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分析
●陈媛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本组材料为9106份,分别选择我院2014年1月15日-2015年1月15日和2016年1月16日-2017年1月16日临床检验标本;标本可分为三种:①呼吸道标本4982分、②血培养标本1836份、③非呼吸道标2288份;并对两组时间段临床微生物标本阳性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2014年1月15日-2015年1月15日呼吸道标本阳性35.89%、血培养标本阳性7.71%、非呼吸道标本阳性32.97%;2016年1月16日-2017年1月16日呼吸标本阳性31.03%、血培养标本阳性9.73%、非呼吸道标本阳性28.82%;两组时间段的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时间段的微生物标本阳性率进行有效分析,可以有效的为临床科室提供具有价值的流行性病学信息,并且还能提高其诊断水平,同时可以为临床治疗效率以及预后起到指导作用。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
在临床上感染性疾病诊断依据一般来自微生物检验,它对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我院为了观察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将2014年1月15日-2015年1月15日和2016年1月16日-2017年1月16日临床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见文章描述:
1.1 临床材料
本组材料为9106份,分别选择我院2014年1月15日-2015年1月15日和2016年1月16日-2017年1月16日临床检验标本;标本可分为三种:①呼吸道标本4982分、②血培养标本1836份、③非呼吸道标2288份。
1.2 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标准化操作,检验其阳性率,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保证。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时间段临床微生物标本阳性率进行观察和评价。
1.4 统计学标准
本文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当P<0.05时,则说明对比的数据有较大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014年1月15日-2015年1月15日呼吸道标本阳性35.89%、血培养标本阳性7.71%、非呼吸道标本阳性32.97%;2016年1月16日-2017年1月16日呼吸标本阳性31.03%、血培养标本阳性9.73%、非呼吸道标本阳性28.82%;两组时间段的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时间段临床微生物标本阳性率(n;%)
3.1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低的主要因素
由于我国临床技术不断发展,逐渐采用微机、自动化、微量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式进行检验,同时也是临床诊断、预后判断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其自动化效果令人担忧,在临床上尚未达到满意的目的,曾有研究表明:其检验阳性率是主要因素[2];而我院研究表明:2014年1月15日-2015年1月15日呼吸道标本阳性35.89%、血培养标本阳性7.71%、非呼吸道标本阳性32.97%;2016年1月16日-2017年1月16日呼吸标本阳性31.03%、血培养标本阳性9.73%、非呼吸道标本阳性28.82%;两组时间段的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
3.2 分析两组时间段检验阳性率误差
①标本因素:曾有研究表明:临床上有70%以上的标本属于采集不规范,从而出现误差现象;因此在临床上由于医务工作者对标本采集操作规章制度不了解,在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集,为此不能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并且容易造成医生治疗方向出现偏差,因此在采集过程中均由医疗机构进行统一采集;比如尿液采集时,若是护理人员宣传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对标本采集意识不强,在进行检验过程中,其结果容易出现异常,促使阳性检出率下降[3];再如痰标本采集,采集标本时应使用气管穿刺法取得,在采集过程中减少与空气的接触,并进行厌氧菌培养。②运输问题:标本运输过程中应维持其微生物活力,并防止污染面积扩大,避免出现过度繁殖现象;为此在采集标本时应根据采集标本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运输方式。③技术因素:对标本进行检验时,其每一个步骤需要检验人员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为此在临床上参与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临床检验以及准确的技能操作能力,同时应伴有准确的主观判断能力,但是临床上经常由于检验人员经验不足造成标本检验 阳性率出现误差现象[4]。
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对其检验人员技术素质进行提高;同时实验室检验人员应人手一份标准操作手册,在进行工作时应严格、准确无误的执行,手册内容包括质控菌株、生化试剂以及培养基等方面;密切把控正常菌群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情况;在进行检验结果核对时,应保证其审核无误[5]。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医院)
[1]管星.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中国医药指南,2015,12(21):119-120.
[2]贺爱民,陈文萍.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119-120.
[3]王淑惠,司元国,高静.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82-83.
[4]王延军.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探究[J].内蒙古中医药 ,2014,33(4):79-80.
[5]姜赵华,王小芬,肖勇武.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J].医药前沿,2016,6(6):229-230.