践活动的过程思维化
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时,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例如学习四年级科学课《点亮小灯泡》时,在学生认识了小灯泡、电池、导线后,可设计点亮小灯泡的实践活动:用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让小灯泡亮起来。
(一)方法多样,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点亮小灯泡》的实践活动中,要求小组合作实践,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多。由此学生就会尝试更多的连接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得到锻炼。
(二)实物与画图结合,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学生连接好电路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图画出链接方式。每接亮一种,就用示意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示意图画下来。画示意图,既锻炼学生的直观思维,又为后面分析亮和不亮的原因提供依据。
(三)耐心等待,锻炼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学生操作后,让学生思考亮与不亮的原因,试着用红笔画出电在电路里流动的路线。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同时指明思考的方向——画电流流动路线。这样既可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又为学生发现规律提供了途径。小组内的交流是学生间思维火花的碰撞,所以要给学生留足交流的时间。汇报交流时,注意训练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这就需要我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小组讨论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思维。
(四)善于质疑,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活动结束后,可询问学生:你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不足,对实验进行改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了科学思维。
四、实践活动的评价及时化
科学实践的重要目标是体验科学过程,形成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增进对科学实践的理解。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做到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化、方法多样化和随机全程化。及时评价是随着教学进程及时地进行评价,以促使在某个环节上产生效应,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具有及时性、易行性、激励性、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及时评价是科学实践评价的重要方法,它贯穿于科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以口头评价为主,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例如四年级科学《面包发霉了》一课中涉及观察面包上霉菌的实践活动。在指导观察方法、提出观察要求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教师巡查学生的观察行为。在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后,及时评价学生的观察实验。同学之间可互评,教师进行点评,促进学生正确地进行实践活动。
(二)对科学实践活动的评价更多地采用表现性评价。如《面包发霉了》一课中的另一个实践活动——研究霉菌生长的条件。霉菌的生长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并对学生的猜想予以肯定的评价。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的条件,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最后让学生动手实验。由于实验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这个实践活动要延伸到课外,在家庭中完成。这时,就可以发动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学生将实验过程、结果拍成照片,在课堂上展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展示活动中随机进行评价。及时、有效的评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去进行实践,形成良好的实践探究习惯,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个科学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怎样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是科学教师恒久的研究主题。
【参考文献】
[1] 徐有华. 小学科学教学浅析[J]. 小作家选刊,2017(1).
[2] 樊成伟.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J]. 饮食科学,2017(4).
[3] 柴金山. 小学科学教学初探[J]. 学周刊,2017(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