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产业链增值效益高
“以前,废弃的蔬菜秸秆没地儿放,也没法处理,往往是填在沟里,一旦腐烂便臭气熏天。现在好了,全部拉去喂了蚯蚓,蚯蚓粪还成了种菜的好肥料,真是一举两得。”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小铁佛村党支部书记吴文波介绍说。
近年来,临淄区在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坚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步实施,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针对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大、秸秆多的实际,重点推广蔬菜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按照“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要求,以蚯蚓养殖企业为支撑,采取“蔬菜秸秆收贮、蚯蚓过腹生产有机肥”模式,建成蔬菜秸秆收储点12处,年收储蔬菜秸秆7000吨,完成蚯蚓蚓床铺设1.4万米,生产蚯蚓有机肥1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蔬菜秸秆和畜禽粪便乱排乱放等造成的污染环境问题。
种植设施蔬菜,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蔬菜秸秆。在皇城镇小铁佛村,菜农李强告诉记者:“咱这里的种植模式是一季西葫芦接一季西红柿,一年两种,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蔬菜秸秆。我都是用自家的机动三轮车拉出去,一般每年都得拉个20~30趟。而且,由于周边所产生的量太大,都很难找到可以消纳的地方。”
“大棚越来越多,大棚周边都堆不开了,大伙儿就都往村南头的沟里面填。现在,这条500多米长的深沟都给堆满了。原本这条沟起着‘旱时蓄水、涝时排水’的作用,现在也几乎不能发挥作用了。”吴文波说。
在皇城镇,1.4万多个蔬菜大棚成为农民收入来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
“蔬菜年产量6亿多千克,每年也带来十几万吨的蔬菜秸秆。”镇党委书记郭亦华说,“近年来,秸秆垃圾处理问题成为皇城镇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堆积如山的蔬菜秸秆,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埋下了火灾隐患。”
临淄区这些年为了治理蔬菜秸秆污染,用了不少办法。有的由区镇财政出钱,定期到蔬菜专业村收集秸秆,再拉到垃圾处理厂处理;有的开始探索“肥料化、基料化”利用方式,但一直难以找到足以支撑市场化运转的转化利用手段。这一切,直到一家蚯蚓养殖企业的做大,才得以实现了根本转变。
解决临淄蔬菜秸秆处理难题,山东瓦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芳功不可没。2014年,刘芳和丈夫从渔具店买来200条蚯蚓,凭自学搞起了实验研究,发现蚯蚓除改善土壤外,还能食用大量的蔬菜秸秆和畜禽粪便,过腹后排出的蚯蚓粪便,还是制作有机肥的最佳原料。
当然,刘芳的创业之路和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经历了种种波折。为帮助该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实现发展壮大,临淄区给予了大量支持。
2015年,刘芳夫妻共同创办了山东瓦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年,公司参加了多项技术创新大赛并获奖。临淄区政府看中了该企业核心技术对临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先后帮助其承接实施了山东省农业厅“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和山东省环保厅“利用蚯蚓处理畜禽粪便及农业废弃物工程”。
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临淄农商银行为代表的金融部门同样给予鼎力支持。2016年,该公司打算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合作,引进黄腐酸水溶液技术,但是引进资金成了一大难题。在区政府的协调下,临淄农商银行皇城支行的信贷人员上门进行了贷款服务,迅速为其办理了100万元“小微企业主”贷款,帮其顺利地引进了这项绿色新技术。
如今,刘芳夫妻二人当初养殖蚯蚓的667平方米,已经扩大到占地27公顷的大型蚯蚓养殖基地,年产纯蚯蚓粪肥10万立方米以上,成为临淄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鲁中放心农场”的引领者。
就这样,在临淄,经过小小蚯蚓一串,秸秆污染问题解决了,生物有机肥出来了,“设施蔬菜生产—蔬菜秸秆处理—蚯蚓过腹—蚯蚓有机肥—设施蔬菜生产”,成为一条贯串设施蔬菜生产全过程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
在这一链条中,蚯蚓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首先是能吃。据刘芳介绍,蚯蚓食量惊人,每天可以吃掉自身重量1~3倍的食物,如:蔬菜秸秆。蔬菜秸秆被收集后,经过筛选,挑出不能发酵的石块等杂质,然后粉碎与牛粪按比例混合,放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发酵充分后,将发酵物制作成0.4米厚、1.2米宽、长度50~90米不等的蚯蚓床,供蚯蚓在上面生长。
其次是所产蚯蚓粪肥品质极佳。“改用蚯蚓粪后,西红柿不仅卖相好,还普遍增产2~3成,上市期也提前了10天左右。”菜农刘强说。在瓦力公司的试验田,进行了使用蚯蚓粪肥和普通粪肥的对比试验,普通的西红柿从下到上一般能结7层果,用过蚯蚓粪肥的能结9层甚至10层果。
山东省农科院对蚯蚓粪肥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令人振奋。据该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崔荣宗介绍,蚯蚓消化系统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纤维酶,可有效分解有机质,所提供的养分非常全面。而且蚯蚓粪有很好的生物活性,比普通有机肥有许多优势。
临淄区通过发展蚯蚓养殖,除对蔬菜秸秆进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外,还收购牛粪等牲畜粪便作蚯蚓饲料。此外,农户旱厕改造后化粪池清理问题也被解决,只要农户一个电话,蚯蚓养殖企业就会派车去免费抽取。
(张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