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谷香
一些冰镇美味的温馨记忆
薛谷香
一
热。
睡醒起来,从开空调的卧室走到不开空调的跃层客厅,瞬间浑身冒汗,是而十分理解坊间有“我的命是空调给的”一说。杭州已经连续第五天预报40℃了,实际上估计还不止40℃。儿子已经从英国放暑假回来,还十分恋家,温度再高也根本没有外出避暑的打算。先生依旧上班,早出晚归。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不减薪的前提下我放了小时工的假,算是给她的高温福利吧。由我自己全面负责居家清洁工作和一日三餐。
在智能擦地机的协助下,维护家庭整洁并不是难事。可以看书上网久了再干。
我先分别从三门的大金冰箱中拿出鸡蛋、黄油、面包、牛奶、葡萄和茶叶,接下来开始做早饭。
这种天气,如果“我的命是空调给的”这句话能成立的话,那么,我家所有食物的命应该都是冰箱给的。没有及时放进冰箱的绿茶会氧化成没有香味的“黄茶”,法棍面包会变成可以习武的棍子,葡萄会变得可以测出酒精,老司机吃了开车会扣分罚款,以酒驾论处,黄油、鸡蛋、牛奶……我都不敢想,如果忘记把它们放入冰箱会造成多大的浪费,会有多深的犯罪感。
鸡蛋白煮,黄油调进一点盐、蒜蓉和葱末,涂在切片面包上烤成香蒜面包,牛奶倒进玻璃杯用微波炉加热,葡萄洗出来等它自然“回暖”,料理停当,接下来就是泡茶。高温天,我想今天慰劳自己依次喝台湾的梨山茶、东方美人和云南生普吧。
此时儿子起床,早餐后和我一起喝茶。
呵,曾几何时,一年四季,即便是三伏天,我老人家照样以热茶解渴?曾几何时,我家的冰箱不再是盛产冰镇美食的奢侈品”了?
二
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对冰箱以及冰镇美食有一种近乎蟾蜍对天鹅肉似的向往。
这要追忆到“文革”之前。那时我外婆家住在上海静安区西康路洋人建造的公寓里,有电梯和铁艺护栏的宽大旋转楼梯,连楼道的墙上都贴着墙纸,家中还定期有人来给地板打蜡,我们经常去外婆家小住。我外公解放前开始就是航运公司的轮机长,家里条件蛮富裕的,而且划成分还是工人,我外婆是家庭妇女,她有个习惯,正餐多为八菜一汤,顿顿翻花样,堪比我们自己居住的杨浦区工人新村这一带邻居的过年排场。但点心极为单调。除了春节有宁波汤团,一年四季三个季节每天下午要逼我们喝她煮的红枣赤豆汤,夏季要逼我们喝她煮的绿豆百合汤,前者由于红枣要吐皮吐核,后者由于百合有点苦,所以我吃外婆烧的这两种千篇一律的点心实在是一种童年噩梦。外婆很凶,我很怕她,不敢不吃,也不敢吃剩下,连不小心(或故意)掉一颗红枣或几片百合到地上都得挨骂。只默默祈求外婆给我少盛一点。当然,懂事后还是挺感激外婆的,她的初衷也是为了给我们增加点营养。连有点苦的百合也是好东西,尽管到现在我都不喜欢吃。
彼时外婆家的左邻右里有许多“南下干部”(北方籍军转干)、“资方代表”(公私合营后的资本家)和“归国华侨”(多是1949年后引进的专家学者),当时“南下干部”生活得很简朴,吃得也很简单,除了面食做得比我们好,其他似乎还不如我外婆家,但后两类就大大地超过了我外婆家,无论是大人孩子的穿着,还是居家布置,乃至他们的饮食,是出生贫寒的我最初对人间优雅生活的理想样板:如果有朝一日我的生活也能那样,那就太幸福啦!
“资方代表”和“归国华侨”的家庭,除了一日三餐,下午也要吃点心,但是人家的点心丰富多彩,有咖啡、蛋糕、掼奶油或者小笼包、春卷、桂圆烧蛋、白木耳烧水果羹……我童年对外婆邻居家这种好奇加贪婪的窥探欲,和以后读到梅特林克的《青鸟》中两个穷人孩子爬上围墙好奇地看财主家里过圣诞节的场景有一拼。其中一家“归国华侨”家里就有一个据说是从外国带回来的电冰箱,他家一年四季下午吃的点心很是不同,尤其是夏天,他们就是从冰箱里往外拿奶油冰砖、冰镇西瓜、冰镇水蜜桃、冰镇葡萄以及冰冻绿豆汤,关键是,人家的冰冻绿豆汤里没有百合。我的天呢!这是怎样的美味?我幼小的心灵在承受怎样的人间不平?我们,被逼喝热的、苦的绿豆百合汤,“归国华侨”的大人和孩子们喝冰冻的、甜的纯绿豆汤,还吃冰镇水果!世界上怎么会有电冰箱这么奢侈的“家具”?
记忆中“文革”开始以后,“归国华侨”家及其他家的电冰箱都挺惨的,极有绅士风度的男主人关牛棚不久就自杀了,电冰箱也被抄家的红卫兵给砸烂了……那些家庭凡是好东西,都得被砸烂。“文革”是我童年记忆中更大、更恐怖的噩梦,相比之下,外婆的百合绿豆汤简直可以都不算噩梦。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自己成家后拥有了第一台电冰箱,我终于吃上了冰镇西瓜、冰镇水蜜桃、冰镇葡萄和不加百合的冰冻纯绿豆汤。更有甚者,我想冰镇啥就冰镇啥,冰镇啤酒、冰镇花雕酒、冰镇可乐,还可以自制许多冰镇美味,比如珍珠奶茶、冰淇淋咖啡、杨枝甘露、自创私家鸡尾酒,那叫一个美!那叫一个翻身感!
三
早餐后我去小区旁的麦德龙买菜,少不了防晒霜、墨镜、防紫外线伞,当然还得带上一瓶茶水,阳光下的城市堪比一个巨大的干蒸房,走上10来步必须喝口茶水,不然有虚脱的危险。电视剧《我的前半身》里的贺涵有一句名言:“在现代社会,保证自己身体健康是一种必备的教养。”我不仅不可以因自己身体不适占用别人照顾自己的时间,还要照顾好家人以及适当惠及小时工,所以更得确保自己在桑拿房干蒸也神清气爽。在没有空调的地方,我的命是自备的茶水给的。
我们的命也是所有在城乡挥汗如雨为我们提供生活保障的人们给的。
麦德龙超市冷气十足,还能推着购物车边拿想要的货物边听背景音乐,买了可以做蔬菜沙拉的奶油生菜、罗马生菜、菊苣、小黄瓜、圣女果、紫甘蓝和胡萝卜,以及一大块牛肉和一盒卤水豆腐。人不至于像被强制性搁置于干蒸房那么局促难受了,顺带还可以走走看看。
呵,现在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冷饮品种就五花八门,品牌有哈根达斯、雀巢、八喜、伊利、蒙牛和光明,饮料更是多了去了,可乐、加多宝、红牛、苹果汁、葡萄汁、猕猴桃汁、橙汁和酸梅汤等等。
这一下子又令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上海的紫雪糕(雪糕外有一层巧克力)是2角一根,大雪糕是1角2分1根,小雪糕是8分钱一根,棒冰只要4分钱一根,有时候碰到棒冰断了两截或棒冰的棍子有点歪,那只要3分钱一根就可以了。
我吃紫雪糕的情景记忆犹新,也是在外婆家。暑假父母照例把我和姐姐送到外婆家蹭吃蹭喝,我照例对那绿豆百合汤耿耿于怀。有一年外婆家来了一位表姐,其父亲也是南下干部,和我们一起小住,表姐告知我们她每个月有2元零花钱呢!当时我和姐姐一分零花钱都没有。有一次表姐就买了一根紫雪糕回家,用刀切成三块,和我们姐妹一起分享。可能是量太少了,入口即化了,以至于啥味道我都说不上来。呵呵,物资稀缺年代,谁都可能有猪八戒吃第一枚人参果的窘事,是吧?
这位表姐现在也是当奶奶的人了,我们几十年都没有联系了。希望再联系时我可以回请她吃世上她所有想吃的好东西。
至于大雪糕和小雪糕,我们也是难得吃的,记忆中应该都是由当医生护士的舅舅舅妈背着勤俭持家的外婆偷偷买给我们吃的。而今我舅妈她老人家依旧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不仅和我们不定期聚会吃饭,还活跃在我们家族微信群里,和我们毫无代沟。记忆中那时候的雪糕有着浓郁的奶油香,又甜又冰,味道一流啊。
棒冰则是由我的父母在我们考试成绩下来后奖励我们吃的。棒冰主要有赤豆棒冰和奶油棒冰,赤豆棒冰透身暗红,有一截硬硬的赤豆,吃的时候可以边咬上面的赤豆,边吮吸棒冰,奶油棒冰通体白色,在户外吃的时候为了防止它迅速融化掉,可以自下而上地吮吸,做到滴水不掉。
喝过的另一类冰镇美味,上海人叫“冷饮水”。
外地人乃至现在的上海孩子,估计已不知道什么叫作冷饮水。在那物资稀缺的年代里,也算是我们工人新村这一带孩子的稀罕物,能喝得上还真是件幸福事。冷饮水,就是过去的公家单位里为职工防暑降温,以冰水兑点酸梅糖浆或其他果汁糖浆之类自制成的饮料,放在一个底下有龙头的巨大保温桶里。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凡能带给孩子们喝的,大人一般都会想方设法把冷饮水省下来带回家给孩子们喝。比如每人每天能喝一茶缸冷饮水,大人都会用茶缸接好,再裹在毛巾里,下班送回家,孩子们趁冷饮水还没有完全“回暖”,再分在几个玻璃杯里,喝得有滋有味。我妈妈所在的单位离家不远,所以我们也能喝到比较冰凉的冷饮水,有酸梅味的、橘子味的、柠檬味的,真是十分享受。有时候还和正好来串门的邻居家小伙伴一起分享。
记忆中喝得最爽快一次是和同楼道的邻居同学一起去她妈妈的工厂玩,她妈妈恰好是在食堂工作,装冷饮水的保温桶恰好就在食堂里,她妈妈居然拿了两个大茶缸让我们自己去接,随便我们喝多少!
于是我们两个分别用大茶缸接了满满一大茶缸冰冰凉的酸梅味冷饮水“咕噜咕噜”就灌了下去。又冰,又酸,又甜。那才真叫过瘾!喝完之后直接感觉从嗓子到肚子再到整个身体都是凉的。而且肚子喝得硬梆梆,连饭都吃不下了。
这位邻居同学的学习成绩略逊,中学毕业进厂当了纺织女工,再后来我们搬家了,也没有联系了。据说嫁给一个钢铁厂的炉前工,夫妻都很早就下岗了。但愿她一切安好。如有机会重逢,我很乐意再续冷饮水情谊,回请她痛饮一切高品质液体。酒、茶、咖啡都可以有。
还有一件令我记忆犹新的事情与冷饮水有关。彼时姐姐和我都上中学了,姐姐的班主任有个儿子非常可爱,是个学龄前儿童,喜欢跟着我姐姐学做航模,跟着我让我讲名著中的故事,管我们姐妹叫“孃孃”,除了在中学校园里和我们玩得特别好,还经其父允许常常来我们家玩,由中学步行到我家有十几分钟的路程。盛夏他时常会赤着膊,冒着烈日,自己汗流浃背地给我们送一大茶缸的冷饮水,当然,到我家时冷饮水已经变成了“热饮水”,我们又心痛又感动,“热饮水”虽然没有了冰镇的感觉,但是甜美如常,与男孩共饮热饮水,一起做航模,一起看小人书、讲故事,甘之如饴。
所幸当年的男孩和我们联系上了,成了我和姐姐的微友,更可喜的是他事业有成,有自己的公司,且极具生活品味,爱运动爱美食,懂酒懂茶懂咖啡,日子过得一点也不肯苟且,一点不逊于贺涵。我回沪的时候我们还一起喝了咖啡,并且还说起了当年的冷饮水变热饮水的轶事。
四
在麦德龙满载而归之后,继续穿行于“干蒸桑拿房”,即便快速行走也感到脚底发烫,直后悔没有穿厚底的松糕鞋。
还得去星巴克买两包咖啡豆。儿子没有午休的习惯,但每天午后要自己磨豆做咖啡喝,且习惯根据自己的感觉放不同烘焙的咖啡豆做成风格不同的综合咖啡。我经不住这里的香气诱惑,为自己买了超大杯冰美式咖啡先喝起来。虽说已经习惯于吃热食、喝热水,注重养生的我,偶尔来点冰镇饮品又何尝不可?
呵,艳阳下的无糖冰咖啡,自爱又自律的感觉有没有?
喝一口可以抵御20来步的热浪,喝一口可以变炼狱般的户外高温磨难为一个主妇保持日常优雅生活的美好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